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的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42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钥匙开关连杆的顺畅移动的车用的门锁装置。车用的门锁装置(10)具备:具备相互平行且对置的两个引导面(237)的外壳(23);构成为根据锁芯(135)的操作而能够从中立位置向解锁位置以及锁定位置移动的外部钥匙杆(32)以及内部钥匙杆(33);以及一端部相对于内部钥匙杆(33)能够旋转地连结,设置于另一端部的滑动部(352)收纳于两个引导面(237)彼此之间,通过伴随着钥匙杆的从中立位置向上述解锁位置以及锁定位置的移动而移动,来切换钥匙开关(31)的状态的钥匙开关连杆(35),钥匙开关连杆(35)的滑动部(352)是近似圆形。圆形。圆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的门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的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知有构成为通过锁芯的操作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的车用的门锁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具备在与锁芯的操作联动而旋转移动的杆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为“内部钥匙杆”)、与杆部件的旋转移动联动而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定杆以及打开连杆。而且,构成为若锁定杆以及打开连杆位于解锁位置则成为解锁状态,若位于锁定位置则成为锁定状态。
[0003]并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用的门锁装置构成为能够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切换操作。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门锁装置具备与杆部件的移动联动而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检测用的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为“被检测连杆”)、以及构成为通过该检测用的部件的移动来切换接通和断开的开关(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为“检测开关”)。而且,构成为通过检测开关的接通和断开的切换,来检测杆部件的移动(即、由使用者进行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切换操作)。
[0004]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用的门锁装置的上述检测用的部件具备上下方向长的长条棒状的形状。而且,上端部嵌入设置在框体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由此,检测用的部件被引导为能够相对于框体沿上下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检测用的部件的下端部设置有车辆的前后方向长的长孔,设置于杆部件的突起部被插入该长孔。由此,若杆部件旋转则检测用的部件沿上下方向移动,通过检测用的部件上下方向的移动来切换开关的接通和断开。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41764号公报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检测用的部件有时以其上端部为中心以钟摆状摆动。而且,若检测用的部件这样摆动,则检测用的部件的上端部和设置在框体的引导槽的内周面的接触状态变化(检测用的部件的上端部与引导槽的内周面的相对角度变化),其结果是,存在检测用的部件的顺畅的上下移动被妨碍的担忧。另外,若检测用的部件如上述那样摆动,则存在杆部件的突起部与检测用的部件的长孔的内周面碰撞而产生接触音(撞击声)的担忧。这样的接触音有可能使使用者感到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用于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切换操作的部件的顺畅移动的车用的门锁装置。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
[0010]锁存机构,其构成为能够在不允许设置在车辆的车门打开的锁定状态和允许上述
车门打开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0011]框体,其具备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与上述第一方向成直角的第二方向上分离且相互对置的两个引导面;
[0012]第一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框体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旋转移动,若位于上述第一位置则限制上述锁存机构被从上述锁定状态向上述解锁状态的切换,若位于上述第二位置则允许上述锁存机构被从上述锁定状态向上述解锁状态的切换;
[0013]第二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框体移动,被朝向第三位置弹性施力,并且通过手动操作从上述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由此使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第一部件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通过手动操作从上述第三位置向第五位置移动由此使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第一部件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
[0014]钥匙开关,其是用于检测上述第二部件被手动操作的情况的电开关,且能够切换接通和断开的状态;以及
[0015]第三部件,其构成为一端部相对于上述第二部件能够旋转地连结,在另一端部设置有滑动部,通过与上述第二部件的从上述第三位置向上述第四位置的移动以及从上述第三位置向上述第五位置的移动联动而相对于上述框体移动来切换上述钥匙开关的接通和断开,该滑动部以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上述两个引导面彼此之间,由此被引导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框体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
[0016]上述第三部件的上述滑动部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成直角的第三方向观察下是近似圆形。
[0017]如本专利技术那样,若第三部件(用于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切换操作的部件)的滑动部是近似圆形,则即使在第三部件以滑动部为中心以钟摆状摆动的情况下,滑动部与两个引导面的接触状态也不变化。因此,即使第三部件如上述那样进行摆动,也不妨碍第三部件相对于框体的第一方向的顺畅移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第三部件的下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二部件连结,所以即使对车用的门锁装置施加了振动等,也能够在第三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不产生接触音(撞击声、碰撞音)。
[0018]能够应用以下那样的结构:上述钥匙开关在上述第三方向上重叠配置在上述第三部件。
[0019]若是第三部件与钥匙开关在第三方向上不重叠的结构,则必须在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排列配置第三部件和钥匙开关,其结果是,第三部件和钥匙开关的配置空间的第一方向尺寸或者第二方向尺寸(在第三方向观察下的尺寸)变大。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第三部件与钥匙开关的第三方向观察下的配置空间。因此,能够实现车用的门锁装置的小型化(或者防止或者抑制大型化)。
[0020]能够应用以下那样的结构:上述钥匙开关固定在与上述框体分体的部件亦即支承部件,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第三方向上重叠配置在上述第三部件,上述第三部件被上述支承部件限制上述第三方向的移动。
[0021]根据这样的结构,不增加用于限制第三部件的第三方向的移动的专用的部件,就能够限制第三部件的第三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附图说明
[0022]图1A是表示车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1B是表示车门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2是表示车用的门锁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5]图3是表示车用的门锁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4是表示配置在促动器主体的框体的内部的各部件的立体图。
[0027]图5A是表示外部钥匙杆、内部钥匙杆、主动杆、主动杆连杆、钥匙开关连杆以及钥匙开关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0028]图5B是表示外部钥匙杆、内部钥匙杆、主动杆、主动杆连杆、钥匙开关连杆以及钥匙开关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0029]图6A是表示外部钥匙杆、内部钥匙杆、主动杆、主动杆连杆、钥匙开关连杆以及钥匙开关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0030]图6B是表示外部钥匙杆、内部钥匙杆、主动杆、主动杆连杆、钥匙开关连杆以及钥匙开关的结构以及动作的图。
[0031]图7A是表示钥匙开关连杆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2]图7B是表示钥匙开关连杆、引导部、钥匙开关以及支承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3]图7C是表示钥匙开关连杆以及钥匙开关的动作的立体图。
[0034]图7D是表示钥匙开关连杆以及钥匙开关的动作的立体图。
[0035]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锁存机构,其构成为能够在不允许设置在车辆的车门打开的锁定状态和允许上述车门打开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框体,其具备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与上述第一方向成直角的第二方向上分离且相互对置的两个引导面;第一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框体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旋转移动,若位于上述第一位置则限制上述锁存机构被从上述锁定状态向上述解锁状态的切换,若位于上述第二位置则允许上述锁存机构被从上述锁定状态向上述解锁状态的切换;第二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框体移动,被朝向第三位置弹性施力,并且通过手动操作从上述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由此使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第一部件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通过手动操作从上述第三位置向第五位置移动由此使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第一部件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钥匙开关,其是用于检测上述第二部件被手动操作的情况的电开关,且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野村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