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UKI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101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具有:切断切刀,其具有刃部,向初始位置和线切断位置转动;可动切刀,其依次向初始位置、线捕捉位置、线切断位置转动,通过在线切断位置与切断切刀之间的协同动作,将上线及下线切断;以及夹紧部件,其利用弹性力在与可动切刀之间夹持并保持下线,夹紧部件具有第1夹持部,其在可动切刀从线切断位置返回初始位置时,可在与可动切刀之间夹持下线,可动切刀具有捕捉部,夹紧部件具有第2夹持部,其在可动切刀位于线切断位置时,可抵接在与捕捉部相比可动切刀的前端侧的抵接部上而夹持下线,在线切断位置被第2夹持部夹持的下线,伴随着可动切刀向初始位置的移动,移动至第1夹持部,利用第1夹持部进行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技术背景 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所示,已知下述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具有切断切刀, 其具有刃部,并且,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釜轴台(机架)上,向初始位置和从初始位置向落 针位置侧前进的线切断位置移动;可动切刀,其在釜轴台上转动,依次向初始位置、与初始 位置相比前进的线捕捉位置、与线捕捉位置相比后退的线切断位置移动,通过在线切断位 置与切断切刀的协同动作,将缝线切断;以及夹紧部件,其固定在釜轴台(机架)上,利用弹 性变形的弹性力,在其与可动切刀之间夹持并保持下线。如图21所示,在可动切刀101上,以相对于上下方向略微倾斜的方式形成槽部 102,在槽部102的下端,形成将下线112卡止的钩状的捕捉部(省略图示)。在可动切刀 101从线捕捉位置后退时,上线111穿过槽部102,下线112被捕捉部卡止。在夹紧部件103的前端,形成狭缝状的线钩挂部104,利用该线钩挂部104可以钩 挂缝线。另外,在夹紧部件103上,形成向可动切刀101侧凸出的夹持部105,利用该夹持部 105和可动切刀101可以夹持下线112。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捕捉下线112时的可靠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680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由于下线在拉伸的状态下被捕捉部卡止,所以如果下线被切断,则因拉伸而 延伸的下线要恢复原来的状态而收缩。而且,存在下述问题,即,在该恢复时的力量下,下线 会从夹紧部件的线钩挂部中拔出,而从可动切刀完全脱离。为了解决该问题,还考虑通过调节线钩挂部的长度、即两股的狭缝的长度,防止下 线的拔出,但由于在每次变更缝制中使用的下线时,还必须更换夹紧部件,所以存在导致部 件个数增加、作业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切 线装置,其可以抑制下线从可动切刀脱离,可以防止部件个数增加及作业效率降低。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具有切断切刀,其具有刃 部,该切断切刀向初始位置和从该初始位置向落针位置侧前进的线切断位置转动;可动切 刀,其依次向初始位置、从该初始位置前进的线捕捉位置、从该线捕捉位置后退的线切断位 置转动,在所述线切断位置,通过与所述切断切刀之间的协同动作,将上线及下线切断;以 及夹紧部件,其利用弹性变形的弹性力,在其与所述可动切刀之间夹持并保持下线,所述夹 紧部件具有第1夹持部(41a),该第1夹持部在所述可动切刀从所述线切断位置返回所述 初始位置时,可以在其与所述可动切刀之间夹持下线,该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 述可动切刀具有在所述线捕捉位置捕捉下线的捕捉部(3d),所述夹紧部件具有第2夹持部(41d),该第2夹持部在所述可动切刀位于所述线切断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抵接在与所述捕 捉部相比位于所述可动切刀的前端侧的第1抵接部上,夹持下线,在所述线切断位置被所 述第2夹持部夹持的下线,伴随着所述可动切刀向初始位置的移动,过渡至所述第1夹持部 而由所述第1夹持部保持。 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的基础上,所述可动切刀在与所述夹紧部件相对的内侧面,具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具有一 端部,其与所述捕捉部相连续;以及另一端部,其与所述一端部相比设置在所述可动切刀的 前端侧。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的基础上,所述引导槽的深度与下线的粗细相比较小。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的基础上,所述引导槽,在所述线捕捉部、和第2抵接部之间,沿所述可动切刀的长度方向 形成,所述第2抵接部是在所述可动切刀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可动切刀的与所述夹 紧部件的前端抵接的部位。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对于夹紧部件,在可动切刀位于线切断位置的情 况下,与捕捉部卡止的下线,始终被夹紧部件的第2夹持部按压,在可动切刀上被夹持。因 此,不需要在每次改变下线的粗细时,更换为对应的夹紧部件。另外,由于在线切断位置被第2夹持部夹持的下线,随着可动切刀向初始位置的 移动,而移动至第1夹持部并被保持,所以可以在缝制开始时,更可靠地形成线迹。而且,可 以防止部件个数增加及作业效率降低。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使可动切刀具有引导槽,即使可动切刀移动, 下线也与引导槽嵌合,难以从可动切刀脱离。由此,可以更可靠地利用夹紧部件对下线进行 保持。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引导槽的深度与下线的粗细相比较小,所以 下线从引导槽凸出。因此,由于下线被夹紧部件按压,所以可以利用夹紧部件对下线进行夹持。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可以防止下线从可动切刀脱离,并且,在可动切刀 移动时,可以沿引导槽对下线进行引导。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缝纫机所具有的线切断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缝纫机所具有的釜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线切断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斜视图。图4是表示切断切刀周边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图5是表示可动切刀周边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图6是表示线切断装置的动作(初始位置)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线切断装置的动作(切刀待机位置)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线切断装置的动作(线捕捉位置)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线切断装置的动作(线切断位置)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线引导部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线引导部的斜视图。图12是表示线引导部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可动切刀(上线避让部)的线捕捉动作的斜视图。图14是表示可动切刀和夹紧弹簧的线夹持动作(切断时)的动作说明图。图15是表示可动切刀和夹紧弹簧的线夹持动作(切断后)的动作说明图。图16是表示可动切刀的前端部的斜视图。图17是表示可动切刀的线捕捉动作的动作说明图。图18是表示形成在可动切刀上的引导槽的侧视图。图19是表示可动切刀位于线切断位置的情况下的与夹紧弹簧之间的位置关系的 俯视图。图20是表示可动切刀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的与夹紧弹簧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21是表示现有的缝纫机所具有的线切断装置中的可动切刀和夹紧弹簧的线夹 持动作(切断时)的动作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缝纫机的实施方式。<缝纫机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缝纫机,以综合进给缝纫机为例进行说明。综合进给缝纫机 (以下简称为缝纫机),为了防止例如与进给动作相伴的被缝制物的偏移,通过使针进给动 作与上进给机构以及下进给机构的进给动作同步,从而在使缝针刺穿较厚的被缝制物(例 如皮革)的状态下进行进给,其中,针进给动作是使缝针上下移动机构的缝针上下移动以 及针摆动机构的针摆动同步而进行的。缝纫机具有作为框体的未图示的缝纫机架;未图示的缝针驱动机构,其在缝纫 机架的臂部前端,向缝针施加往复上下移动以及针摆动动作;釜机构1(参照图2),其通过 与缝针驱动机构之间的协同动作而形成线迹;以及线切断装置100(参照图1),其在缝制结 束后,将上线及下线切断。此外,缝纫机具有其他缝制所必要的各种机构,但由于这些机构 与现有公知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说明。<缝纫机架>缝纫机架具有底座部(缝纫机底座),其具有载置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的水平底 座面;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具有:切断切刀,其具有刃部,该切断切刀向初始位置、和从该初始位置向落针位置侧前进的线切断位置转动;可动切刀,其依次向初始位置、从该初始位置前进的线捕捉位置、从该线捕捉位置后退的线切断位置转动,在所述线切断位置,通过与所述切断切刀之间的协同动作,将上线及下线切断;以及夹紧部件,其利用弹性变形的弹性力,在其与所述可动切刀之间夹持并保持下线,所述夹紧部件具有第1夹持部,该第1夹持部在所述可动切刀从所述线切断位置返回所述初始位置时,可以在其与所述可动切刀之间夹持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切刀具有在所述线捕捉位置捕捉下线的捕捉部,所述夹紧部件具有第2夹持部,该第2夹持部在所述可动切刀位于所述线切断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抵接在与所述捕捉部相比位于所述可动切刀的前端侧的第1抵接部上,夹持下线,在所述线切断位置被所述第2夹持部夹持的下线,伴随着所述可动切刀向初始位置的移动,过渡至所述第1夹持部而由所述第1夹持部保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胁真次郎奥井裕和矢萩智雄
申请(专利权)人:JUK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