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3K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637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I3K
α
变构抑制剂
[0001]本专利技术要求申请日为
2022

12

15
日的申请号为
2022115711994
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可用作突变型
PI3K
α
的选择性变构抑制剂的化合物,包含此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用于预防和
/
或治疗由
PI3K
α
介导的疾病,特别是癌症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3]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
是一类能磷酸化磷脂酰肌醇膜脂中肌醇环3‑
OH
基团的胞内酶,主要调节细胞的生长

增殖

分化和迁移等
(J.Med.Chem.2019,62,4815

4850)。PI3K
可将磷脂酰肌醇

4,5

二磷酸
(PIP2)
磷酸化生成磷脂酰肌醇

3,4,5

三磷酸
(PIP3)(Nature,1997,387,673

676)
;而
PIP3
则能激活下游信使蛋白,包括
AKT(
蛋白激酶
B,PKB)

mTOR(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
[0004]PI3K
依据结构特性分为Ⅰ型
、Ⅱ型
、Ⅲ型

其中Ⅰ型
PI3K
研究最为广泛,包括
IA

IB。ⅠA
型包括:
PI3K
α
、PI3K
β
、PI3K
δ
;ⅠB
型为
PI3K
γ
。PI3K
α

PI3K
β
广泛存在所有组织中,而
PI3K
δ

PI3K
γ
主要存在于血液细胞

内皮细胞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中
。PI3K
α
含有催化亚基
p110
α
和调节亚基
p85

PI3K
α
的突变广泛存在于多种癌症中

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

3000
多个癌症的突变分析表明:编码
PI3K
α
的基因
PIK3CA
是最常见的第二大突变癌基因
。PI3K
α
最常见的突变有3种:
E542K、E545K
以及
H1047R(Proc.Natl.Acad.Sci.2012,109,15259

15264)。E545K
突变可以与
ISR1
结合,增加胰岛素受体响应,而不依赖
p85
的天然抑制作用
(Science,2007,317,239

242)
;激酶结构域的
H1047R
突变,对于细胞膜的锚定作用提高,因此可以直接激活
PI3K

AKT

mTOR
信号通路而不依赖于
RAS
的激活
(Trends Biochem.Sci.2015,40,88

100)。2022

ASCO
会议报道:在
121221
个成人癌症患者的分析中,
E545K
突变占据
20
%,
E542K
突变占据
11
%,而
H1047R
突变占据
22


因此,针对突变型
PI3K
α
的选择性抑制剂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0005]第一代
PI3K
抑制剂为
pan

PI3K
抑制剂,其作为
ATP
竞争正构抑制剂被开发

实例如
GDC

0941
,但由于其对整个
PI3K
家族的抑制
(J.Med.Chem.2008,51,5522

5532)
,导致带来较高的毒副作用和较低的临床治疗窗口,从而造成受限的临床剂量

随后,伴随着
PI3K
δ

PI3K
α
选择性正构抑制剂的开发,
idelalisib、copanlisib、alpelisib
相继被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具有特定
PI3K
突变的癌症患者

尽管如此,临床方面也报道该类药物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Alpelisib
在治疗具有
PI3K
α
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中,有相当多的患者血糖升高,需要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
(Ann Oncol.2018,29(suppl_8):mdy424.010

mdy424.010)。
与此同时,血糖的升高,也会极大的激活胰岛素受体通路
(Nature,2018,560,499

503

Cancer Discov.2019,9,482

491)
,从而反馈激活
PI3K
α
,造成药物药效降低

因此,开发针对突变型
PI3K
α
的抑制剂显得非常关键,这类抑制剂通过减少对于野生型
PI3K
α
的抑制,从而减弱反馈激活通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且减少了高血糖等副作用

[0006]目前尽管在选择性
PI3K
α
正构抑制剂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如诺华公司的
alpelisib
获批用于治疗
ER+

PI3K
α
突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但由于其对于野生型
PI3K
α
的强烈抑制,因此开发更加有效

高选择性的突变型
PI3K
α
的抑制剂才能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
ER+
乳腺癌患者中,
H1047R
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I)
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立体异构体

互变异构体或溶剂化物,其中:环
A
和环
B
为并环形成8‑
14
元杂芳基,所述选自:环
C
为苯基

含有1‑4个独立地选自氮

氧和硫的杂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
、6

10
元双环杂芳基
、6

10
元双环杂环基
、10

14
元三环杂芳基或
10

14
元三环杂环基;
X1、X2和
X3各自独立地选自
CR
x

N

R
x
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1‑6卤代烷氧基或
CN

R1各自独立地选自
C1‑6烷基

卤素
、C1‑6烷氧基
、C1‑6卤代烷氧基
、CN

C3‑6环烷基;
R2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N

C3‑6环烷基;
R3各自独立地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N

C3‑6环烷基;
R4各自独立地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N、C3‑6环烷基

乙酰基


NH

C1‑6烷基


N(C1‑6烷基
)2、5
‑6元杂环基或5‑6元杂芳基;
R5独立地选自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卤素


CN、

OR、

SR、

NRR'、

S(O)2R、

S(O)2NRR'、

S(O)R、

S(O)NRR'、

C(O)R、

C(O)OR、

C(O)NRR'、

C(O)N(R)OR'、

OC(O)R、

OC(O)NRR'、

N(R)C(O)OR'、

N(R)C(O)R'、

N(R)C(O)NR'R”、

N(R)S(O)2NR'R”、

N(R)S(O)2R'、

(CH2)
n
NRR'、
苯基
、C3‑8环烷基
、5

10
元杂芳基或4‑
10
元杂环基;其中所述苯基
、5

10
元杂芳基或4‑
10
元杂环基可以进一步被
R*
取代;
R*
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N、C3‑6环烷基或

NRR'

R、R'

R”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3‑8环烷基
、5

10
元杂芳基或4‑
10
元杂环基;
m
选自
0、1、2、3、4

n
选自
0、1、2、3、4
;条件是:所述选自:时,环
C
选自
10

14
元三环杂芳基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立体异构体

互变异构体或溶剂化物,其具有通式
(II)
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立体异构体

互变异构体或溶剂化物,其中:环
C
为苯基

含有1‑4个独立地选自氮

氧和硫的杂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
、6

10
元双环杂芳基
、10

14
元三环杂芳基或
10

14
元三环杂环基;
X1、X2和
X3各自独立地选自
CR
x

N

R
x
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1‑6卤代烷氧基或
CN

R1各自独立地选自
C1‑6烷基

卤素
、C1‑6烷氧基
、C1‑6卤代烷氧基
、CN

C3‑6环烷基;
R2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N

C3‑6环烷基;
R3各自独立地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N

C3‑6环烷基;
R4各自独立地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N、C3‑6环烷基

乙酰基


NH

C1‑6烷基


N(C1‑6烷基
)2、5
‑6元杂环基或5‑6元杂芳基;
R5独立地选自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卤素


CN、

OR、

SR、

NRR'、

S(O)2R、

S(O)2NRR'、

S(O)R、

S(O)NRR'、

C(O)R、

C(O)OR、

C(O)NRR'、

C(O)N(R)OR'、

OC(O)R、

OC(O)NRR'、

N(R)C(O)OR'、

N(R)C(O)R'、

N(R)C(O)NR'R”、

N(R)S(O)2NR'R”、

N(R)S(O)2R'、

(CH2)
n
NRR'、
苯基
、C3‑8环烷基
、5

10
元杂芳基或4‑
10
元杂环基;其中所述苯基
、5

10
元杂芳基或4‑
10
元杂环基可以进一步被
R*
取代;
R*
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N、C3‑6环烷基或

NRR'

R、R'

R”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3‑8环烷基
、5

10
元杂芳基或4‑
10
元杂环基;
m
选自
0、1、2、3、4

n
选自
0、1、2、3、4。3.
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立体异构体

互变异构体或溶剂化物:其中:环
C
为苯基

含有1‑4个独立地选自氮

氧和硫的杂原子的5‑6元单环杂芳基
、6

10
元双环杂芳基
、10

14
元三环杂芳基或
10

14
元三环杂环基;
X1、X2和
X3各自独立地选自
CR
x

N

R
x
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C1‑6烷氧基
、C1‑6卤代烷氧基或
CN

R1各自独立地选自
C1‑6烷基

卤素
、C1‑6烷氧基
、C1‑6卤代烷氧基
、CN

C3‑6环烷基;
R2各自独立地选自
H、
甲基

乙基

三氟甲基

三氟乙基

二氟甲基
、CN
或环丙基;
R3各自独立地选自
H、F、
甲基

乙基

三氟甲基

三氟乙基

二氟甲基
、CN
或环丙基;
R4各自独立地选自
H、F、
甲基

乙基

三氟甲基

三氟乙基

二氟甲基
、CN、
环丙基

乙酰基


NH

C1‑6烷基


N(C1‑6烷基
)2、5
‑6元杂环基或5‑6元杂芳基;
R5独立地选自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卤素


CN、

OR、

SR、

NRR'、

S(O)2R、

S(O)2NRR'、

S(O)R、

S(O)NRR'、

C(O)R、

C(O)OR、

C(O)NRR'、

C(O)N(R)OR'、

OC(O)R、

OC(O)NRR'、

N(R)C(O)OR'、

N(R)C(O)R'、

N(R)C(O)NR'R”、

N(R)S(O)2NR'R”、

N(R)S(O)2R'、

(CH2)
n
NRR'、
苯基
、C3‑8环烷基
、5

10
元杂芳基或4‑
10
元杂环基;其中所述苯基
、5

10
元杂芳基或4‑
10
元杂环基可以进一步被
R*
取代;
R*
选自
H、
卤素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N、C3‑6环烷基或

NRR'

R、R'

R”可以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
H、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
、C3‑8环烷基
、5

10
元杂芳基或4‑
10
元杂环基;
m
选自
0、1、2、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高峰郭永起景连栋姜蕊吴勇勇吴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浦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