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耕机前支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32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耕机前支脚结构,包括保险杠和前支脚,所述前支脚上端与保险杠活动连接,所述前支脚腰部与保险杠弹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的位置低于所述活动连接的位置,所述前支脚结构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前支脚上的拉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整螺栓和横杆的上下位置,采用拉线实现了前支脚的自动收放,极大的方便了微耕机的使用和操作,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耕机,尤其涉及一种微耕机前支脚结构
技术介绍
微耕机的前支脚通常设置在机体前端保险杠的中间位置。现有的微耕机前支脚的 上端通过螺栓与焊接在保险杠上的固定支架连接,并可以绕螺栓转动,该固定支架上高于 螺栓的位置处设有横杆,该横杆通过弹簧与所述前支脚的腰部连接。因为横杆的位置高于 螺栓,因此,当前支脚处于螺栓和横杆轴心连线上时,弹簧的张力最大,为不稳定状态,在弹 力的作用下前支脚便会以螺栓为轴心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直至水平靠紧发动机底部的 限位块或者竖立靠紧固定支架的下端。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人为的扳动,使前支脚水平收 起或者竖直站立,以便使微耕机工作或者定置,但耕作者无法自行操作,需要另外一个人帮 助才能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微耕机前支脚结构,该结构实现了前支脚的自 动收放,耕作者可以自行完成操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耕机前支脚结构,包括保险杠和前支脚, 所述前支脚上端与保险杠活动连接,所述前支脚腰部与保险杠弹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 弹性连接的位置低于所述活动连接的位置,所述前支脚结构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前支脚上的 拉线。为了提高前支脚工作可靠性,上述保险杠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前支脚上端与所 述固定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前支脚腰部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的横杆弹性连接。为了便于装卸,上述前支脚上端通过螺栓与上述固定支架活动连接,上述前支脚 腰部通过弹簧与上述横杆弹性连接。为了便于耕作者操作,上述拉线另一端连接有T形手柄。为了使前支脚收起或放下时均处于稳定状态,上述手把管上设有拉线限位板和拉 线定位板,当前支脚放下处于竖立状态时,拉线另一端通过T形手柄卡在拉线定位板上,当 前支脚收起处于水平状态时,拉线另一端通过T形手柄卡在拉线限位板上。为了进一步方便操作,上述拉线定位板上设有卡槽。为了结构紧凑,通过保险杠支架与上述保险杠连接的发动机支架上设有固定板, 上述拉线穿过所述固定板。当上述T形手柄置于上述拉线定位板上时,上述前支脚竖立,处于支撑状态;当需 要将所述前支脚收起时,拉动所述T形手柄,此时,所述前支脚以上述螺栓为轴心顺时针转 动,上述弹簧拉伸,将所述T形手柄置于上述拉线限位板上,所述前支脚收起,基本处于水 平状态;当需要将所述前支脚放下时,把所述T形手柄从所述拉线限位板上取下,放松,此 时,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前支脚以所述螺栓为轴心逆时针转动,将所述T形手柄置于拉线定位板上,所述前支脚即处于竖立支撑状态。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调整螺栓和横杆的上下位置,采用 拉线实现了前支脚的自动收放,极大的方便了微耕机的使用,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微耕机前支脚结构,包括保险杠1和前支脚2,前支脚2上端与固定在保险杠 1上的固定支架4通过螺栓3连接,前支脚2腰部通过弹簧5与固定支架4上设置的横杆6 连接,该前支脚结构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前支脚2上另一端连接在手把管8上的拉线7,横杆 6的位置低于螺栓3的位置;手把管8上设有拉线限位板9和拉线定位板10,拉线限位板9 上设有卡槽16,连接在手把管8上的拉线7端部装有T形手柄12,通过保险杠支架13与保 险杠1连接的发动机支架14上设有固定板15,拉线7穿过固定板15。当T形手柄12置于拉线定位板10上时,前支脚2竖直站立,在拉线7和弹簧5的 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当需要将前支脚2收起时,拉动T形手柄12,此时,前支脚2以螺栓3 为轴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将T形手柄12置于拉线限位板9的卡槽16上,弹簧5拉伸,前 支脚2基本处于水平位置;当需要将前支脚2放下时,把T形手柄12从拉线限位板9上取 下,放松,在弹簧5的作用下,前支脚2以螺栓3为轴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将T形手柄12 置于拉线定位板10上,前支脚2即处于竖立状态。权利要求一种微耕机前支脚结构,包括保险杠(1)和前支脚(2),所述前支脚(2)上端与保险杠(1)活动连接,所述前支脚(2)腰部与保险杠(1)弹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的位置低于所述活动连接的位置,所述前支脚结构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前支脚(2)上的拉线(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支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1)上设有固定支架 (4),所述前支脚(2)上端与所述固定支架(4)活动连接,所述前支脚(2)腰部与所述固定 支架(4)上设置的横杆(6)弹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支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脚(2)上端通过螺栓(3)与 固定支架(4)活动连接,所述前支脚(2)腰部通过弹簧(5)与横杆(6)弹性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支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7)另一端设有T形手柄 (12)。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前支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脚结构还包括 手把管(8),所述手把管(8)上设有拉线限位板(9)和拉线定位板(1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支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定位板(10)上设有卡槽 (16)。7.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前支脚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保险杠支架(13)与 所述保险杠(1)连接的发动机支架(14)上设有固定板(15),所述拉线(7)穿过所述固定板 (15)。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支脚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保险杠支架(13)与所述保险杠 (1)连接的发动机支架(14)上设有固定板(15),所述拉线(7)穿过所述固定板(15)。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支脚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保险杠支架(13)与所述保险杠 (1)连接的发动机支架(14)上设有固定板(15),所述拉线(7)穿过所述固定板(15)。专利摘要一种微耕机前支脚结构,包括保险杠和前支脚,所述前支脚上端与保险杠活动连接,所述前支脚腰部与保险杠弹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的位置低于所述活动连接的位置,所述前支脚结构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前支脚上的拉线。本技术通过调整螺栓和横杆的上下位置,采用拉线实现了前支脚的自动收放,极大的方便了微耕机的使用和操作,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文档编号A01B76/00GK201682771SQ2010201336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专利技术者徐坤鹏, 熊卓宇, 王卉 申请人: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耕机前支脚结构,包括保险杠(1)和前支脚(2),所述前支脚(2)上端与保险杠(1)活动连接,所述前支脚(2)腰部与保险杠(1)弹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的位置低于所述活动连接的位置,所述前支脚结构还包括一端连接在前支脚(2)上的拉线(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坤鹏熊卓宇王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