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坝下过饱和总溶解气体产生与气泡尺寸关系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010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坝下过饱和总溶解气体产生与气泡尺寸关系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柱,总溶解气体测定仪,空压机,流量计,阀门;还包括转动轴承,气腔,筛网。第一,第二和第三阀门并列安装于水柱外底部;三个阀门分别与第一,第二和第三流量计连接,三个流量计均与空压机连接;气腔安装在水柱内底部均与水柱外底部三个阀门连接;第一筛网安装于气腔上面,第二筛网平行置于第一筛网上面,且与转动轴承连接;测定时总溶解气体测定仪探头插入水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对影响过饱和总溶解气体生成中气泡尺寸、水体压力、掺气量、气泡承压时间、水深等因素进行控制,利用该装置可开展对过饱和总溶解气体中有关气泡尺寸与TDG过饱和关系的定量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体过饱和总溶解气体(TDG)研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大 坝泄水时坝下水体过饱和总溶解气体产生规律中与气泡尺寸关系研究的实验装置,属于水 利工程过饱和总溶解气体

技术介绍
我国许多大型水利工程中,根据其水量调度需求,水利工程需要通过溢洪道、泄洪 洞等泄水建筑物向下游河道泄水。大坝泄水时产生的高速水流伴随大量掺气,这种大流量、 强掺气水流在大坝下游河道会出现总溶解气体过饱和现象,且这种过饱和总溶解气体会存 在于下游数十千米甚至数百千米水体中,致使鱼类等水生生物患气泡病,甚至造成水生生 物大量死亡,从而对河流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大坝下游过饱和总溶解气体(TDG)产生,主要与掺气量、以及掺入气体在水体内 的承压大小和时间、坝前来流饱和度、坝下水垫塘和河道的水深及流速等诸多因素有关,因 此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问题属于复杂的水气两相流问题,它涉及到水工水力学、环境水力学、 气液界面传质等许多领域,其研究难度极大。因此,目前关于水体过饱和总溶解气体的产生 机理方面研究及实验装置均相当匮乏。 目前,水利工程中对总溶解气体过饱和问题通常采用原型观测、物理模型实验、机 理实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在坝下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问题的研究中均存 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限制性因素。如原型观测是水利工程中一种常用的水体过饱和总溶解 气体的研究手段,但观测者必须到正在泄水的大坝现场观测,极为不便。另外,这种研究手 段一方面在大坝泄洪中水体流量、流速、掺气量、下游压力、水深等诸多物理因素和物理条 件均存在着不可重复性或不可控制性;另一方面,还要为保证水利工程发电、灌溉等综合效 益的发挥,大坝泄水频率固然较少,且时间短,这又限制了原型观测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 坝下水垫塘中流速大,流场、掺气场变化剧烈,所述原型观测手段尚无法对坝下水垫塘中三 维流场、压力场及掺气浓度场等实施高精度测量,因此对大坝下游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问题 的研究仅仅依靠原型观测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采用水利工程中常用的小比尺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水利工程中对总溶解气体 过饱和问题也存在很大困难。所谓小比尺物理模型实验是在一定比尺的大坝模型上进行实 验,再将模型上的量测结果按比尺扩展到原型。这一研究手段存在的主要困难在于(l)由 于实验模型尺度小、掺气量少及掺入气体承压小等因素,因此难于产生总溶解气体过饱和 现象;(2)坝下水垫塘中复杂的水流现象、掺气及总溶解气体分布等物理参数在模型与实 际原型的相似律问题尚未解决,模型实验的量测结果无法"放大"到实际原型;(3)大多数 测量仪器不可避免地局部改变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等,致使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为解决上述总溶解气体过饱和生成的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在本专利技术做出之前,虽然 已提出了大坝泄水下游水体过饱和总溶解气体的实验装置,并申请了专利,(专利申请号 200810044665. 7),以用于对大坝下游静止水体中过饱和总溶解气体与压力、水深关系的机理研究。但对于大坝泄水时坝下水体过饱和总溶解气体产生规律中与气泡尺寸关系研究的 实验装置尚还缺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所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坝泄水时,坝 下过饱和总溶解气体(TDG)产生与气泡尺寸关系的实验装置。通过该实验装置,主要在测 量控制总溶解气体过饱和压力、掺气、流速等各种影响总溶解气体过饱和的物理条件的基 础上,实现对水体中气泡尺寸的控制,从而达到对过饱和总溶解气体生成过程的定量化研 究分析;以及对保护河流水生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友好型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构成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坝下过饱和总溶解气体产生与气泡尺寸关系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柱,总溶 解气体测定仪,空压机,流量计,阀门;按照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流量计,第二流 量计和第三流量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转动轴承,气腔,第一筛网和第二筛 网;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通过管道并列安装于水柱外底部;第一阀门,第二 阀门和第三阀门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连接,三个流量计均与 空压机连接;所述气腔安装在水柱内底部,并通过管道与水柱外底部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 和第三阀门连通;所述第一筛网安装于气腔上面,第二筛网安装于第一筛网上面且与第一 筛网平行,第二筛网与转动轴承连接;所述总溶解气体测定仪独立摆放,测定时其探头插入 水柱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柱高度的设置不小于2.5m,水柱直径的设置不小于 40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腔高度设置在30 50cm之间,其直径应小于第一筛网和 第二筛网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筛网与第二筛网相互贴近,但又应使其两者不发生相 互摩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装置克服了由于大坝泄水频率少、时间短,同时许多物理因素和 物理条件的不可控制性和不可重复性限制了对大坝或大坝泄水下游总溶解气体过饱和问 题研究的困难。 2、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装置的安装和测量都极为方便;装置所需材料及设备投资小,成 本低。 3、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装置相比原型观测手段,不仅解决了奔波于不同水电站开展原型 观测的问题,同时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 4、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装置的气腔、转动轴承、筛网组件,可以很方便的控制气泡尺 寸、掺气量、并使水体中总溶解气体过饱和;通过对影响总溶解气体过饱和生成过程的水体 水深、压强、掺气量、气泡承压时间等一系列重要因素的控制,实现对总溶解气体过饱和问 题的定量化研究。 5、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装置的气腔,可以方便地开展大坝下游总溶解气体过饱和生 成规律中有关气泡尺寸的研究;同时对于进一步探求大坝工程总溶解气体过饱和影响的减缓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对保护河流水生生态环境及建立生态友好型水利工程具有 重要的促进作用。附图说明 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装置在气泡尺寸与水体中总溶解气体过饱和度变化过程曲线 图。 附图中,1水柱,2转动轴承,3总溶解气体测定仪,4空压机,5第一流量计,6第一 阀门,7气腔,8第一筛网,9第二筛网,10第二阀门,11第三阀门,12第二流量计,13第三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用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 明内容的任何限制。 图1中,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柱1,总溶解气体测定仪3,空压机4,阀门和流量 计;还包括转动轴承2,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IO和第三阀门11,第一流量计5,第二流量计 12和第三流量计13,气腔7,第一筛网8和第二筛网9。所述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10和第 三阀门11通过管道并列安装于水柱1外底部,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IO和第三阀门11分 别与所述第一流量计5,第二流量计12和第三流量计13连接,三个流量计均与空压机4连 接;所述气腔7安装在水柱1内底部,并通过管道与水柱外底部的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10 和第三阀门11连通;所述第一筛网8安装于气腔7上面,第二筛网9安装于第一筛网8上 面且与第一筛网平行,且大小相等,第一筛网8与第二筛网9相互贴近,但又应保持两者不 发生相互摩擦;第二筛网9与转动轴承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坝下过饱和总溶解气体产生与气泡尺寸关系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柱(1),总溶解气体测定仪(3),空压机(4),流量计,阀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流量计(5),第二流量计(12)和第三流量计(13),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10)和第三阀门(11),转动轴承(2),气腔(7),第一筛网(8)和第二筛网(9);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通过管道并列安装于水柱外底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连接,三个流量计均与空压机连接;所述气腔安装在水柱内底部,并通过管道与水柱外底部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连通;所述第一筛网安装于气腔上面,第二筛网安装于第一筛网上面且与第一筛网平行,第二筛网与转动轴承连接;所述总溶解气体测定仪独立摆放,测定时其探头插入水柱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然曲璐李嘉李克锋邓云易文敏冯镜洁康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