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溶解装置及气体溶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0521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10:10
提供一种气体溶解装置,其可以在过饱和状态下使气体溶解到液体中并且稳定地维持该过饱和状态,还可以容易地安装饮水机等上。气体溶解装置将氢溶解在水中来生成氢水并且从取出口排出。包括溶存槽和降压移送单元,该溶存槽导入生成的氢水进行加压且储存,该降压移送单元防止在连接溶存槽和取出口的管状通道中来自取出口的氢水的排出动作而引起的管状通道内的压力变化,并且形成层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溶解装置和气体溶解方法,尤其涉及在过饱和状态下使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并且稳定地维持该过饱和状态而提供的气体溶解装置和气体溶解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将二氧化碳或氢等气体填充到水或茶等饮料中的清凉饮用水等被销售。这样,通过摄取填充在液体中的气体,通过这样的气体,很难被人体吸收的东西可以容易地吸收到人体中,容易发挥各气体具有的有用效果。例如,将氢气填充到水或茶等饮料中的清凉饮用水等被销售。其目的在于,通过摄取液体中填充的氢气,来还原人体内存在的活性氧。另外,活性氧在通过柠檬酸循环形成ATP(腺苷三磷酸)时发挥重大作用,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也起到清除侵入体内的异物的作用。而且,通过生物体内的反应等未被使用的活性氧通常根据细胞内存在的酶而被分解。但是,不是所有的活性氧都能通过酶进行分解,剩余活性氧将存在而不会被分解。结果,剩余活性氧损伤细胞,成为导致癌症或生活习惯疾病等以及老化等的原因,为了保持健康希望将剩余活性氧排出。因此,近年来使用作为将该剩余活性氧排出的物质的氢。氢的分子量非常小,所以容易被身体吸收,而且氢与活性氧进行反应变成水,安全性比较高等。而且,很多活性氧中特别仅选择和还原羟自由基,不对身体有用的活性氧产生影响。这样,被认为无特别危害、预防疾病且增进健康的氢的病理学上的有效性在非专利文献1~10等的很多学术杂志等中都有报告,这里不一一列举。如上所述,氢气的摄取具有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等有用的效果。而且,其他气体的摄取分别具有特有的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等有用的效果。为此,为了将氢等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公开了各种手段。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生成氢水的方法:在密闭容器(A)中将饮用水与氢气或包含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加压状态下进行接触、将氢溶解在该饮用水中来生成氢水的方法中,为了使用将容器(A)中的氢水排出,在容器(A)的内压降低时停止排出,之后将新的饮用水填充到密闭状态的容器(A)中,容器(A)的内压上升,使氢溶解在再次在容器(A)中填充的饮用水中。而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供给到引用水中的氢水,在饱和状态下溶解有氢气的溶解水通过孔板的小孔来释放压力,从而使溶解的氢气产生为微小气泡,将该微小气泡导入且通过网部件来进行微小化,成为微粒直径为1μm~50μm左右的微小气泡,该氢水含有该微粒直径为1μm~50μm左右的氢气的微气泡。进一步地,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氢水制造装置,包括: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来生成冷凝后的结露水的结露装置;对于该结露水进行氢发生反应,从而将来生成溶存有活性氢的氢水的氢水化处理装置将杂质从该氢水中取出来形成氢水的过滤单元;以及储存该氢水来供应饮用水的饮水机。而且,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包含大量成为微小气泡的氢的加氢水的制造装置,包括(a)管体;(b)原料水供给系统,形成的管体的一端并且在高压下供给原料水;(c)氢供给系统,与管体水密结合,对于原料水供给系统供给的原料水,大致直角地供给氢;(d)扩散室,形成在管体内所述氢供给系统的下游的管体长度方向上,将原料水供给系统供给至管体的原料水和氢供给系统供给至管体的氢的混合流体进行扩散;(e)多孔元件,填充在扩散室中,具有预定孔径,使供给的氢成为微小气泡而通过;以及(f)排出口,形成在管体的另一端,将制造的氢水排出。进一步地,专利文献5公开了氢水的连续制造装置,包括:水供给部;氢供给部;气液混合泵,接收来自所述各供给部的水和氢来排出混有氢的水;搅拌部,对气液混合泵排出的混有氢的水进行搅拌;以及排气稳定槽,使来自搅拌部的混有氢的水成为预定的滞留流体,将溶存的氢之外的氢排出。进一步地,专利文献6公开了一种氢水制造装置,包括:容器,使氢溶解到所储存的水中;氢发生部,根据氢化镁的水解来产生氢;氢供给管,将该氢发生部产生的氢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氢水供给管,将加压至储存在所述容器的水中的氢溶解而形成的氢水供给至外部。而且,专利文献7公开了一种气体溶解装置,包括:加压型气体溶解机构,使加压液体也加压气体接触来将气体溶解在液体中;以及降压机构,设置在流体流路中该加压型气体溶解机构的后面。降压机构使加压液体流过多个毛细管的内侧,来使液体降压。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NatureMedicine,2007,Vol.13,p688-694非专利文献2T.Itohetal.,Biochem.Biophys.Res.Comm.,411(2011),pp143-14非专利文献3S.Kajiyamaetal.,NutritionResearch,28(2008),pp137-143非专利文献4N.Atsunorietal.,BJ.HeartandLungTransplantation非专利文献5小山勝弘他、アンチ·エイジング医学、日本抗加齢医学会雑誌、Vol.4,No.1,pp117-122非专利文献6y.Saito,Exp.Oncology,31(2009),pp156-162非专利文献7太田成男、大沢郁朗他、実験医学、Mol.26,No.13(2008年,8月号),pp2074-2080非专利文献8H.Oharazawaetal.,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51(2010),pp487-492非专利文献9M.Dole,Science,NewSeries,190,4210(Oct.10,1975),pp152-154非专利文献10B.Ghribetal.,LifeSci.,324(2001),pp719-724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6650号专利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342156号专利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94757号专利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37161号专利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6365号专利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3-22567号专利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8-89771号专利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专利文献1~6中记载的技术虽然能得到氢水,但是不能在过饱和状态下使气体溶解至液体中并且稳定的位置该过饱和状态,提供的氢水的浓度低,不能充分得到氢水的效果。另外,装置很大并且需要充分的空间,不能容易地安装在饮水机等上。而且,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技术中,降压机构具有多个毛细管,所以降压机构需要取得很大空间,不能容易地安装在饮水机等上。而且,因为具有多个毛细管,制造和故障修理时很麻烦,存在安装到饮水机等上来进行使用时的实用化方面的问题。这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来提供一种气体溶解装置,其可以在过饱和状态下使气体溶解到液体中并且稳定地维持该过饱和状态,还可以容易地安装饮水机等上。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使用降压移送单元,还在液体中调整该压力,从而达成上述目的,使本专利技术完成。即,本专利技术的气体溶解装置将氢溶解在水中来生成氢水,并且使其从取出口排出,包括溶存槽和降压移送单元,该溶存槽导入生成的氢水进行加压且储存,该降压移送单元防止在连接溶存槽和取出口的管状通道中来自取出口的氢水的排出动作而引起的管状通道内的压力变化,并且形成层流。根据该专利技术,可以不使氢从生成的氢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1/201580003363.html" title="气体溶解装置及气体溶解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气体溶解装置及气体溶解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溶解装置,使氢溶解在水中来生成氢水并且从取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包括,溶存槽,将生成的氢水导入且进行加压储存;以及降压移送单元,防止在与所述溶存槽和所述取出口连接的管状通道中来自所述取出口的氢水的排出动作而引起的所述管状通道内的压力变化,并且形成层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27 JP 2014-1087801.一种气体溶解装置,使氢溶解在水中来生成氢水并且从取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包括,溶存槽,将生成的氢水导入且进行加压储存;以及降压移送单元,防止在与所述溶存槽和所述取出口连接的管状通道中来自所述取出口的氢水的排出动作而引起的所述管状通道内的压力变化,并且形成层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移送单元包括压力调整部,所述压力调整部提供在所述管状通道的所述取出口附近管径变大或变小的锥形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隔膜泵将水和氢气泡同时加压送水的加压型气体溶解单元连接至所述溶存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管状通道的内径和长度分别设为X和L并且将施加至所述加压型气体溶解单元的压力设为Y时,选择X、Y和L值以在所述管状通道内的氢水中形成层流。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加压储存在所述溶存槽中的氢水再次送出至所述加压型气体溶解单元,并且与氢气泡同时进行加压送水。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祐太张文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光未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