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浮法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14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浮法净水器,包括气浮池体,气浮池体底部设有池体脚板,气浮池体利用若干水泥柱固定在地面上,在气浮池体的上方设置有链式推泥装置;在气浮池体左侧设有进水口,右侧设有排水口,在排水口处安装有电动阀;特征是:所述进水口处设置延时管,延时管与混合管相连,在混合管上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溶气水进口;在气浮池体的上方最右端设置有撇泥勺,撇泥勺与污泥斗连接;在气浮池体的下方设置沉淀斗,沉淀斗下方设有排空管;在气浮池体中设有一组斜板,所述斜板沿气浮池体纵向等距设置;斜板上方为污泥滞留区,下方为流道;在流道的下方设置有分流排管,分流排管与流道的下平面之间存在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效率高,并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水器,尤其是一种气浮法净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气浮法净水器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为老式或传统气浮,它是最早出现 的一种气浮法净水器,呈长方形。其原理为污水自靠近池底部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 形成水平流道。在污水口附近布置多个释放器。污水中经加药絮凝形成的悬浮物(SS)在 流道中与释放出的微气泡粘附,形成密度小于1.0的浮选体,在浮力作用下上浮,穿越流道 上平面,自流道中分离,流道中的水得以净化。穿越流道上平面的浮选体继续上浮,池中水 的表面形成污泥(浮渣),经链式推泥机构推刮收集到设置于池体一端的污泥斗中,再经污 泥管排至污泥池。传统气浮处理能力低,设备体积很大,占地面积大。 第二种为超效浅池气浮,超效浅池气浮是上世纪中叶后才在国外出现的一种先进 的气浮法净水设备,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现已国产化,被广泛推广使用。这种气浮针对传 统气浮的缺陷,改原来的静态进水,动态出水为动态进水,静态出水。设备为圆盘状,布水斗 随着布水管绕池体中心线作旋转运动。污水一般事先与溶气水混合,通过中心管和旋转接 头进入布水管,再经布水管上的数个落水管垂直向下流入布水斗相应的间隔内,流入布水 斗中的混合水沿着与布水斗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经均流栅流入池体。 第三种为所谓"窝凹气浮",这种气浮本质上就是传统气浮,只不过将释放器改为 了叶轮式曝气头,通过叶轮的高速度旋转依靠离心力产生负压,将空气经空心轴吸入水中, 再利用叶轮的叶片将吸入的大气泡击碎为较小的气泡并分散开来。"窝凹气浮"除具有传统 气浮的固有缺陷外,由于利用叶轮产生的气泡较之释放出的气泡大得多,故净化率比传统 气浮还要低许多。这一方面是由于大气泡升速快,在水中的停留时间短暂,捕捉粘附悬浮物 形成浮选体的几率小。更主要的是,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绝大多数是有机物,而有机物绝大 多数是亲水性的,废水中也有部分无机悬浮物,但它们会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表面亦表现 为亲水性。亲水的悬浮物与气泡接触时,所形成的润湿接触角小于90。,粘附力小,稍有扰 动就会脱落,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气浮技术要求获得直径尽可能小的微气泡,此时,微气泡 能够进入悬浮物絮体的微小孔隙中,使二者获得稳定、可靠的结合。"窝凹气浮"根本不能满 足气浮技术的这一基本要求!"窝凹气浮"虽有节能的优点,但因净化率极低,只能用于要 求不高的废水的预处理,运用很少。 以上三种气浮还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处理出的污泥含固率低(即浓度低),不 能直接进入压滤机压滤,需要进一步在污泥浓縮池中浓縮,增加了工程的土建投资和占地 面积。 其中,传统气浮由于表面负荷低,污泥含固率稍高,可达3%;超效浅池气浮由于表 面负荷增大了 4 5倍,污泥含固率实际上一般小于2. 5%;"窝凹气浮"由于表面存在大量 泡沫,污泥含固率最低,实际上只能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浓縮了的污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效率高、费用低的气浮法 净水器。 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浮法净水器,包括气浮池体,气浮池体底部设 有池体脚板,在气浮池体的上方设置有链式推泥装置;在气浮池体左侧设有进水口 ,右侧 设有排水口,在排水口处安装有电动阀;特征是所述进水口处设置延时管,延时管与混合 管相连,在混合管上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溶气水进口 ;在气浮池体的上方最右端设置有撇泥 勺,撇泥勺与污泥斗连接;在气浮池体的下方设置沉淀斗,沉淀斗下方设有排空管;在气浮 池体中设有一组斜板,所述斜板沿气浮池体纵向等距设置,与气浮池体的垂直面成角度a ; 斜板上方为污泥滞留区,下方为流道;在流道的下方设置有分流排管,分流排管与流道的下 平面之间存在间距。 所述斜板一端呈方钩形,形成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长边和短边之间形成夹层。 所述分流排管包括两根纵向方管和若干根连接纵向方管的横向方管,横向方管和 纵向方管的内腔相连通。在所述横向方管和所述纵向方管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通孔。 在所述分流排管的左侧设有分流管,右侧设有回流管,分流管上连接截止阀。 在所述气浮池体上安装液位变送器。气浮池体利用若干水泥柱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链式推泥装置由推泥机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撇泥勺由撇泥勺驱动装置驱动。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 1、当处理量相同时占地面积可较超效浅层气浮减少约1/2,推广后能节约大量的 耕地,也有利于厂区空地有限的老厂的环保治理,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2、与超效浅层气浮比较,钢材消耗少,材料利用率高,切削加工件少,标准件、紧固 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仅约为超效浅层气浮的2/3。 3、气浮安装只需4个或6个(大规格时)简单的水泥墩柱,且对基础的要求较低, 一定范围内的不均匀沉降不会影响运行,也可直接放置在经简单处理的地面上,又不需要 建造污泥浓縮池,因而大幅度地降低土建投资。 4、与超效浅层气浮比较,运转部件少,且所有运转件均不与水接触,能保证可靠润滑并便于维护,因而故障率极低,加上易损件少,管理更为简便,维护费用更低。 5、电机功率较超效浅层气浮小,有利于节约能源及降低运行费用。 6、便于在厂房内安装,这一点对于冬季严寒的北方工厂废水治理意义重大。 7、一般不超宽或少超宽,便于运输,运费低。 8、可以整体运输,安装现场仅需吊装及连接管道,安装容易,安装周期短,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气浮池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N-N视图。 图6为分流排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如图1 图6所示气浮法净水器包括气浮池体1、斜板2、进水口 3、排 水口 4、流道5、分流排管6、分流管7、沉淀斗8、排空管9、纵向方管10、横向方管11、溶气水 进口 12、污水进口 13、链式推泥装置14、撇泥勺15、混合管16、延时管17、液位变送器18、电 动阀19、回流管20、水泥柱21、池体脚板22、污泥斗23、撇泥勺驱动装置24、推泥机驱动装 置25等。 本专利技术包括气浮池体1,气浮池体1底部设有池体脚板22,利用若干水泥柱21固 定在地面上;在气浮池体1的上方设置有链式推泥装置14,在气浮池体1上安装液位变送 器18,在气浮池体1的上方最右端设置有撇泥勺15,撇泥勺15与污泥斗23连接;在气浮池 体1的下方设置沉淀斗8,沉淀斗8下方设有排空管9 ;在气浮池体1中设有一组斜板2,所 述斜板2沿气浮池体1纵向等距设置,与气浮池体1的垂直面成角度a ,斜板2 —端呈方 钩形,形成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长边和短边之间形成夹层;斜板2上方为污泥滞留区,下 方为流道5 ;在流道5的下方设置有分流排管6,分流排管6与流道5的下平面之间存在间 距,分流排管6包括两根纵向方管10和若干根连接纵向方管10的横向方管ll,横向方管 11和纵向方管10的内腔相连通,在横向方管11和纵向方管10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通孔,在 分流排管6的左侧设有分流管7,右侧设有回流管20,在分流管7上连接截止阀;在气浮池 体1左侧设有进水口 3,右侧设有排水口 4,在排水口 4处安装有电动阀19 ;进水口 3处设置 延时管17,延时管17与混合管16相连,混合管16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浮法净水器,包括气浮池体(1),气浮池体(1)的底部设有池体脚板(22),在气浮池体(1)的上方设置有链式推泥装置(14);在气浮池体(1)左侧设有进水口(3),右侧设有排水口(4),在排水口(4)处安装有电动阀(19);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3)处设置延时管(17),延时管(17)与混合管(16)相连,在混合管(16)上设置有污水进口(13)和溶气水进口(12);在气浮池体(1)的上方最右端设置有撇泥勺(15),撇泥勺(15)与污泥斗(23)连接;在气浮池体(1)的下方设置沉淀斗(8),沉淀斗(8)下方设有排空管(9);在气浮池体(1)中设有一组斜板(2),所述斜板(2)沿气浮池体(1)纵向等距设置,与气浮池体(1)的垂直面成角度α;斜板(2)上方为污泥滞留区,下方为流道(5);在流道(5)的下方设置有分流排管(6),分流排管(6)与流道(5)的下平面之间存在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吉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沪东麦斯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