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气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7432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式气浮装置。涉及对立式气浮装置结构的改进。包括罐体、溶气释放系统和设置在罐体内的稳流筒,罐体顶部设有污水进水管,罐体中下部的罐壁上设有出水管,溶气释放系统设在稳流筒底部,进水管伸入稳流筒内且与溶气释放系统相对应,稳流筒的上口和下口分别为喇叭口状,进水管的出口为喇叭口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三个喇叭口,工作时,进水管喇叭出口流出的水在稳流筒下口的大喇叭口中扩散,溶气释放装置对着由上至下流出扩散的污水喷出高压气流,使污水形成气泡,并迅速扩散到下喇叭口内,污水中的乳化油、油粒、絮凝物以及较大杂质附着于气泡表面;随即在稳流筒内向上浮起,至稳流筒的上喇叭口内,由撇渣装置清除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立式气浮装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气浮法也称浮选法,其原理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以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物质的三相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微细气泡粘附在污水中的微小油滴、SS等细小污物上,因粘合体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从而使水中细小污物被分离去除。气浮法通常作为对含油污水隔油后的补充处理。 气浮法可以分为布气气浮法、电气浮法、生物及化学气浮法,溶气气浮法。其中,布气气浮法(分散空气气浮法)主要利用机械剪切刀,将混合于水中的空气粉碎成细小气泡。例如水泵吸水管吸气气浮,射流气浮,扩散板曝气气浮及叶轮气浮等,皆属此类。此外,溶气气浮法(溶解空气气浮法)是在一定压力下使空气溶解于水并达到饱和状态,而后达到气浮作用。 随着水处理环保行业快速的发展,当今应环保需求,目前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出现了竖流式气浮系统,该系统成功地运用了前述两种物理处理原理进行设计,并汇集了凝聚、气浮、撇渣、沉淀、吸泥于一体,是一种较好的水质净化设备,广泛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系统中(如造纸、食品、电镀、制革、针织、印染、毛纺、屠宰、石油、化工等)。然而目前的竖流式气浮除污率仅有70%左右,处理速率不高,并自身清理与保养不方便。我们研究发现,造成上述除污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装置中形成的气泡尺寸不均匀,且偏大,造成气泡与污水中油粒、絮凝物、大分子杂质相互间附着率较低;溶气水与原水融合不集中不充分;出水混有未处理的原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处理效率高的立式气浮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罐体、溶气释放系统和设置在罐体内的稳流筒,所述罐体顶部设有污水进水管,罐体中下部的罐壁上设有出水管,所述溶气释放系统设在所述稳流筒底部,所述进水管伸入稳流筒内且与所述溶气释放系统相对应,所述稳流筒的上口和下口分别为喇叭口状,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为喇叭口状。 所述稳流筒下口的喇叭口 口径大于其上口的喇叭口 口径。 所述稳流筒筒身在轴向呈双曲线形。 所述稳流筒内设有一圈筋条,所述筋条位置高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 。 所述稳流筒内设有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位于所述稳流筒底部。 所述罐体上部外壁上设有一圈的清水仓,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清水仓相连,清水仓上设有出水口,使出水静态溢出。 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内具有三个喇叭口,稳流筒的上、下口分别呈喇叭形,进水管出口也呈喇叭形。工作时,进水管喇叭出口流出的水在稳流筒下口的大喇叭口中扩散,同时,溶气3释放装置(曝气装置)对着由上至下流出扩散的污水喷出高压气流,使污水形成气泡,并 迅速扩散到下喇叭口内(稳流筒下口的喇叭口 ),污水中的乳化油、油粒、絮凝物以及较大 杂质附着于气泡表面;随即在稳流筒内向上浮起,至稳流筒的上喇叭口内,由撇渣装置清除 掉。位于进水管出口下部的曝气装置呈环形布设。为进一步使气泡均匀,本专利技术的稳流筒 中部设置有一圈筋条,上升的气泡如果较多、含有较多大尺寸气泡的话,会被该筋条阻隔, 被阻隔堆聚的气泡同时被下部浮起的气泡顶压,使该縮口部位的气泡间相互挤压、破碎为 更小粒径的气泡,从而提高处理效果。定期打开气反冲系统,进行气浮自身清洗、维护保养。 所述罐壁中下部设有的出水管,于罐壁外侧接有伸向上部的导管,连通上部的清水仓,清水 仓上的出水口使出水静态溢出,使溢出的不再混有未处理的原水和杂质。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溶气释放系统,2是进水管出口 , 3是下喇叭口 , 4是稳流筒,5是进水管,6 是筋条,7是上喇叭口 , 8是出渣口 , 9是集渣斗,10是撇渣装置,11是出水口 , 12是罐体,13 是反冲洗装置,14是清水仓,15是出水管。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包括罐体12、溶气释放系统1和设置在罐体12内的稳流筒 4,所述罐体12顶部设有污水进水管5,罐体12中下部的罐壁上设有出水管15,所述溶气释 放系统1设在所述稳流筒4底部,所述进水管5伸入稳流筒4内且与所述溶气释放系统1相 对应,所述稳流筒4的上口和下口分别为喇叭口状,所述进水管出口 2为喇叭口状。进而形 成三个喇叭口 稳流筒4的上喇叭口 7、稳流筒4的下喇叭口 3和进水管出口 2的喇叭口 。 所述稳流筒4下口的喇叭口 口径大于其上口的喇叭口 口径。 所述稳流筒4筒身在轴向呈双曲线形。 所述稳流筒4内设有一圈筋条6,所述筋条6位置高于所述进水管5的出口。筋条 6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如大孔眼的筛网板、或在稳流筒4的截面上交叉平置几根直杆。 所述稳流筒4内设有反冲洗装置13,所述反冲洗装置13位于所述稳流筒4底部。 所述罐体12上部外壁上设有一圈的清水仓14,所述出水管15与所述清水仓14相 连,清水仓14上设有出水口 ll,使出水静态溢出。 为确保浮起的气泡及时排除,本专利技术在罐体12的上部设有撇渣装置IO,撇渣装置 IO在罐体内旋转运动,与撇渣装置10的下沿高度相一致,在罐体12内设有集渣斗9,浮起 的附着了杂质的浮渣进入集渣斗9后,通过出渣口8排出罐体12。 此外,制作本专利技术时还应注意如下具体的事项 1、在竖流式气浮内部设有稳流筒,上、下两部分设计成喇叭状;大喇叭口朝下,其 直径约为池底直径的3/4 ;小喇叭口的直径约为大喇叭直径的3/4。筒体总高约为池高的 3/5,材质为钢制的。 2、溢流系统是距池体底部约3/10的池壁上,四周平均开6-8个口 。开口处壁外用4钢管连结,钢管上部(出水口 )在池体上部外缘处,距池口上边缘约为1/6。 3、反冲系统是由空压机、进气管、冲洗环管、出污口、真空泵组成。定时打开气反冲系统,进行气浮自身清洗、维护保养。 4、原水进管出水口前端设计成喇叭式,喇叭口最大直径约为进水管径的4倍。竖 流三喇叭式气浮由池体(钢制)、撇渣装置、稳流筒、溢流系统、溶气释放系统、反冲系统、溶 气释放装置组成。本专利技术主要在稳流筒、原水进管出水口、溢流系统、反冲系统。稳流筒在 气浮池体中放置稳流筒并制成双喇叭式,使之真正成为气浮水处理的心脏,使池体中的污 水、正在处理的污水与处理后的净水科学地分隔开来,并使气浮处理更集中、更有效;该装 置可以使污水处理率提高3-5倍,并提高了污水处理速率,污水处理成本降低了 80%以上, 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原水进管出水口前端设计成喇叭式,能很好地把污水由上支下喷散开来,象淋濛 头一样,面积较大的与由下向上释放装置释放的溶气水快速混合,使混合更充分,有效地使 污水中的污物被气浮化。 溢流系统,正常是处理后的水在池体上部溢流而出,也即上表层撇渣,也在上表层溢流,虽然也是撇渣后流出,但也很容易把未撇净的渣水混合物也溢流而出了 。现溢流系统运用"U"形管等压,有压差即溢出的原理,把处理后的净水溢出口由上部移至池体中下部,于罐壁外侧接有伸向上部的导管,使出水静态溢出,使溢出的不再混有未处理的原水和杂质,进一步提高净化的质量,使水处理除渣、除油率达95%以上。 在气浮中设计反冲系统,使气浮装置能自身清洗,持续保持高效运转。 最终即能制成集凝聚、气浮、撇渣、沉淀、吸泥于一体的竖流式气浮的内部构造。权利要求一种立式气浮装置,包括罐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气浮装置,包括罐体、溶气释放系统和设置在罐体内的稳流筒,所述罐体顶部设有污水进水管,罐体中下部的罐壁上设有出水管,所述溶气释放系统设在所述稳流筒底部,所述进水管伸入稳流筒内且与所述溶气释放系统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筒的上口和下口分别为喇叭口状,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为喇叭口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虎谈家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清溢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