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烧成炉的循环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02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元器件烧成炉的循环冷却装置,属于电子产品烧结窑炉的辅助设施技术领域。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烧成炉包括炉体,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一支架;一筒体,在筒体的高度方向的下侧连接有一冷却介质引入接口、上侧连接有一冷却介质引出接口;上端具有保护气体引出端口和保护气体引入端口而下端具有排液接口的一冷凝管,该冷凝管容设于筒腔内,其中,保护气体引出端口和保护气体引入端口伸展到筒腔外,而排液接口伸展到筒腔外,保护气体引入端口与炉体的炉膛相通;一保护气体循环回流机构,与炉体的炉膛相通且还与保护气体引出端口连接。优点:降低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可降低泄漏几率并且检护方便;能保障使用的持久与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烧结窑炉的辅助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烧成炉的循环冷却装置,用于将烧成炉的炉膛内抽出的高温气体冷却并且再次送入炉 膛,使炉膛温度下降。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之理,用于对电子产品例如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之类的产品烧成 的窑炉上通常配备有循环冷却装置,由循环冷却装置对炉膛降温。中国技术专利 ZL200520077705.X公开的钟罩炉循环冷却装置(由本申请人提出)具有能使通入炉膛内 的保护气体如氮气或氩气快速冷却和循环使用,直至炉膛温度降至工艺要求,既有利于节 约保护气体,又有助于体现环境保护的长处,因为如果向烧成炉的炉膛连续引及前述的保 护气体并且连续将保护气体排至外界则容易对环境构成危害,并且增加保护气体的使用成 本。但是,上述专利方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以下欠缺一是结构复杂而致加 工制造麻烦,由于专利方案将一组多达数十根的冷凝管(专利称保护气体冷凝管)集合于 筒体内,因此筒体的加工难度较高,制造成本较大;二是泄漏几率高,并且排查困难,在众多 的冷凝管中,只要任意一根出现泄漏,一方面会殃及其余,即整体停止使用,另一方面需要 花费较长的时间找出泄漏的冷凝管,在寻找泄漏的冷凝管的过程中必须一根不漏、一管不 疏地检查,因此检护工作量大;三是容易堵塞,清堵困难。鉴于上述专利方案存在的欠缺,有必要继而改进,申请人经过了长期的探索与实 践,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藉以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可显著降 低泄漏几率并且排查方便而藉以体现减少检护工作量和检护工作强度,不易堵塞而藉以保 障使用安全可靠的电子元器件烧成炉的循环冷却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子元器件烧成炉的循环冷却装置,所 述的电子元器件烧成炉包括炉体,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一支架;一筒体,该筒体固定 在所述的支架上,在筒体的高度方向的下侧连接有一用于将冷却介质引入筒体的筒腔中的 冷却介质引入接口,而在筒体的高度方向的上侧连接有一用于将筒腔中的冷却介质引出的 冷却介质引出接口 ;上端具有保护气体引出端口和保护气体引入端口而下端具有排液接口 的一冷凝管,该冷凝管容设于所述的筒腔内,其中,保护气体引出端口和保护气体引入端口 伸展到筒腔外,而所述的排液接口同样伸展到筒腔外,所述保护气体引入端口与所述炉体 的炉膛相通;一保护气体循环回流机构,与所述的炉体的炉膛相通并且还与所述保护气体 引出端口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筒体为矩形筒体或圆形筒体。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介质引入接口与所述的冷却 介质引出接口在所述筒体上呈对角设置。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凝管是弯曲的。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弯曲呈U形弯曲。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介质为水或冰水。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筒体的下侧部连接有一排空阀。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液接口上设置有液位计。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气体循环回流机构包括 电机和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与电机配接,离心风机的风机出气管与所述炉体连接并且与炉 体的炉膛相通,而离心风机的风机进气管与所述保护气体引出端口连接,并且在所述的风 机出气管上配接有一泄压管,在泄压管上设有一泄压阀。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炉体的上部固设有一环形 管,环形管上间隔分布有一组接头,接头与所述炉膛相通,用于将保护气体引入炉膛中,在 环形管上还延接有一与环形管的管腔相通的引气管,引气管上连接送气管的一端,而送气 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风机出气管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之一,由于将已有技术中的众多的冷凝管减少 至一根,从而可降低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之二,仅用一根冷凝管可显著地降低泄漏几率并 且检护方便;之三,冷凝管不会出现堵塞现象,从而能保障使用的持久与安全。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 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 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 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见附图,在图中给出的炉体5为钟罩炉,在炉体5的上部固设有一环形管51并 且在炉体5的高度方向的中部设有一用于感知炉体5的炉膛中的温度的热电锅52。前述的 环形管51的圆周方向间隔配接有一组与环形管51的管腔相通的接头511,并且各接头511 与炉体5的炉膛相通,由保护气体循环回流机构4引出的保护气体例如氮气或氩气经送气 管5121和引气管512引入环形管51的管腔中,进而由各接头511引入炉体5的炉膛中。具 体是在环形管51上连接引气管512,在引气管512上连接送气管5121的一端,而送气管 5121的另一端与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保护气体循环回流机构4连接。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的炉体5虽然定义为钟罩炉,但并不排斥其它烧成炉例如空气 炉,因为钟罩炉属于气氛炉范畴,也就是说,由申请人提供的循环冷却装置并不局限于配套 在钟罩炉上,其它窑炉也完全适用。继续见附图,给出的循环冷却装置的优选的结构如下,一由多条支承腿构成的支4架1在使用状态下固定于炉体5处或称伴随于炉体5。一形状为长方体的筒体2以焊接或 铆接或者以其它类似的固定方式固定于支架1上,在筒体2的高度方向的上侧部即图示的 右侧部固接有用于将筒体2的筒腔23中的冷却介质引出的冷却介质引出接口 22,而在筒体 1的高度方向的下侧部即图示的后侧部(背部)固接有一用于将冷却介质引入筒体2的筒 腔23中的冷却介质引入接口 21,以及在筒体2的下部还配接有一排空阀24,该排空阀24 既起到对筒腔23中的积淀物排除,又起到将筒腔23中的冷却介质排放的作用。前面提及 的冷却介质既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冰水,具体根据工艺需要和具体条件择用。前述的冷却介 质引入接口 21与冷却介质引出接口 22在筒体1上保持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申请人推荐的冷凝管3为唯一的一根,并且是弯曲地容置于筒腔23中的,优选的 弯曲形状为U形体(本实施例即是)。冷凝管3的上端的保护气体引出端口 31和保护气体 引入端口 32均伸展到筒腔23外,即伸展到筒体2外,而冷凝管3的下端同样伸展到筒腔23 夕卜,即伸展到筒体2外,并且延接有一排液接口 33,在排液接口 33上配接有一液位计331, 当依据液位计331的示值需将冷凝管3的管腔中的水份放除时,则开启配接在排液接口 33 上的阀(图中未示出)。前述的保护气体引出端口 31与保护气体循环回流机构4连接,而 前述的保护气体引入端口 32通过管路321与炉体5的炉膛配接并且与炉膛相通。具体是 在保护气体引入端口 32的侧部延接有一端口配接法兰322,前述的管路321的一端(即图 示的上端)与端口配接法兰322配接,而管路321的另一端(即图示的下端)与炉体5配 接并且与炉体5的炉腔相通,在管路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元器件烧成炉的循环冷却装置,所述的电子元器件烧成炉包括炉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包括:一支架(1);一筒体(2),该筒体(2)固定在所述的支架(1)上,在筒体(2)的高度方向的下侧连接有一用于将冷却介质引入筒体(2)的筒腔(23)中的冷却介质引入接口(21),而在筒体(2)的高度方向的上侧连接有一用于将筒腔(23)中的冷却介质引出的冷却介质引出接口(22);上端具有保护气体引出端口(31)和保护气体引入端口(32)而下端具有排液接口(33)的一冷凝管(3),该冷凝管(3)容设于所述的筒腔(23)内,其中保护气体引出端口(31)和保护气体引入端口(32)伸展到筒腔(23)外,而所述的排液接口(33)同样伸展到筒腔(23)外,所述保护气体引入端口(32)与所述炉体(5)的炉膛相通;一保护气体循环回流机构(4),与所述的炉体(5)的炉膛相通并且还与所述保护气体引出端口(3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