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46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涉及汽车内外饰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立柱内饰板主体,立柱内饰板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车门内饰板主体,立柱内饰板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筒体,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控制器,筒体的端面穿插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远离气囊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背向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头,气囊控制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管,横管远离气囊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远离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气囊位于立柱内饰板主体与车门内饰板主体的接触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填充车门内饰板主体和立柱内饰板主体之间的间隙,以提高美观度。以提高美观度。以提高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外饰
,具体为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精致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关上车门时,车门内饰板主体和立柱内饰板主体之间可能会存在明显的间隙,而且,能够看出该间隙的尺寸相对比较大,从车内能够观察到非常明显的一道缝隙,视觉美观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在关上车门时,车门内饰板主体和立柱内饰板主体之间可能会存在明显间隙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包括立柱内饰板主体,所述立柱内饰板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车门内饰板主体,所述立柱内饰板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控制器,所述筒体的端面穿插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远离气囊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背向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头,所述顶头位于立柱内饰板主体的外部,所述气囊控制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远离气囊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横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位于立柱内饰板主体与车门内饰板主体的接触处。
[0005]优选地,所述筒体的筒口朝向车门内饰板主体,所述立柱内饰板主体与车门内饰板主体相对应且相配合,车门在关闭后,车门内饰板主体和立柱内饰板主体之间可能会存在明显的间隙。
[0006]优选地,所述活动杆朝向气囊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位于筒体内,所述凸板朝向气囊控制器的一面内嵌固定连接有第一电触头,所述气囊控制器朝向凸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电触头,所述第一电触头与所述第二电触头相对应且相配合,第一电触头与所述第二电触头可进行电性连接,当车门关闭时,车门内饰板主体会挤压顶头,活动杆在顶头的作用下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电触头与所述第二电触头相接触,此时,电路闭合,从而使得气囊控制器启动,以通过横管和连通管来对气囊进行充气,从而来填充车门内饰板主体和立柱内饰板主体之间的间隙。
[0007]优选地,所述活动杆的侧壁环绕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环,当顶头受车门内饰板主体的挤压时,此时的弹簧在固定板的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当车门打开时,弹簧恢复原状,从而可以使得顶头回归原位,以使得第一电触头与第二电触头相分开,所述凸环的环口与筒体的筒口相对应,所述凸环的环口与活动杆相配合,所述凸环的侧壁与筒体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筒体的侧壁贯
穿设置有通口,所述横管与通口相配合,气囊的侧壁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与立柱内饰板主体相固定,当第一电触头与所述第二电触头接触,电路闭合时,气囊控制器启动,以通过横管和连通管来对气囊进行充气,从而来填充车门内饰板主体和立柱内饰板主体之间的间隙。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车门在关闭时,车门内饰板主体会挤压顶头,活动杆在顶头的作用下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电触头与所述第二电触头相接触,此时,电路闭合,从而使得气囊控制器启动,以通过横管和连通管来对气囊进行充气,从而来填充车门内饰板主体和立柱内饰板主体之间的间隙,以提高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立柱内饰板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立柱内饰板主体;2、车门内饰板主体;3、筒体;4、活动杆;5、凸板;6、固定板;7、顶头;8、气囊控制器;9、通口;10、横管;11、连通管;12、壳体;13、气囊;14、弹簧;15、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包括立柱内饰板主体1,立柱内饰板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车门内饰板主体2,立柱内饰板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筒体3,筒体3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控制器8,筒体3的端面穿插滑动连接有活动杆4,活动杆4的远离气囊控制器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背向活动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头7,顶头7位于立柱内饰板主体1的外部,气囊控制器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管10,横管10远离气囊控制器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1,连通管11远离横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13,气囊13位于立柱内饰板主体1与车门内饰板主体2的接触处。
[0016]筒体3的筒口朝向车门内饰板主体2,立柱内饰板主体1与车门内饰板主体2相对应且相配合。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门在关闭后,车门内饰板主体2和立柱内饰板主体1之间可能会存在明显的间隙。
[0018]活动杆4朝向气囊控制器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板5,凸板5位于筒体3内,凸板5朝向气囊控制器8的一面内嵌固定连接有第一电触头,气囊控制器8朝向凸板5的一面设置有
第二电触头,第一电触头与第二电触头相对应且相配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触头与第二电触头可进行电性连接,当车门关闭时,车门内饰板主体2会挤压顶头7,活动杆4在顶头7的作用下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电触头与第二电触头相接触,此时,电路闭合,从而使得气囊控制器8启动,以通过横管10和连通管11来对气囊13进行充气,从而来填充车门内饰板主体2和立柱内饰板主体1之间的间隙。
[0020]活动杆4的侧壁环绕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的一端与固定板6的侧壁固定连接,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环15。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头7受车门内饰板主体2的挤压时,此时的弹簧14在固定板6的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当车门打开时,弹簧14恢复原状,从而可以使得顶头7回归原位,以使得第一电触头与第二电触头相分开。
[0022]凸环15的环口与筒体3的筒口相对应,凸环15的环口与活动杆4相配合,凸环15的侧壁与筒体3的端面固定连接,筒体3的侧壁贯穿设置有通口9,横管10与通口9相配合,气囊13的侧壁设置有壳体12,壳体12的侧壁与立柱内饰板主体1相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包括立柱内饰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内饰板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车门内饰板主体(2),所述立柱内饰板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筒体(3),所述筒体(3)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控制器(8),所述筒体(3)的端面穿插滑动连接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远离气囊控制器(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背向活动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头(7),所述顶头(7)位于立柱内饰板主体(1)的外部,所述气囊控制器(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管(10),所述横管(10)远离气囊控制器(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1),所述连通管(11)远离横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13),所述气囊(13)位于立柱内饰板主体(1)与车门内饰板主体(2)的接触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的筒口朝向车门内饰板主体(2),所述立柱内饰板主体(1)与车门内饰板主体(2)相对应且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内饰板与立柱内饰板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4)朝向气囊控制器(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板(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君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