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脱硝装置工作过程中,污水从高位进水渠进入配水渠,均匀配水后穿过填料床,在填料床上生长的自养反硝化微生物代谢作用下,将污水中的硝化态转化为氮气并外排,实现脱硝目的,同时填料床粘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净化污水,处理完毕的污水经过废水渠进入清水渠,清水渠内的清水流入清水池备用;定期对反应池的填料床进行驱氮、反洗,驱氮、反洗水源由清水池供给,气源由反洗风机提供,产生的反洗废水经废水渠排出;所述脱硝装置具有集成度高、脱氮效率好、无须补充碳源、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效果好、节省占地、运行成本低、规避了二次污染和形成有毒化合物等优点。化合物等优点。化合物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氮是确定水质的关键指标之一,其过量排放会引起全球性问题,例如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恶化。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会在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作用下形成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亚硝基胺和亚硝基酰胺,会诱发脑、骨骼、皮肤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调查发现污水当C/N比低于6时,会导致后期反硝化过程不充分,此时如果不添加额外的碳源,氮的去除将会严重受限。
[0003]我国大部分地区污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
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要求总氮(TN)浓度不超过15mg/L。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
2002)》V类水对TN(湖、库)的浓度要求是不超过1.5mg/L。可见,控制TN排放总量是国家的重大技术需求,且尾水或环境水体中以NO3‑
N为主要形式的TN去除的研究是目前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因此,以硝态氮(NO3‑
N)为主的TN已成为决定受纳水体水质的关键指标。
[0004]目前,常用的NO3‑
N的处理方法可分为生化法和物化法,而生物技术是从污水中去除硝酸盐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市政尾水、乡镇污水具有氮素高度硝化、TN排放负荷大、C/N比低的条件下,开展基于自养反硝化小型一体式设备化脱硝装置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0005]现有的乡镇污水、小型污水处理,常用的反硝化方法是异养反硝化,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在反硝化脱氮过程中可能需要添加有机碳源,异养反硝化过程虽然效率较高,反硝化进行较为彻底,但是会导致更高的污泥产量,造成二次污染,运行成本高,在氯化过程中还可能形成剧毒的有机化合物,如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等,并且异养反硝化会产生一定碱度,从而使出水pH值升高。这些缺陷限制了异养反硝化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乡镇污水、小型污水处理投用后,持续正常运行的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解决了现有脱硝装置运行成本高、造成二次污染、可能形成剧毒有机化合物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0]一种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所述脱硝装置包括:反应池、配水渠、废水渠、清水渠、高位进水渠和清水池;
[0011]所述反应池下部设置有滤板,滤板上安装有滤头,滤板上方依次覆盖有承托层和填料床;
[0012]所述配水渠与反应池底部连通,配水渠连通有进水管、进气管、放空管和通气管;
[0013]所述反应池的顶部出口端一侧依次设置有废水渠、清水渠和高位进水渠;
[0014]所述高位进水渠底部通过第一管与进水管连通;清水池通过第二管与进水管连通;清水渠底部通过第三管与清水池连通;
[0015]所述第一管上设置有进水阀;第二管上设置有反洗进水阀和反洗水泵;第三管上设置有出水阀;进气管上设置有反洗进气阀和反洗风机;放空管上设置有放空阀;通气管上设置有通气阀。
[0016]优选的,所述反应池的顶部出口端安装有稳流栅,所述稳流栅的外侧设置有堰板;
[0017]所述反应池的顶部出口端固定有安装架,稳流栅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上;
[0018]所述稳流栅包括:框架、阳栅板和阴栅板;
[0019]所述阳栅板和阴栅板分别固定在框架的两侧,且阳栅板与阴栅板交错排列。
[0020]优选的,所述堰板倾斜设置,堰板下端通过螺栓与安装架固定,堰板上端通过连接杆与安装架螺栓固定;
[0021]所述堰板的顶端连接有调节堰板,所述调节堰板通过竖向延伸的腰型孔与堰板螺栓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堰板设置有若干堰板肋,堰板肋对堰板进行支撑加固。
[0023]优选的,所述废水渠底部连通有废水出水管,废水出水管延伸至废水排放处,废水出水管上设置有废水排放阀。
[0024]优选的,所述高位进水渠的顶部侧壁开设有高位进水口,污水从高位进水口进入高位进水渠;
[0025]所述高位进水渠内设置有倾斜格栅,高位进水渠的侧壁开设有排渣管,倾斜格栅位于高位进水口下方,排渣管位于倾斜格栅下游处,排渣管上设置有排渣阀。
[0026]优选的,所述高位进水渠的顶端设置有通风百叶。
[0027]优选的,所述废水渠位于配水渠上方,通气管密封穿过废水渠的底面,且通气管的顶端延伸至废水渠的液面上方。
[0028]优选的,所述滤头采用ABS或PE材质的长柄滤头,气水共用。
[0029]优选的,所述填料床填充的填料为硫质或铁质或硫铁双质的球形颗粒性填料,粒径为5mm~25mm。
[0030](三)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技术中,所述脱硝装置工作过程中,污水从高位进水渠进入配水渠,均匀配水后穿过填料床,在填料床上生长的自养反硝化微生物代谢作用下,将污水中的硝化态转化为氮气并外排,实现脱硝目的,同时填料床粘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净化污水,处理完毕的污水经过废水渠进入清水渠,清水渠内的清水流入清水池备用;定期对反应池的填料床进行驱氮、反洗,反洗水源由清水池供给,气源由反洗风机提供,产生的反洗废水经废水渠排出;所述脱硝装置具有集成度高、脱氮效率好、无须补充碳源、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效果好、节省占地、运行成本低、规避了二次污染和形成有毒化合物等优点,适用于乡镇污水或小规模污水的深度处理。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脱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架、稳流栅和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稳流栅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解决了现有脱硝装置运行成本高、造成二次污染、可能形成剧毒有机化合物的问题。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硝装置包括:反应池(10)、配水渠(20)、废水渠(30)、清水渠(40)、高位进水渠(50)和清水池(60);所述反应池(10)下部设置有滤板(11),滤板(11)上安装有滤头(12),滤板(11)上方依次覆盖有承托层(13)和填料床(14);所述配水渠(20)与反应池(10)底部连通,配水渠(20)连通有进水管(21)、进气管(22)、放空管(23)和通气管(24);所述反应池(10)的顶部出口端一侧依次设置有废水渠(30)、清水渠(40)和高位进水渠(50);所述高位进水渠(50)底部通过第一管(51)与进水管(21)连通;清水池(60)通过第二管(61)与进水管(21)连通;清水渠(40)底部通过第三管(41)与清水池(60)连通;所述第一管(51)上设置有进水阀(52);第二管(61)上设置有反洗进水阀(62)和反洗水泵(63);第三管(41)上设置有出水阀(42);进气管(22)上设置有反洗进气阀(25)和反洗风机(26);放空管(23)上设置有放空阀(27);通气管(24)上设置有通气阀(2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0)的顶部出口端安装有稳流栅(70),所述稳流栅(70)的外侧设置有堰板(80);所述反应池(10)的顶部出口端固定有安装架(71),稳流栅(70)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71)上;所述稳流栅(70)包括:框架(72)、阳栅板(73)和阴栅板(74);所述阳栅板(73)和阴栅板(74)分别固定在框架(72)的两侧,且阳栅板(73)与阴栅板(74)交错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自养反硝化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堰板(80)倾斜设置,堰板(80)下端通过螺栓与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光朝,谢长血,戴云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加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