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067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
,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也在不断地提升,从起初的保全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逐步转变为降低伤害,在车辆发生撞击时,特别是正面撞击的情况下,施加在座椅上的冲击力会使座椅发生变形,有些变形会对乘客造成伤害

[0003]因此,有必要在汽车座椅上增加座椅防撞吸能装置,但是目前现有的座椅防撞吸能装置大多是设置在靠背骨架和坐垫侧板之间

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压溃变形式追尾碰撞座椅吸能结构
(
申请号:
201910524725.3)
,采用由吸能板

上端螺栓连接结构和下端螺栓连接结构组成的吸能连接结构作为第二连接结构,以连接调角器连接板的后端部与坐垫侧板的后部下端;使得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乘员对座椅靠背的冲击力,能够由调角器连接板依次通过上端螺栓连接结构

吸能板和下端螺栓连接结构传递至坐垫侧板

[0004]该压溃变形式追尾碰撞座椅吸能结构虽然具有一定的碰撞吸能效果,但是主要针对追尾碰撞时乘员对座椅靠背冲击力的动态吸能,而正面撞击时则是座盆骨架会受到冲击力而向下移动,所以设置在靠背骨架和坐垫侧板之间的座椅防撞吸能装置并不能很好的对汽车正面撞击的冲击力进行动态吸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减少前撞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汽车座椅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座盆边板,两个座盆边板的前部通过座盆和前横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本防撞吸能装置包括固连在前横管上的一对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碰撞吸能的溃缩片,所述上支架

溃缩片和下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溃缩片包括内圈部

环绕在内圈部外侧的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内圈部和连接部的若干筋条,所述螺栓穿设在内圈部上,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支架相固连

[0008]本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的上支架

溃缩片和下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接,加之螺栓穿设在内圈部上,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支架相固连,所以在汽车正常行驶时,上支架

溃缩片和下支架三者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运动,此时溃缩片处于锁定状态,实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限位连接且能够保证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强度,在汽车发生前撞时,座盆骨架会受到撞击时的冲击力而向下移动,该冲击力经前横管

上支架传递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螺栓,再由螺栓作用于溃缩片,溃缩片的若干筋条会在该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部分或全部断裂,即溃缩片吸收碰撞能量后会发生自毁破坏,当溃缩片的若干筋条全部断开后,溃缩片的内圈部和连接部能够相分离使得溃缩片处于解锁状态,使得所述上支架和螺栓能相
对于下支架运动,即本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通过溃缩片的自毁吸能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减少前撞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

[0009]另外,上述结构的溃缩片结构简单,吸能效果好,使用成本低

[0010]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中,所述上支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螺栓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依次穿过上支架的定位孔

溃缩片的内圈部和下支架后与螺母相连接,且所述螺杆的头部穿过定位孔并与溃缩片内圈部的端面相抵接

上述结构使得防撞吸能装置的拆装更加方便,同时所述螺杆的头部穿过定位孔并与溃缩片内圈部的端面相抵接,使得前撞时的冲击力能更好地通过螺栓作用于溃缩片的内圈部,更有利于溃缩片的吸能自毁

[0011]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中,所述螺杆上套设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包覆于所述定位孔的边沿并与所述溃缩片的内圈部相抵接,且所述筋条与上支架

下支架之间均存在间隙

第一垫片包覆于所述定位孔的边沿并与所述溃缩片的内圈部相抵接,进一步使得前撞时的冲击力能更好地通过螺栓作用于溃缩片的内圈部,更加有利于溃缩片的吸能自毁,同时,所述筋条与上支架

下支架之间均存在间隙,使得筋条的两侧均处于悬空状态,更有利于溃缩片吸能后筋条的断裂

[0012]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中,所述螺母与下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穿过限位孔并与溃缩片内圈部的端面相抵接

所述第二垫片穿过限位孔并与溃缩片内圈部的一端面相抵接,所述螺杆的头部穿过定位孔并与溃缩片内圈部的另一端面相抵接,使得前撞时的冲击力能更好地通过螺栓作用于溃缩片的内圈部,进一步有利于溃缩片的吸能自毁

[0013]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中,所述下支架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为条形孔,所述螺栓穿设在限位孔内,且所述限位孔的宽度小于所述螺栓的直径

在撞击力较大时,溃缩片破坏性解锁后,螺栓的螺杆能沿长条状的限位孔移动,因为限位孔的宽度小于所述螺栓的直径,所以限位孔的边沿能阻碍螺栓的移动,阻碍的过程能进一步吸收撞击能量,从而能进一步地减少前撞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同时,通过调整螺栓螺杆直径和限位孔的宽度和形状可以控制该结构吸收能量的大小,使用十分方便,另外,溃缩片自毁和限位孔阻碍这两种吸能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以适应不同撞击力的情况,十分灵活

[0014]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中,所述限位孔呈上下延伸的长条状,且限位孔自上而下由前往后倾斜设置

正面撞击时座盆骨架会受到撞击时的冲击力而向下移动,所述限位孔呈上下延伸的长条状,且限位孔自上而下由前往后倾斜设置,与冲击力的作用方向相一致,更有利于本防撞吸能装置的吸能

[0015]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中,所述内圈部

连接部和筋条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内圈部

连接部和筋条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溃缩片具有较好的强度,既能保证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强度,又能更好地进行吸能

[0016]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中,所述下支架上还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和限位孔分别位于下支架的两端

连接孔用于与座盆抬高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孔和限位孔分别位于下支架的两端,使得下支架的结构更加合理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的优点在于:
1、
本汽车座椅防撞吸能
装置通过溃缩片的自毁吸能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减少前撞对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汽车座椅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座盆边板
(1)
,两个座盆边板
(1)
的前部通过座盆
(2)
和前横管
(3)
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本防撞吸能装置包括固连在前横管
(3)
上的一对上支架
(4)
,所述上支架
(4)
上设置有下支架
(5)
,所述上支架
(4)
和下支架
(5)
之间设置有用于碰撞吸能的溃缩片
(6)
,所述上支架
(4)、
溃缩片
(6)
和下支架
(5)
通过螺栓
(7)
相连接,所述溃缩片
(6)
包括内圈部
(6a)、
环绕在内圈部
(6a)
外侧的连接部
(6b)
以及连接所述内圈部
(6a)
和连接部
(6b)
的若干筋条
(6c)
,所述螺栓
(7)
穿设在内圈部
(6a)
上,且所述连接部
(6b)
与所述下支架
(5)
相固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防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
(4)
上开设有定位孔
(4a)
,所述螺栓
(7)
包括螺杆
(7a)
和螺母
(7b)
,所述螺杆
(7a)
依次穿过上支架
(4)
的定位孔
(4a)、
溃缩片
(6)
的内圈部
(6a)
和下支架
(5)
后与螺母
(7b)
相连接,且所述螺杆
(7a)
的头部穿过定位孔
(4a)
并与溃缩片
(6)
内圈部
(6a)
的端面相抵接
。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元杰黄道祝张凯金连吉王伟杰徐嘉诚
申请(专利权)人:俱进汽车部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