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20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包括液压机本体和液压胀形系统,所述液压机本体包括设有工作台的机架,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设有液胀水槽,所述液压胀形系统包括设置液胀水槽的底部用于桥壳工件胀形的胀形模,所述液胀水槽与自动进水机构连接,所述胀形模包括左模块、右模块、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胀形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左模块和右模块相向或者反向运动的横向胀形驱动部,所述胀形模的上方设有纵向胀形驱动部,纵向胀形驱动部与胀形模的上模块连接,有效解决了桥壳工件液胀成型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从汽车整车到部件的性能,都已经成为了目前工业研究的主要课题,而桥壳作为汽车的重要零件之,桥壳不仅对汽车起着支撑作用,而且还是差速器、主减速器以及驱动车轮传动装置的外壳。汽车桥壳质量对整车性能的影响非常大,桥壳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疲劳寿命,而且还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质量轻,易于拆装和维护。
[0003]当前桥壳产一般使用大吨位专用液压成型设备来驱动液压桥壳成型模具,实现汽车桥壳桥包部分成型,成型方式是使用高压水将无缝钢管膨胀变大,达到汽车驱动桥壳成型的尺寸,高压水直接通过模具进入无缝钢管的内腔,由于高压水对密封性的需求较高,进液口过大容易造成泄露,因此模具上的进液口一般做的比较小,导致进液流量较小,使得无缝钢管内的水压达到液涨压力的时间较长,从而使得加工效率较低,且现有成型设备一次只能生产一个产品,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桥壳工件液胀成型加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包括液压机本体和液压胀形系统,所述液压机本体包括设有工作台的机架,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设有液胀水槽,所述液压胀形系统包括设置液胀水槽的底部用于桥壳工件胀形的胀形模,所述液胀水槽与自动进水机构连接,所述胀形模包括左模块、右模块、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胀形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左模块和右模块相向或者反向运动的横向胀形驱动部,所述胀形模的上方设有纵向胀形驱动部,纵向胀形驱动部与胀形模的上模块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胀形系统通过胀形模实现桥壳工件的液胀成型操作,上料时先将桥壳工件坯料放在下模块上,然后通过横向胀形驱动部驱动左模块和右模块相向运动,同时通过纵向胀形驱动部驱动上模块向下运动,使得左模块、右模块、上模块和下模块合模,从而对桥壳工件坯料进行挤压成型并使桥壳工件坯料的两端密封在胀形模的腔体中,然后通过胀形模的腔体向桥壳工件的内腔中注入高压水,从而使得桥壳工件坯料从内部膨胀变大,达到汽车驱动桥壳成型的尺寸。将液胀成型系统设置在液胀水槽中,使得胀形模能够被水包裹,从而使得桥壳工件坯料上料时在放入胀形模的过程中桥壳工件坯料的内腔可以提前注满液体,从而有效节约了桥壳工件坯料胀形动作节拍的补水时间,有效提高桥壳工件的液胀成型加工效率,另外,液胀水槽中的水还能在胀形过程中对胀形模进行降温,使得胀形模始终接近恒温,避免桥壳工件在液胀过程中发热而传递到胀形模中,从而导致胀形模热胀冷缩,从而导致对桥壳工件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模块和右模块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桥壳工件两端形状结构相同的左模腔和右模腔,所述左模腔与充液高压管连通,所述右模腔与泄压高压管连通,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桥壳工件琵琶包上下两侧外壁形状结构相同的上模腔和下模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模腔和右模腔分别用于对桥壳工件两端进行横向挤压、成型,使得桥壳工件两端达到设定的形状和尺寸,同时,左模腔与充液高压管连通,使得左模还可以通过充液高压管向桥壳工件的内腔中充入高压水,使得桥壳工件坯料从内部膨胀变大,从而实现桥壳工件琵琶包成型,桥壳工件成型后通过与右模腔连通的泄压高压管完成泄压后即可取出桥壳工件。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胀形驱动部包括设置在工作台的两端分别用于向左模块和右模块施加胀形推力的左推力液压缸和右推力液压缸,所述左模块和右模块的两端分别与左推力液压缸和右推力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左模块和右模块分别分固定在液胀水槽两侧的横向导杆滑动配合。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推力液压缸和右推力液压缸分别用于向左模块和右模块施加横向作用力,使得左模块和右模块相向或者反向运动,当左模块和右模块相向运动时可以实现对桥壳工件的两端施加胀形推力,当左模块和右模块反向运动时,会与胀形完成后的桥壳工件分离,便于桥壳工件的卸料,横线导向杆用于在左模块和右模块相向或反向运动过程中对左模块和右模块进行导向,两者运动轨迹始终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有效保证了桥壳工件成型质量的稳定性。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胀形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均与固定在工作台上方机架上的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下端分别与设置在上模块顶部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铰接,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分别与上模块顶部的横向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对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模块和右模块上的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相对,所述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分别位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上方。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分别用于对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高度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始终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下方,从而使得左模块和右模块相向运动至设定位置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能够分别与左模块和右模块的侧面抵触,随着左模块和右模块继续相向运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分别从复位弹簧的两端相向运动并挤压复位弹簧,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向运动时分别带动与其铰接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下端相向运动,使得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上端向上挤压固定轴,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在固定轴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滑板、第二滑板向下挤压,从而使得上模块随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左模块和右模块相向运动的同时上模块向下运动,使得左模块、右模块、上模块和下模块合模,当桥壳工件胀形完成后,左模块和右模块反向运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在复位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反向滑动,从而使得下端分别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铰接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下端反向运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下端反向运动时,其上端分对固定轴产生拉力,在固定轴反向拉力的作用下,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下端开始向上运动,从而使得上模块
随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左模块和右模块分离的同时,上模块和下模块也分离,便于成型后的桥壳工件卸料,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实现桥壳工件的连续加工。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滑槽为倒“T”形槽,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截面与横向滑槽相匹配,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分别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顶部铰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滑槽为倒“T”形槽,使得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既能够相对于横向滑槽水平滑动又不会与上模块脱离,使得上模块能够随着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仅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上模块与下模块的合模和分模操作,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分别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顶部铰接,使得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包括液压机本体(1)和液压胀形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本体(1)包括设有工作台(101)的机架(102),所述工作台(101)上固定设有液胀水槽(3),所述液压胀形系统(2)包括设置液胀水槽(3)的底部用于桥壳工件(5)胀形的胀形模(6),所述液胀水槽(3)与自动进水机构(4)连接,所述胀形模(6)包括左模块(601)、右模块(602)、上模块(603)和下模块(604),所述胀形模(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左模块(601)和右模块(602)相向或者反向运动的横向胀形驱动部(7),所述胀形模(6)的上方设有纵向胀形驱动部(8),纵向胀形驱动部(8)与胀形模(6)的上模块(60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块(601)和右模块(60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桥壳工件(5)两端形状结构相同的左模腔(605)和右模腔(606),所述左模腔(605)与充液高压管(9)连通,所述右模腔(606)与泄压高压管(10)连通,所述上模块(603)和下模块(604)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桥壳工件(5)琵琶包上下两侧外壁形状结构相同的上模腔(607)和下模腔(6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胀形驱动部(7)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01)的两端分别用于向左模块(601)和右模块(602)施加胀形推力的左推力液压缸(701)和右推力液压缸(702),所述左模块(601)和右模块(602)的两端分别与左推力液压缸(701)和右推力液压缸(70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左模块(601)和右模块(602)分别分固定在液胀水槽(3)两侧的横向导杆(12)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液压桥壳胀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胀形驱动部(8)包括第一驱动杆(801)和第二驱动杆(802),所述第一驱动杆(801)和第二驱动杆(802)的均与固定在工作台(101)上方机架(102)上的固定轴(80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801)和第二驱动杆(802)的下端分别与设置在上模块(603)顶部的第一滑板(804)和第二滑板(805)铰接,所述第一滑板(804)和第二滑板(805)分别与上模块(603)顶部的横向滑槽(611)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板(804)和第二滑板(805)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付舜宋希亮胡俊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通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