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30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包括底座,设于底座的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所述左模装置、右模装置均具有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上部固定有静模块和与静模块配合用于夹紧线圈的静模夹头,所述动模上部具有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向静模块作往复运动的动模块和与动模块配合用于夹紧线圈的动模夹头,所述静模块与动模块底部具有决定线圈端部直径的圆弧面,并且所述静模块和动模块在侧面结合处具有一对决定线圈端部形状的成型弧面。该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具有提高加工线圈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制造
,尤其涉及风电类转子线圈的成形。
技术介绍
目前,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是利用敲形模工装采用人工敲击成形而制成的。现在, 由于风电类产品是成批量生产,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制成一根线圈需要较长时间(约为34 分钟),根本无法跟上批量生产进度需求。并且这种人工方式由于是人工敲击,会造成表面 锤印,线圈回弹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电机的质量和造成下道嵌线工序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线圈质 量的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底座的左模装置和右模 装置;所述左模装置、右模装置均具有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上部固定有静模块和与静模块 配合用于夹紧线圈的静模夹头,所述动模上部具有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向静模块作往复运动 的动模块和与动模块配合用于夹紧线圈的动模夹头,所述静模块与动模块底部具有决定线 圈端部直径的圆弧面,并且所述静模块和动模块在侧面结合处具有一对决定线圈端部形状 的成型弧面。 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为设于动模内的动模旋转油缸。所述 静模内部具有驱动静模夹头向静模块作往复运动的静模夹紧油缸,所述动模内具有驱动动 模夹头向动模块作往复运动的动模夹紧油缸。 为了实现根据线圈直线段的长度加工出各种规格的线圈,所述底座上设有滑轨, 所述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底部分别设有位于滑轨上的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上分别设有 螺母座,所述底座中间位置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具有向两边对称延伸并两端分别与所述 两个螺母座啮合的丝杠。通过电机驱动并配合丝杆、螺母座的传动,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可 以在底座上移动从而达到调节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之间间距的作用,进而实现加工各种具 有不同直线段长度规格的线圈的目的。 为了使得线圈在加工成形过程中,避免线圈翘起影响线圈成形质量,所述动模块 和静模块在成型弧面处设有压板。 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中,为了实现静模块和动模块之间的间隙可调,所述动模和 静模分别连接在一活塞杆的两端,所述活塞杆两端分别具有螺距不同的螺纹。当旋转活塞 杆时,由于活塞杆两端螺纹的螺距不同,这就会导致静模块和动模块之间间隙的变化。 有了该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加工一根线圈仅需1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 了加工线圈的生产效率,满足了线圈成批量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线圈是被成形机整体压 制而成,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线圈回弹问题,提高了线圈的质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具有提高加工线圈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直线段调节机构;图4为静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静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静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向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5的B-B向剖面示意图;图9为动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动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动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A-A向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0的B-B向剖面示意图;图14为图11的C-C向剖面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间隙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6为静模块和动模块组成的成型模块结构示意17为风电类转子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包括底座100、设于底座100 上的左模装置300、右模装置400以及电机500,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上均设有动 模600和静模700。 其中,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分别对称安装在底座100两边,底座101上具 有滑轨IOI,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底部分别具有移动底座200,该移动底座200安 装在滑轨101上,可以使得整个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可以在滑轨101上滑动。结 合图3所示,移动底座200上设有螺母座201。电机500安装在底座100上的左模装置300 和右模装置400之间的中间位置,电机500具有丝杠501,该丝杠501向两边对称延伸并且 其两端分别与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上的螺母座201啮合。正是通过电机500驱动 并配合丝杆501、螺母座201的传动,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可以底座100上移动从 而达到调节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之间间距的作用,进而加工时控制线圈直线段的 长度。 两个静模700分别固定安装在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的内侧,两个动模600 分别安装在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的外侧,在动模600的底部和移动底座200的上 表面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导轨202、203。 如图4至8所示,静模700包括静模支架701,静模模体711、静模块702,静模夹头 703,静模夹紧油缸704。其中静模模体711为圆柱型状,并与静模支架701—体结构。静 模块702则固定静模模体711上表面,在静模模体711的内部具有与静模模体711 —体的 静模轴套706,静模轴套706上通过轴承安装有齿轮板707,该齿轮板707 —侧具有一段牙 齿708,另一侧连接有静模夹头703,静模夹头703从静模模体711内部伸出,与静模块702 配合用于夹紧线圈。静模夹紧油缸704安装在静模模体711内部的齿轮板707下方,其上 具有与齿轮板707的牙齿708啮合的齿条709。正是通过静模夹紧油缸704的驱动齿轮板 707,并由齿轮板707带动静模夹头703旋转,从而实现了静模夹头703与静模块702来夹 紧线圈。 如图9至14所示,动模600包括动模支架601,动模模体606、动模块602,动模夹 头603、动模夹紧油缸607以及动模旋转油缸604。其中动模支架601的上部安装有一动模 轴套605,动模模体606通过轴承614支撑安装在动模轴套605上,该动模模体606也为圆 柱型状,所述动模块602安装在动模模体606的上表面。在动模模体606的位于动模块602 的另一侧具有一段牙齿608,所述动模旋转油缸604安装在动模模体606的下方,其上具有 齿条609与动模模体606的牙齿608啮合。通过动模旋转油缸604的驱动,动模模体606 可以围绕轴套605旋转运动。在动模轴套605上位于动模模体606的内侧通过轴承610还 安装有齿轮板611,所述齿轮板611 —侧还也具有一段牙齿612,另一侧与动模夹头603连 接,该动模夹头603穿出动模模体606与动模块603配合用于夹紧线圈。动模夹紧油缸607 安装在齿轮板611的下方,其上也具有与齿轮板611的牙齿612啮合的齿条613。同样,正 是通过动模夹紧油缸607的驱动齿轮板611 ,并由齿轮板611带动动模夹头603实现与动模 块702配合来夹紧线圈。 再如图15所示,在动模600和静模700之间还设有间隙调节机构,该间歇调节机 构为一阻尼油缸800,该阻尼油缸800具有一根活塞杆801,该活塞杆801两端具有不同螺 距的螺纹端头802、803,螺纹端头802的规格是M60 X 6,螺纹端头803的规格是M60 X 2,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底座的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所述左模装置、右模装置均具有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上部固定有静模块和与静模块配合用于夹紧线圈的静模夹头,所述动模上部具有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向静模块作往复运动的动模块和与动模块配合用于夹紧线圈的动模夹头,所述静模块与动模块底部具有决定线圈端部直径的圆弧面,并且所述静模块和动模块在侧面结合处具有一对决定线圈端部形状的成型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棠黄守培詹顺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