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板结构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982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板结构及电池模组,包括:冷板本体,所述冷板本体内设置有若干并列的流道,用于容纳冷却液;进水集流体,所述进水集流体与若干流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集流体两侧设置有进水管,用于通入冷却液;出水集流体,所述出水集流体与若干流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水集流体两侧设置有出水管,用于排出冷却液;其中,所述流道内设置有扰流结构,用于对所述流道内的冷却液扰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板结构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冷板结构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电池的高密度

安全性

可靠性等优点得到行业内认可,由于电动汽车用户对续航里程和充电倍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电芯工作时的发热量越来越大,需要通过高效的液冷方案对电芯进行冷却和均温

蛇形液冷板与电芯侧面接触换热,具有散热效率高

换热面积大

压降小

保温效果好

结构强度高的优势,成为动力电池用液冷板的主流

[0003]目前,市面上的蛇形管内液冷通道大多由多个方形规则型腔构成,由进水集流体被分配到各个型腔内,在流道内流动与电芯形成对流换热,最后汇聚到出水集流体中,从出水口流出

由于冷却液进口流速较大,流道内很难形成较大扰流,同时型腔内换热面积有限,导致蛇形液冷板内部热量的传导与耗散不是十分理想

[0004]因此,针对目前蛇形液冷板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蛇形管结构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冷板结构及电池模组

在冷板结构内的流道中设置扰流结构,可以促进流道内形成更大扰流,可以大大提高冷板与电芯的换热效果

[0006]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r/>[0007]一种冷板结构,包括:冷板本体,所述冷板本体内设置有若干并列的流道,用于容纳冷却液;进水集流体,所述进水集流体与若干流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集流体两侧设置有进水管,用于通入冷却液;出水集流体,所述出水集流体与若干流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水集流体两侧设置有出水管,用于排出冷却液;其中,所述流道内设置有扰流结构,用于对所述流道内的冷却液扰流

[000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冷板本体内的流道中设置扰流结构,可以促进流道内形成扰流,大大提高冷板与电芯的换热效果

[0009]进一步地,设定冷板本体的流道并列方向为第一方向,设定冷板本体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则所述流道的第一方向长度大于第二方向长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相比现有的流道,扩大了流道的横截面积,有利于内部热量的传导与耗散,热传导快,均温性能好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结构为流道中沿第一方向呈凹凸曲线型的内壁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结构包括若干扰流槽,所述扰流槽为向流道外凹陷的凹陷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结构包括若干扰流凸包,所述扰流凸包为向流道内凸出的凸起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结构包括若干扰流槽和若干扰流凸包,所述扰流槽和扰流凸
包交错排布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促进流道内形成更大扰流,提高冷板与电芯的换热效果

[0016]进一步地,所述冷板本体为蛇形扁管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有利于贴合电芯表面,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0018]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结构之间的间距至少部分不同

[0019]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槽至少部分深度不同

[0020]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凸包至少部分高度不同

[0021]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槽位于所述流道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扰流凸包位于所述流道另一侧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槽的深度和扰流凸包的高度至少部分不同

[0022]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壳体

多排电芯和位于每排电芯之间的冷板结构,每排所述冷板本体的进水集流体通过进水管连通,每排所述冷板本体的出水集流体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冷板本体与电芯贴合,用于为电芯换热

[002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冷板形成换热效果良好的液冷系统,从而实现一种能够适用于超级快充的电池模组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冷板结构及电池模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5]1.
通过在冷板内的流道中设计扰流结构,从而增大扰流效果和冷却液接触换热面积;
[0026]2.
通过增大流道横截面积,从而实现冷板端面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内部热量的传导与耗散,热传导快,均温性能好;
[0027]3.
通过将流道壁设计成凹凸曲线形结构,使得冷却液从进水口进入流道时,极易形成扰流,从而形成湍流,增强了冷却液的扰流效果;
[0028]4.
通过将冷板设计成蛇形扁管的形状,加大了电芯与冷板接触面积,大大提冷板与电芯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板本体与电芯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板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中
A

A
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流道的侧壁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流道的侧壁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流道的侧壁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
冷板本体;
11、
流道;
2、
进水集流体;
21、
进水管;
3、
出水集流体;
31、
出水管;
4、
扰流结构;
5、
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7]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板本体
(1)
,所述冷板本体
(1)
内设置有若干并列的流道
(11)
,用于容纳冷却液;进水集流体
(2)
,所述进水集流体
(2)
与若干流道
(11)
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集流体
(2)
两侧设置有进水管
(21)
,用于通入冷却液;出水集流体
(3)
,所述出水集流体
(3)
与若干流道
(11)
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水集流体
(3)
两侧设置有出水管
(31)
,用于排出冷却液;其中,所述流道
(11)
内设置有扰流结构
(4)
,用于对所述流道
(11)
内的冷却液扰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设定冷板本体
(1)
的流道
(11)
并列方向为第一方向,设定冷板本体
(1)
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则所述流道
(11)
的第一方向长度大于第二方向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
(4)
为流道
(11)
中沿第一方向呈凹凸曲线型的内壁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
(4)
包括若干扰流槽,所述扰流槽为向流道
(11)
外凹陷的凹陷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
(4)
包括若干扰流凸包,所述扰流凸包为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航彭真黄廉胜闫仕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