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49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4
提供了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苯基

[1,3]二氧杂环戊烯并[4,5

C]吡啶基

苯基

、苯基

[1,3]二氧杂环戊烯并[4,5

C]吡啶基

杂芳基

或苯基

[1,3]二氧杂环戊烯并[4,5

C]吡啶基

哌啶基

甲基

氧杂环丁烷基甲基

1H

苯并[D]咪唑

甲酸衍生物及其使用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
2021
年3月
24
日提交的国际申请第
PCT/CN2021/082781

、2021
年7月
23
日提交的国际申请第
PCT/CN2021/108059
号和
2021
年8月
27
日提交的国际申请第
PCT/CN2021/114985
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中的每一篇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0003]背景
[0004]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

1)
是一种具有
30
个或
31
个氨基酸的肠促胰岛素,由小肠中的
L
细胞分泌
。GLP
‑1通过
GLP
‑1受体发挥广泛的作用,诸如促进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延迟胃排空和抑制摄食

因此,
GLP
‑1类似物在
HbA1c
降低和体重损失方面显示出有效的作用,并且已经被开发为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有效治疗剂
。GLP
‑1类似物还展示出关于在糖尿病患者中改善心血管结果和保留肾功能的效力,由此为多种代谢紊乱和相关的共病提供了治疗机会

最近,利拉鲁肽
(Liraglutide)
和司美格鲁肽
(Semaglutide)
治疗在临床试验中示出减少肝脂肪和促进
NASH
消退,表明针对
NASH
的潜在效用

然而,这些
GLP
‑1类似物中的大多数需要侵入性皮下施用

特定制剂中的司美格鲁肽可以经由口服途径施用,但是仍然遭受不方便的给药方案和差的生物利用度

改善
GLP
‑1类似物的代谢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是具有挑战性的,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的肽性质

[0005]目前,不存在经批准的用于治疗其中
GLP
‑1受体起作用的糖尿病或其他代谢紊乱的小分子
GLP
‑1受体激动剂

因此,对于作为用于治疗这些紊乱的治疗性选项的小分子
GLP
‑1受体激动剂存在需求

本申请解决了该需求

[0006]概述
[0007]本申请提供了新颖的
GLP
‑1受体配体,该新颖的
GLP
‑1受体配体可用于治疗其中
GLP
‑1受体起作用的疾病或紊乱,诸如本文描述的疾病或紊乱,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

肥胖

超重状况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中风

冠心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糖尿病性肾病

痴呆

帕金森氏病

阿尔茨海默氏病

以及肝病诸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0008]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涉及式
(Y)、

(Y

)、

(A)
或式
(I)
的化合物:
[0009][0010]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溶剂化物

前药

立体异构体或互变异构体,其中
X1、X2、R
i
、A、X、X

、Z4、Z5、Z6、Z7、Z8和
R4‑
R9是如下文详细地描述的

[0011]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式
(Y)、

(Y

)、

(A)
或式
(I)
的化合物或本文描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溶剂化物

前药

立体异构体或互变异构体,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稀释剂

赋形剂或载体

[0012]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治疗或预防
GLP
‑1受体介导的疾病或紊乱
(
例如,其中
GLP
‑1受体起作用或与
GLP
‑1受体的调节相关的疾病或紊乱
)
的方法,所述疾病或紊乱如本文描述的
(
例如,糖尿病

肥胖

超重状况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中风

冠心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糖尿病性肾病

痴呆

帕金森氏病

阿尔茨海默氏病

以及肝病诸如
NAFLD

NASH)。
该方法包括向需要这样的治疗的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式
(Y)、

(Y

)、

(A)
或式
(I)
的化合物或本文描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溶剂化物

前药

立体异构体或互变异构体,或者治疗有效量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式
(Y)、

(Y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式
(Y)
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溶剂化物

前药

立体异构体或互变异构体,其中:
X1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3‑
C6碳环基

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
、C6‑
C
10
芳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5元至
10
元杂芳基,其中所述碳环基

杂环基

芳基或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更多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N

NH2;每个
R
i
独立地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3‑
C6碳环基

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
、C6‑
C
10
芳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5元至
10
元杂芳基;或者两个
R
i
与它们被附接至的碳原子一起形成
C3‑
C6碳环基或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或者一个
R
i

X1与它们被附接至的碳原子一起形成
C3‑
C6碳环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每个
X2独立地是
CR7或
N
;环
A
是是

Z8中的每一个是
CR6,并且
X

C(R
11
)2O
时,则
X

不是
O、NR
10

CR1R2;
4)
当是环
A

Z4、Z5、Z7和
Z8中的每一个是
CR6,
Z6是
CR6或
N
,并且
X

O
时,则
X

不是
C(R
11
)2O

5)
当是环
A

Z4、Z5、Z6、Z7和
Z8中的每一个是
CR6,并且
X

C(R
11
)2O
时,则
X

不是
O

6)
当是环
A
是至少一个
R
31

F
,并且
X

O、NR
10

CR1R2时,则
X

不是
O、NR
10

CR1R2;并且
7)
化合物不是:2‑
((4

(2

(
羟甲基
)
‑2‑
苯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哌啶
‑1‑

)
甲基
)
‑1‑
(2

甲氧基乙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4

(2

(4

氰基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3,6

二氢吡啶

1(2H)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4

(2

(4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3,6

二氢吡啶

1(2H)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5

(2

(5

氯吡啶
‑2‑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3‑
氟吡啶
‑2‑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4

(2

(5

氯吡啶
‑2‑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2‑
氧代吡啶

1(2H)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6

(2

(4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吡啶
‑3‑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6

(2

(4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2‑
甲氧基吡啶
‑3‑

)
甲基
)
‑1‑
(2

甲氧基乙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或2‑
((6

(2

(4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2‑
氧代

1,2

二氢吡啶
‑3‑

)
甲基
)
‑1‑
(2

甲氧基乙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
。2.
一种式
(Y)
的化合物: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溶剂化物

前药

立体异构体或互变异构体,其中:
X1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3‑
C6碳环基

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
、C6‑
C
10
芳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5元至
10
元杂芳基,其中所述碳环基

杂环基

芳基或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更多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N

NH2;每个
R
i
独立地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3‑
C6碳环基

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
、C6‑
C
10
芳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5元至
10
元杂芳基;或者两个
R
i
与它们被附接至的碳原子一起形成
C3‑
C6碳环基或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或者一个
R
i

X1与它们被附接至的碳原子一起形成
C3‑
C6碳环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每个
X2独立地是
CR7或
N
;环
A
是是其中
Z0、Z1、Z2和
Z3各自独立地是
CR
31
、S

N
;每个
R
31
独立地是
H

R3;每个
R3独立地是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N

NH2;或者两个成对的
R3结合在一起以形成氧代;
n

0、1、2、3
或4;是
X

X

各自独立地是
O、NR
10
、CR1R2、C(R
11
)2O

C(R
11
)2NR
10
,其中碳原子与标记“1”的原子键合;
R1和
R2各自独立地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或
OH
,或者
R1和
R2与它们被附接至的碳原子一起形成
C3‑
C6碳环或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
R
10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或
C(O)R
a

R
a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3‑
C6碳环基

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
、C6‑
C
10
芳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5元至
10
元杂芳基;每个
R
11
独立地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或
OH
;或者两个
R
11
与它们被附接至的碳原子一起形成
C3‑
C6碳环基或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或者两个
R
11
结合在一起以形成氧代;
Z4、Z5、Z6和
Z7独立地是
CR6或
N

Z8是
C

N
,其中当
Z8是
N
时,则
X
不存在;每个
R6独立地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N

NH2;
R4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或
C3‑
C6碳环基;每个
R5独立地是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C3‑
C6碳环基

卤素
、OH、CN

NH2;每个
R7独立地是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N

NH2;并且
R8’

C(O)R8、NHC(O)R
ii
;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5元至
10
元杂芳基;
R8是
OR
ii
、N(R
ii
)2或
NR
ii
SO2R
iii
,其中每个
R
ii
独立地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3‑
C6碳环基

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
、C6‑
C
10
芳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5元至
10
元杂芳基;
R
iii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C1‑
C4烷基氨基
、C1‑
C4二烷基氨基
、C3‑
C6碳环基

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
、C6‑
C
10
芳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5元至
10
元杂芳基;并且条件是:
1)
当环
A

X

X

各自是
O
,并且
Z4和
Z5各自是
CH
时,则
R4不是
H
或甲基;
2)
当是时,则环
A
不是不是
3)
当是环
A

Z4、Z5、Z6、Z7和
Z8中的每一个是
CR6,并且
X

C(R
11
)2O
时,则
X

不是
O、NR
10

CR1R2;
4)
当是环
A

Z4、Z5、Z7和
Z8中的每一个是
CR6,
Z6是
CR6或
N
,并且
X

O
时,则
X

不是
C(R
11
)2O

5)
当是环
A

Z4、Z5、Z6、Z7和
Z8中的每一个是
CR6,并且
X

C(R
11
)2O
时,则
X

不是
O

6)
当是环
A
是至少一个
R
31

F
,并且
X

O、NR
10

CR1R2时,则
X

不是
O、NR
10

CR1R2;并且
7)
化合物不是:2‑
((4

(2

(
羟甲基
)
‑2‑
苯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哌啶
‑1‑

)
甲基
)
‑1‑
(2

甲氧基乙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4

(2

(4

氰基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3,6

二氢吡啶

1(2H)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4

(2

(4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3,6

二氢吡啶

1(2H)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5

(2

(5

氯吡啶
‑2‑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3‑
氟吡啶
‑2‑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4

(2

(5

氯吡啶
‑2‑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2‑
氧代吡啶

1(2H)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6

(2

(4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吡啶
‑3‑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6

(2

(4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2‑
甲氧基吡啶
‑3‑

)
甲基
)
‑1‑
(2

甲氧基乙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或2‑
((6

(2

(4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2‑
氧代

1,2

二氢吡啶
‑3‑

)
甲基
)
‑1‑
(2

甲氧基乙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式
(Y

)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溶剂化物

前药

立体异构体或互变异构体,其中:是
4.
一种式
(A)
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溶剂化物

前药

立体异构体或互变异构体,其中:
X1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3‑
C6碳环基

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基
、C6‑
C
10
芳基或包含一个或两个5元或6元环和1个至4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5元至
10
元杂芳基,其中所述碳环基

杂环基

芳基或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更多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N

NH2;环
A
是其中
Z1、Z2和
Z3各自独立地是
CR
31

N
;每个
R
31
独立地是
H

R3;每个
R3独立地是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N

NH2;
n

0、1、2、3
或4;是
R1和
R2各自独立地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或
OH
,或者
R1和
R2与它们被附接至的碳原子一起形成
C3‑
C6碳环或包含1个或2个选自
N、O

S
的杂原子的4元至6元杂环;
R
10

H、C1‑
C4烷基或卤代

C1‑
C4烷基;
R
11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或
OH

Z4和
Z5各自独立地是
CR6或
N
;每个
R6独立地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N

NH2;
R4是
H、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或
C3‑
C6碳环基;条件是当环
A

X

O
,并且
Z4和
Z5各自是
CR6时,则
R4不是甲基;每个
R5独立地是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C3‑
C6碳环基
、OH、CN

NH2;每个
R7独立地是
C1‑
C4烷基

卤代

C1‑
C4烷基
、C1‑
C4烷氧基

卤代

C1‑
C4烷氧基

卤素
、OH、CN

NH2;并且
R8是
OH、O

C1‑
C4烷基
、NH2、NH

C1‑
C4烷基或
N(C1‑
C4烷基
)2,条件是:
3)
当环
A
是并且
Z4和
Z5中的每一个是
CR6时,则不是
6)
当环
A
是至少一个
R
31

F
时,则是并且
7)
所述化合物不是:2‑
((4

(2

(
羟甲基
)
‑2‑
苯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哌啶
‑1‑

)
甲基
)
‑1‑
(2

甲氧基乙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4

(2

(4

氰基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3,6

二氢吡啶

1(2H)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4

(2

(4


‑2‑
氟苯基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3,6

二氢吡啶

1(2H)


)
甲基
)
‑1‑
(((S)

氧杂环丁烷
‑2‑

)
甲基
)

1H

苯并
[d]
咪唑
‑6‑
甲酸,2‑
((5

(2

(5

氯吡啶
‑2‑

)
‑2‑
甲基苯并
[d][1,3]
二氧杂环戊烯
‑4‑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在方孙学锋周敬业
申请(专利权)人:诚益生物美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