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脱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947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注塑模具脱模结构,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卡架,位于所述支撑卡架的内端面靠近顶部处设置有导向滑轴,且位于所述支撑卡架的内端面与所述导向滑轴平行处转动卡接有双向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料装置,在对注塑件进行无间歇加工时,伺服电机能通过双向丝杆同步带动两组注塑装置进行向心与离心位移,使得两组注塑装置能快速精准的对位到注塑模具的侧部,进而提高注塑的稳定性,同时摇摆气缸能在注塑完成后,将两组注塑模具进行翻转,进而使得设备能在保持注塑效率的同时,对底部的注塑模具进行快速的下料,提高了设备对注塑件的加工效率。注塑件的加工效率。注塑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脱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
,具体为注塑模具脱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工艺是众多工业产品生产造型中最为常见的加工方法之一,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0003]如公开号为:CN211730104U,所公开的技术专利,一种注塑模具脱模机构,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安装在下模板上端外壁上,所述下模板的正下侧设置有底座,可以启动转轴带动夹块一起旋转,当两个夹块将塑料产品的上端夹住时,转轴则停止旋转,而且该夹块的圆周外壁上有橡胶套,这样防止夹块夹住塑料产品时,划伤塑料产品的外壁,造成塑料产品的损坏,然后将气缸中的活塞杆缩回,带动下模板向下移动。
[0004]虽然上述设备能进行脱模操作,但是其进行脱模时,仍需占用注塑腔,进而不便于对注塑工件进行再次注塑,降低了设备进行注塑的效率,所以急需注塑模具脱模结构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注塑模具脱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注塑模具脱模结构,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卡架,位于所述支撑卡架的内端面靠近顶部处设置有导向滑轴,且位于所述支撑卡架的内端面与所述导向滑轴平行处转动卡接有双向丝杆,位于所述支撑卡架的侧端面正对于所述双向丝杆处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支撑卡架的内端面通过所述双向丝杆螺纹连接有两组注塑装置,且位于所述支撑卡架的内端面中部处转动卡接有导料装置,位于所述支撑卡架的侧端面正对于所述导料装置处设置有气缸卡座,所述气缸卡座的内端面固定安装有摇摆气缸。
[0007]优选的,所述注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的模具壳体,所述模具壳体的内端面中心处开设有注塑腔,且位于所述模具壳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导向的滚珠滑座。
[0008]优选的,所述导料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的传动导轴,所述传动导轴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翻转盘,且位于所述翻转盘的侧端面以所述传动导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有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的上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对接导管。
[0009]优选的,所述模具壳体通过所述滚珠滑座与所述双向丝杆相适配进而螺纹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卡架的内端面,能方便后续两组模具壳体将注塑腔对位到注塑模具后部,提高限位和对接的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模具壳体的内端面通过所述注塑腔与所述注塑模具的侧部进行滑动卡接,能有效提高后续注塑模具与模具壳体进行对位限位的稳定性,方便后续进行快速的注塑操作。
[0011]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和所述导向滑轴均与所述对接导管不接触,且所述传动导轴与所述摇摆气缸的侧部进行固定连接,双向丝杆和导向滑轴与对接导管不接触,能有效降低后续在进行导料时,对接导管发生限位,提高后续进行导料的稳定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导料装置,在对注塑件进行无间歇加工时,伺服电机能通过双向丝杆同步带动两组注塑装置进行向心与离心位移,使得两组注塑装置能快速精准的对位到注塑模具的侧部,进而提高注塑的稳定性,同时摇摆气缸能在注塑完成后,将两组注塑模具进行翻转,进而使得设备能在保持注塑效率的同时,对底部的注塑模具进行快速的下料,提高了设备对注塑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拆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注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导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摇摆气缸、2

气缸卡座、3

伺服电机、4

双向丝杆、5

注塑装置、6

支撑卡架、7

导向滑轴、8

导料装置、51

滚珠滑座、52

注塑腔、53

模具壳体、81

对接导管、82

注塑模具、83

翻转盘、84

传动导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注塑模具脱模结构,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卡架6,位于支撑卡架6的内端面靠近顶部处设置有导向滑轴7,且位于支撑卡架6的内端面与导向滑轴7平行处转动卡接有双向丝杆4,位于支撑卡架6的侧端面正对于双向丝杆4处设置有伺服电机3,支撑卡架6的内端面通过双向丝杆4螺纹连接有两组注塑装置5,且位于支撑卡架6的内端面中部处转动卡接有导料装置8,位于支撑卡架6的侧端面正对于导料装置8处设置有气缸卡座2,气缸卡座2的内端面固定安装有摇摆气缸1。
[0021]注塑装置5包括用于支撑的模具壳体53,模具壳体53的内端面中心处开设有注塑腔52,且位于模具壳体53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导向的滚珠滑座51。
[0022]导料装置8包括用于支撑的传动导轴84,传动导轴84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翻转盘83,且位于翻转盘83的侧端面以传动导轴84为中心对称设置有注塑模具82,注塑模具82的上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对接导管81。
[0023]模具壳体53通过滚珠滑座51与双向丝杆4相适配进而螺纹滑动连接在支撑卡架6的内端面,能方便后续两组模具壳体53将注塑腔52对位到注塑模具82后部,提高限位和对接的稳定性。
[0024]模具壳体53的内端面通过注塑腔52与注塑模具82的侧部进行滑动卡接,能有效提
高后续注塑模具82与模具壳体53进行对位限位的稳定性,方便后续进行快速的注塑操作。
[0025]双向丝杆4和导向滑轴7均与对接导管81不接触,且传动导轴84与摇摆气缸1的侧部进行固定连接,双向丝杆4和导向滑轴7与对接导管81不接触,能有效降低后续在进行导料时,对接导管81发生限位,提高后续进行导料的稳定性。
[0026]工作原理:在进行使用时,若是外部注塑机构能直接对位到对接导管81的上部,外部注塑设备能将物料直接导入至注塑模具82的内部,此时两组模具壳体53能通过注塑腔52对注塑模具82的侧部进行限位,注塑件经由两组模具壳体53和注塑模具82的限位进行定型,定型完毕后,此时伺服电机3启动,伺服电机3能带动双向丝杆4进行转动,双向丝杆4能同步带动两组注塑装置5进行向心与离心位移,模具壳体53离心位移时,能解除对注塑模具82的限位,此时摇摆气缸1启动,摇摆气缸1能带动内部的传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脱模结构,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卡架(6),位于所述支撑卡架(6)的内端面靠近顶部处设置有导向滑轴(7),且位于所述支撑卡架(6)的内端面与所述导向滑轴(7)平行处转动卡接有双向丝杆(4),位于所述支撑卡架(6)的侧端面正对于所述双向丝杆(4)处设置有伺服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卡架(6)的内端面通过所述双向丝杆(4)螺纹连接有两组注塑装置(5),且位于所述支撑卡架(6)的内端面中部处转动卡接有导料装置(8),位于所述支撑卡架(6)的侧端面正对于所述导料装置(8)处设置有气缸卡座(2),所述气缸卡座(2)的内端面固定安装有摇摆气缸(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装置(5)包括用于支撑的模具壳体(53),所述模具壳体(53)的内端面中心处开设有注塑腔(52),且位于所述模具壳体(53)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导向的滚珠滑座(51)。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钲杰陆建飞夏武斌胡永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达英加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