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力凡专利>正文

一种前置混凝单元的气浮式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4025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前置混凝单元的气浮式除油装置,包括气浮除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混凝单元,所述前置混凝单元包括混凝装置、絮凝装置、混凝剂计量泵以及絮凝剂计量泵,所述混凝装置与含油污水导入管连通,所述混凝装置通过混凝剂计量泵与混凝剂导入管连通,所述絮凝装置通过絮凝剂计量泵与絮凝剂导入管连通,所述混凝装置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管连通到絮凝装置,所述絮凝装置的输出端连通到混合室油污水输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气浮式除油装置对粘度较高以及固液界面存在较高电动电位的含油污水除油效果不佳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前置混凝单元的气浮式除油装置,其属于气浮除油装置关。
技术介绍
气浮除油由于效率高和成本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气浮除油设备一般包括气浮池、螺杆加压器、微气泡产生器、减压阀、混合室,所述螺杆加压器的输入侧包括空气输入管和与设在气浮池底部的排水管连通的回流管,所述螺杆加压器的输出侧通过管道连接到微气泡产生器,所述混合室包括含油污水输出口和溶气输入口,所述溶气输入口通过减压阀连通到微气泡产生器,所述混合室的输出端与气泡扩散器连接,所述气泡扩散器设置在气浮池的箱底位置。但前述的这种单纯的气浮除油方法对一些特定的含油污水的除油处理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在污水粘度较高,以及固液界面存在较高电动电位,使得悬浮颗粒间相互排斥,导致胶体分散系非常稳定的情况下,单纯的气浮除油处理效果非常不理想。同时,现有技术还存在的问题还在于回流水的比例完全只能靠螺杆加压器的吸力控制,常常导致回流水过少或过多,亦直接影响到微气泡产生器的效率,最终导致气浮除油·效果不佳,依以上所述,显然现有技术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混凝装置的气浮式除油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置混凝单元的气浮式除油装置,包括气浮除油设备,所述气浮除油设备包括气浮池、螺杆加压器、微气泡产生器、减压阀、混合室,所述螺杆加压器的输入侧包括空气输入管和连接到气浮池的回流管,所述气浮池上连接有的排水管和排油管,所述螺杆加压器的输出侧通过管道连接到微气泡产生器,所述混合室包括含油污水输入口和溶气输入口,所述溶气输入口通过减压阀以及溶气管连通到微气泡产生器,所述混合室的输出端连接到气浮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混凝单元,所述前置混凝单元包括混凝装置、絮凝装置、混凝剂计量泵以及絮凝剂计量泵,所述混凝装置与含油污水导入管连通,所述混凝装置通过混凝剂计量泵与混凝剂导入管连通,所述絮凝装置通过絮凝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混凝单元的气浮式除油装置,包括气浮除油设备,所述气浮除油设备包括气浮池、螺杆加压器、微气泡产生器、减压阀、混合室,所述螺杆加压器的输入侧包括空气输入管和连接到气浮池的回流管,所述气浮池上连接有的排水管和排油管,所述螺杆加压器的输出侧通过管道连接到微气泡产生器,所述混合室包括含油污水输入口和溶气输入口,所述溶气输入口通过减压阀以及溶气管连通到微气泡产生器,所述混合室的输出端连接到气浮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混凝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凡刘彤
申请(专利权)人:王力凡刘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