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441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区、絮凝一区、絮凝二区、絮凝三区、接触区和分离区,所述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所述混合区,并最终从所述分离区的出水管中排放;所述混合区还设置有混合池搅拌机,用于将原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所述絮凝一区、絮凝二区和絮凝三区内均填充有微涡流絮凝球;所述接触区的底部设置有可提升的溶气释放器;所述分离区设置有用于收集浮渣的浮渣槽,以及用于排水的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一侧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混合区和所述絮凝一区顶部相通,所述絮凝一区和所述絮凝二区底部相通,所述絮凝二区和所述絮凝三区顶部相通,所述絮凝三区和所述接触区底部相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市政给水净化、工业给水的原水预处理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
技术介绍
水库(湖泊)、河流作为地表水的主要形式已成为城市和企业主要的水源。目前水库和河流水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藻污染尤为严重。目前水库水易呈现夏季多藻,冬季低温低浊的特性。随着水源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剧,藻类繁殖日益严峻,尤其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春秋两季,藻类爆发现象时有发生,对水厂的运行和供水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藻类的密度小,传统的沉淀固液分离工艺很难将其有效去除,带来滤池堵塞、反冲洗周期变短、处理成本增加、出水水质变差等一系列问题,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下还会产生藻毒素,对供水安全造成威胁。气浮池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染水体净化领域,然而现有的气浮池对于絮凝区的絮凝效果较差,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进水中的SS中有一些大颗粒会在絮凝区和接触区内沉积,导致絮凝区和气浮池接触区内污泥需要定期进行停产清理,影响水厂的正产生产。同时气浮池分离效率低,导致后续滤池反洗周期短,最终水质水厂产水水质较差和水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上述的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使其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操作便捷,能耗低,投资省,同时絮凝效果好,气浮分离效果显著,出水水质稳定。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用于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其中,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区、絮凝一区、絮凝二区、絮凝三区、接触区和分离区,所述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所述混合区,并最终从所述分离区的出水管中排放;所述混合区还设置有混合池搅拌机,用于将原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所述絮凝一区、絮凝二区和絮凝三区内均填充有微涡流絮凝球;所述接触区的底部设置有可提升的溶气释放器;所述分离区设置有用于收集浮渣的浮渣槽,以及用于排水的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一侧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混合区和所述絮凝一区顶部相通,所述絮凝一区和所述絮凝二区底部相通,所述絮凝二区和所述絮凝三区顶部相通,所述絮凝三区和所述接触区底部相通。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其中,所述絮凝一区、絮凝二区、絮凝三区和接触区的底部还设置有污泥排快速放装置,用于定期排除污泥。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其中,所述污泥排放装置为斜坡式污泥斗。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其中,还包括压缩空气进气管,用于将压缩空气分别导入所述絮凝一区、絮凝二区和絮凝三区;在所述絮凝一区、絮凝二区和絮凝三区内的微涡流絮凝球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压缩空气冲洗装置,用于对所述微涡流絮凝球进行冲洗。与传统的气浮池相比,本技术提出的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克服了传统气浮池中絮凝效果不理想,进水中的SS中有一些大颗粒会在絮凝区和接触区内沉积,导致絮凝区和气浮池接触区内污泥需要定期进行停产清理,影响水厂的正产生产等缺陷,具有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操作便捷、能耗低、投资省、絮凝效果好、气浮分离效果显著以及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一具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混合器搅拌机;2-污泥斗;3-微涡流球;4-压缩空气进气管;5-溶气水进水管;6-溶气释放器;7-出水收集装置;8-浮渣收集槽;9-出水槽;10-气体冲洗装置;11-进水管;12-混合区;13-絮凝一区;14-絮凝二区;15-絮凝三区;16-接触区;17-分离区;18-排渣管;19-出水管;20-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技术一种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一种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主要由混合区12、絮凝一区13、絮凝二区14、絮凝三区15、接触区16、分离区17构成。混合区12底部设进水管11和混合池搅拌机1,通过搅拌机的混合作用使混凝剂与进水快速混合均匀。混合区12与絮凝一区13、絮凝二区14,絮凝三区15,接触区16,分离区17联建,混合区12与絮凝一区13顶部相通,絮凝一区13与絮凝二区14底部相通,絮凝二区14与絮凝三区15底部相通,絮凝三区15与接触区16底部相通。絮凝一区13、絮凝二区14、絮凝三区15内分别填充不同规格微涡流絮凝球3。接触区16底部设置可提升的溶气释放器6;分离区17底部设置出水收集装置7、浮渣槽8及出水槽9。如图1所示,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运行时,进水从进水管11依次进入混合区12、絮凝一区13、絮凝二区14、絮凝三区15、接触区16和分离区17。溶气水通过溶气水进水管5,进入至接触区16内进行溶气释放。出水经过出水管19排放,浮渣经过排渣管18排除。絮凝池的积累的污泥由排泥管20排除。经过长时间运行,絮凝球内需要进行冲洗,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气管4进入絮凝一区13、絮凝二区14和絮凝三区15进行冲洗。本技术在絮凝一区13、絮凝二区14、絮凝三区15和接触区16底部设置污泥斗,通过设置快开装置定期快速排泥。解决絮凝区内大的颗粒污泥的沉积问题。本技术在絮凝一区13、絮凝二区14和絮凝三区15微涡流球底部设置压缩空气冲洗装置10,对微涡流去内絮凝球进行冲洗。解决了长期运行时絮凝球3内可能会出现的污泥沉积问题。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技术所必须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 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用于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区、絮凝一区、絮凝二区、絮凝三区、接触区和分离区,所述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所述混合区,并最终从所述分离区的出水管中排放;所述混合区还设置有混合池搅拌机,用于将原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所述絮凝一区、絮凝二区和絮凝三区内均填充有微涡流絮凝球;所述接触区的底部设置有可提升的溶气释放器;所述分离区设置有用于收集浮渣的浮渣槽,以及用于排水的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一侧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混合区和所述絮凝一区顶部相通,所述絮凝一区和所述絮凝二区底部相通,所述絮凝二区和所述絮凝三区顶部相通,所述絮凝三区和所述接触区底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涡流水力絮凝气浮池,用于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区、絮凝一区、絮凝二区、絮凝三区、接触区和分离区,所述原水经由进水管进入所述混合区,并最终从所述分离区的出水管中排放;所述混合区还设置有混合池搅拌机,用于将原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所述絮凝一区、絮凝二区和絮凝三区内均填充有微涡流絮凝球;所述接触区的底部设置有可提升的溶气释放器;所述分离区设置有用于收集浮渣的浮渣槽,以及用于排水的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一侧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混合区和所述絮凝一区顶部相通,所述絮凝一区和所述絮凝二区底部相通,所述絮凝二区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国戴云帆谢长血王艳王建强朱保成孔令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加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