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45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成型机技术领域的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包括外防护壳,外防护壳的内壁开设安装内腔,安装内腔的底部设置油存储箱,安装内腔远离油存储箱一端的底部设置液体存储箱,油存储箱的顶部设置油路回流箱,油路回流箱的底部与油存储箱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液体存储箱的顶部设置液体回流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机
,具体是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充液成形技术是利用液体介质替代刚性凹模,依靠液体压力使板材成形的一种工艺

由于充液成形技术具有流体润滑和摩擦保持等优点,使得成形过程零件材料的成形极限提高,从而得到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的零件

[0003]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在工作时,主要靠内部油液形成液压从而对工件进行过成型,多数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的油液输送装置均设置与成型机内部,而油液输送装置又是成型机关键使用装置,损坏率较高,若油液输送装置发生损坏,则需要将成型机拆卸进行维修,维修后并组装好方可使用,整个油液设备维修过程较为复杂,同时耽误设备生产,影响企业生产计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包括外防护壳,外防护壳的内壁开设安装内腔,安装内腔的底部设置油存储箱,安装内腔远离油存储箱一端的底部设置液体存储箱,油存储箱的顶部设置油路回流箱,油路回流箱的底部与油存储箱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液体存储箱的顶部设置液体回流箱,液体回流箱的底部与液体存储箱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油存储箱一端的顶端侧壁设置输油管,液体存储箱一端的顶端侧壁设置输液管,油路回流箱的顶部设置油路回流管,液体回流箱的顶部设置液路回流管,液体回流箱的顶部设置配电箱,通过外防护壳对设备提供防护,同时通过油存储箱

液体存储箱

油路回流箱和液体回流箱对油液进行存储,通过内部的输油管

输液管

液路回流管和油路回流管对油液进行输送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油存储箱的内壁开设油存储腔,液体存储箱的内壁开设液体存储腔,油存储腔与液体存储腔的内壁均设置油液泵,两个油液泵的输出端分别与输油管和输液管连接,油存储腔和液体存储腔的内壁均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通过油液泵对油液进行输送,同时通过第一液位传感器对油液存量进行检测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油路回流箱与液体回流箱的内壁均开设回流腔,两个回流腔的顶部均设置检修盖,油路回流管和液路回流管均与检修盖贯穿连接,通过检修盖可对回流腔内的设备进行检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回流腔的顶端侧壁均设置过滤板,两个回流腔位于过滤板底端的内壁均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两个回流腔的底部均设置输送管,两个输送管的外壁均设置电控阀门,通过过滤板可对回流油液进行过滤,确保油液纯净度,同时通
过第二液位传感器对回流腔内的油液存量进行检测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输油管

输液管

液路回流管和油路回流管的顶部均与外防护壳贯穿连接,输油管

输液管

液路回流管和油路回流管位于外防护壳顶端的外壁均设置管道阀门,输油管

输液管

液路回流管和油路回流管位于管道阀门顶端的外壁均设置管道流量计,输油管和输液管位于管道流量计的顶端均设置过滤管,通过管道流量计对各管道的液体流量进行统计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外防护壳一侧的侧壁设置活动门,活动门的侧壁设置控制器,外防护壳的底部均匀设置多个万向轮,通过控制器控制内部电路设备启停,同时通过万向轮方便移动本装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外防护壳一端的侧壁设置进油管,进油管贯穿过外防护壳的一端与油存储箱贯穿连接,进油管靠近外防护壳一端的顶部设置进油阀门,进油管远离外防护壳一端的顶部设置进油流量计,通过进油管可向油存储箱内补充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外防护壳位于进油管顶部的侧壁设置进液管,进液管贯穿过外防护壳的一端与液体存储箱贯穿连接,进液管靠近外防护壳一端的顶部设置进液阀门,进液管远离外防护壳一端的顶部设置进液流量计,通过进液管可向液体存储箱内补充液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外防护壳的顶部设置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的输出端设置送风管道,送风管道贯穿过外防护壳后设置于安装内腔的顶端,安装内腔远离活动门一侧的侧壁开设散热窗,安装内腔一端的侧壁设置温度传感器,安装内腔位于温度传感器顶端的侧壁设置油液检测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油液检测传感器对安装内腔内的温度及油液是否泄露进行检测,同时配合散热风机和送风管道对安装内腔内进行散热作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配合充液冲击成型机使用,为充液冲击成型机进行油液输送,同时设备独立于成型机之外,当设备发生损坏时,便于检修或直接更换设备,缩短油液输送设备维修时间,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同时本装置可对输送油液及回流油液进行过滤,确保油液纯净度,从而降低因油液内含有杂质对成型机内油液管道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外防护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管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油存储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液体存储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输油管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
1、
外防护壳;
110、
万向轮;
120、
活动门;
121、
控制器;
2、
进油管;
210、
进油流量计;
220、
进油阀门;
3、
进液管;
310、
进液流量计;
320、
进液阀门;
4、
输油管;
5、
输液管;
6、
液路回流管;
7、
油路回流管;
8、
散热风机;
810、
送风管道;
9、
安装内腔;
910、
散热窗;
920、
温度传感器;
930、
油液检测传感器;
10、
油存储箱;
11、
液体存储箱;
12、
油路回流箱;
13、
液体回流箱;
14、
配电箱;
15、
油存储腔;
16、
油液泵;
17、
第一液位传感器;
1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包括外防护壳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壳
(1)
的内壁开设安装内腔
(9)
,所述安装内腔
(9)
的底部设置油存储箱
(10)
,所述安装内腔
(9)
远离油存储箱
(10)
一端的底部设置液体存储箱
(11)
,所述油存储箱
(10)
的顶部设置油路回流箱
(12)
,所述油路回流箱
(12)
的底部与油存储箱
(10)
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液体存储箱
(11)
的顶部设置液体回流箱
(13)
,所述液体回流箱
(13)
的底部与液体存储箱
(11)
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油存储箱
(10)
一端的顶端侧壁设置输油管
(4)
,所述液体存储箱
(11)
一端的顶端侧壁设置输液管
(5)
,所述油路回流箱
(12)
的顶部设置油路回流管
(7)
,所述液体回流箱
(13)
的顶部设置液路回流管
(6)
,所述液体回流箱
(13)
的顶部设置配电箱
(1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存储箱
(10)
的内壁开设油存储腔
(15)
,所述液体存储箱
(11)
的内壁开设液体存储腔
(18)
,所述油存储腔
(15)
与液体存储腔
(18)
的内壁均设置油液泵
(16)
,两个所述油液泵
(16)
的输出端分别与输油管
(4)
和输液管
(5)
连接,所述油存储腔
(15)
和液体存储腔
(18)
的内壁均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
(17)。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回流箱
(12)
与液体回流箱
(13)
的内壁均开设回流腔
(19)
,两个所述回流腔
(19)
的顶部均设置检修盖
(20)
,所述油路回流管
(7)
和液路回流管
(6)
均与检修盖
(20)
贯穿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回流腔
(19)
的顶端侧壁均设置过滤板
(27)
,两个所述回流腔
(19)
位于过滤板
(27)
底端的内壁均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
(23)
,两个所述回流腔
(19)
的底部均设置输送管
(21)
,两个所述输送管
(21)
的外壁均设置电控阀门
(22)。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液冲击复合成型机外接油液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
(4)、
输液管
(5)、
液路回流管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志高李博李经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兴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