平面回转隧道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828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平面回转隧道炉,包括上下料位、预热区、第一过渡腔室、过渡区、检测区、第二过渡腔室和冷却区,上下料位位于预热区与冷却区之间且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第一进料口上设置有第一推料装置,预热区包括第一X轴导轨和预热炉体,预热区与过渡区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腔室,过渡区包括第一Y轴导轨,第一过渡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升降平台和第二推料装置,检测区包括第二X轴导轨和检测装置,第二X轴导轨的出料端与冷却区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腔室,冷却区包括第二Y轴导轨和冷却腔室,第二过渡腔室内设置有第三升降平台和第三推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自动上料、预热、检测、冷却、自动下料于一体,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面回转隧道炉


[0001]本技术涉及定子预热
,具体涉及一种平面回转隧道炉。

技术介绍

[0002]Hairpin永磁同步电机(发卡电机)在国内驱动电机市场上正在逐步大规模应用,相比于传统绕线式电机,由于Hairpin铜线扁平的特点,在相同功率下,使电机体积更小,功率更高,是下一代新能源驱动电机的发展方向,而在发卡电机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定子进行滴漆或者涂敷,而为了保证滴漆或涂敷的效果,需要通过定子预热隧道炉对定子进行预热。现有是通过人工将一个个定子放在预热隧道炉的输送带上,经输送带输送到预热隧道炉内进行预热,预热完成后由输送带送到下料位,再由人工将一个个预热过的定子拿走放置在自然冷却平台上进行自然冷却,同时通过人眼观察预热后定子的效果。该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且在取拿刚预热好定子时存在安全隐患,由于预热后定子的温度比较高,容易发生烫伤操作人员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面回转隧道炉,该平面回转隧道炉集自动上料、预热、检测、冷却、自动下料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杜绝了安全隐患。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平面回转隧道炉,包括上下料位、预热区、第一过渡腔室、过渡区、检测区、第二过渡腔室和冷却区,所述上下料位位于预热区与冷却区之间,且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上设置有朝向预热区的第一推料装置,所述预热区包括第一X轴导轨和盖设在第一X轴导轨上的预热炉体,所述上下料位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一升降平台的低位,所述第一推料装置和第一X轴导轨的进料端位于第一升降平台的第一高位,所述预热区与过渡区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腔室,所述过渡区包括第一Y轴导轨,所述第一过渡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升降平台和第二推料装置,所述第一X轴导轨的出料端对应第二升降平台的高位,所述第一Y轴导轨的进料端对应第二升降平台的低位,所述第二推料装置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的一侧且朝向第一Y轴导轨,所述检测区包括第二X轴导轨和设置在第二X轴导轨一侧的检测装置,所述第一Y轴导轨的出料端与第二X轴导轨的进料端对应且位于第二X轴导轨的上方,所述第二X轴导轨的出料端与冷却区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腔室,所述冷却区包括第二Y轴导轨和盖设在第二Y轴导轨上的冷却腔室,所述第二过渡腔室内设置有第三升降平台和第三推料装置,所述第二X轴导轨的出料端对应第三升降平台的低位,所述第二Y轴导轨的进料端对应第三升降平台的高位,所述第三推料装置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的一侧且朝向第二Y轴导轨,所述第二Y轴导轨的出料端对应第一升降平台的第二高位,所述第一升降平台的第二高位低于第一高位。
[0006]其中,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导轨。
[0007]其中,所述预热炉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热器。
[0008]其中,所述冷却腔室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系统。
[0009]其中,所述预热炉体、冷却腔室的输入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升降闸门。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上下料位、预热区、第一过渡腔室、过渡区、检测区、第二过渡腔室和冷却区,上下料位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上料时,定子在第一升降平台上逐个堆叠,再通过第一推料装置从上往下将定子逐个推到预热区的第一X轴导轨上,经过预热炉体进行预热,预热完成后由第一过渡腔室的第二升降平台接收,定子在第二升降平台上逐个堆叠,由一侧的第二推料装置从上往下将定子逐个推到过渡区的第一Y轴导轨上再中转到检测区的第二X轴导轨上,经过检测装置进行定子预热后效果检测,保证滴漆或涂敷的效果,检测不合格品及时取走,合格品由第二过渡腔室的第三升降平台接收,定子在第三升降平台上逐个堆叠,由一侧的第三推料装置从上往下将定子逐个推到冷却区的第二Y轴导轨上,经过冷却腔室进行冷却,冷却后再回到上下料位,在第一升降平台上逐个堆叠,由人工回收下料。该平面回转隧道炉集自动上料、预热、检测、冷却、自动下料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杜绝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平面回转隧道炉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4]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15]实施例
[001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回转隧道炉,适用于电机定子10生产,其包括上下料位1、预热区2、第一过渡腔室3、过渡区4、检测区5、第二过渡腔室6和冷却区7。其中,上下料位1位于预热区2与冷却区7之间,且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第一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导轨11,第一进料口上设置有朝向预热区2的第一推料装置12,上下料位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13,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一升降平台13的低位;预热区2包括第一X轴导轨和盖设在第一X轴导轨上的预热炉体21,预热炉体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热器22,预热炉体21的输入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升降闸门,第一推料装置12和第一X轴导轨的进料端位于第一升降平台13的第一高位;预热区2与过渡区4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腔室3,第一过渡腔室3内设置有第二升降平台和第二推料装置,第一X轴导轨的出料端对应第二升降平台的高位;过渡区4包括第一Y轴导轨41,第一Y轴导轨41的进料端对应第二升降平台的低位,
第二推料装置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的一侧且朝向第一Y轴导轨41;检测区5包括第二X轴导轨51和设置在第二X轴导轨51一侧的检测装置52,第一Y轴导轨41的出料端与第二X轴导轨51的进料端对应且位于第二X轴导轨51的上方;第二X轴导轨51的出料端与冷却区7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腔室6,第二过渡腔室6内设置有第三升降平台和第三推料装置,第二X轴导轨51的出料端对应第三升降平台的低位;冷却区7包括第二Y轴导轨71和盖设在第二Y轴导轨71上的冷却腔室72,冷却腔室72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系统73,冷却腔室72的输入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升降闸门;第二Y轴导轨71的进料端对应第三升降平台的高位,第三推料装置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的一侧且朝向第二Y轴导轨71,第二Y轴导轨71的出料端对应第一升降平台13的第二高位,第一升降平台13的第二高位低于第一高位。
[0017]工作流程:将电机定子10逐个放置在进料导轨11上进行输送,通过第一升降平台13从下往上逐个堆叠,再通过第一推料装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回转隧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料位、预热区、第一过渡腔室、过渡区、检测区、第二过渡腔室和冷却区,所述上下料位位于预热区与冷却区之间,且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上设置有朝向预热区的第一推料装置,所述预热区包括第一X轴导轨和盖设在第一X轴导轨上的预热炉体,所述上下料位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所述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一升降平台的低位,所述第一推料装置和第一X轴导轨的进料端位于第一升降平台的第一高位,所述预热区与过渡区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腔室,所述过渡区包括第一Y轴导轨,所述第一过渡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升降平台和第二推料装置,所述第一X轴导轨的出料端对应第二升降平台的高位,所述第一Y轴导轨的进料端对应第二升降平台的低位,所述第二推料装置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的一侧且朝向第一Y轴导轨,所述检测区包括第二X轴导轨和设置在第二X轴导轨一侧的检测装置,所述第一Y轴导轨的出料端与第二X轴导轨的进料端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庆华甘孙航廖海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爱福旺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