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的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87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2
提供一种在发生了侧面碰撞等的情况下防止车门打开的车用的门锁装置。车用的门锁装置(10)具备:打开连杆(56),其构成为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若位于锁定位置则将锁存机构(55)保持为锁定状态,若位于解锁位置则将锁存机构(55)保持为解锁状态;以及惯性弹簧(57),其构成为一部分位于打开连杆(56)的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的移动轨迹的内部,通过被打开连杆(56)推压而弹性变形,来允许打开连杆(56)的从解锁位置向惯性输入位置的移动,但通过与打开连杆(56)卡合来限制打开连杆(56)的从惯性输入位置向解锁位置的移动。从惯性输入位置向解锁位置的移动。从惯性输入位置向解锁位置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的门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的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用门锁装置具备:能够切换为允许车门的打开的锁定状态和不允许的解锁状态的锁存机构、以及能够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的打开连杆。而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用门锁装置构成为,若在打开连杆位于解锁位置的解锁状态下操作门把手则将锁存机构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若在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状态下操作门把手则不将锁存机构切换为锁定状态。
[0003]并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用门锁装置具备:在因碰撞等产生了惯性力的情况下向块位置移动的块部件、以及对块部件向规定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而且,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用门锁装置,若因惯性力而块部件向块位置移动,则施力部件对块部件向规定方向施力,由此块部件侵入打开连杆的移动轨迹内。因此,构成为因惯性力暂时移动到锁定位置的打开连杆在惯性力的输入后,阻止打开连杆朝向解锁位置的移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因碰撞等产生了惯性力的情况下,通过阻止打开连杆向解锁位置移动,能够阻止车用门锁装置被切换为解锁状态的情况。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83614号公报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在发生了侧面碰撞等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车用门锁装置被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需要块部件和施力部件这两个部件。因此,门锁装置的部件成本的上升。特别是,作为块部件需要专用的部件,所以容易导致部件成本的上升。另外,需要用于在门锁装置中配置块部件和施力部件的空间,所以导致车用门锁装置的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并且在发生了侧面碰撞等的情况下能够阻止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的车用门锁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具备:
[0009]锁存机构,其构成为能够在不允许设置在车辆的车门打开的锁定状态和允许上述车门打开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0010]第一部件,其构成为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框体旋转,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
[0011]第二部件,其被上述第一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并构成为通过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旋转,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与上述第一部件一起在上述初始位置和上述动作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构成为
若在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上述初始位置向上述动作位置移动则将上述锁存机构从上述锁定状态切换为上述解锁状态,若在位于上述第三位置的状态下从上述初始位置向上述动作位置移动则将上述锁存机构保持为上述锁定状态;以及
[0012]第三部件,其构成为在上述第二部件从上述第一位置或者上述第三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时,一边与上述第二部件接触一边弹性变形,由此允许上述第二部件的移动,在上述第二部件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从上述第二部件脱离并且向自然状态恢复,在恢复到自然状态之后,在上述第二部件从上述第二位置朝向上述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时,与上述第二部件卡合,由此限制上述第二部件的移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车辆发生了侧面碰撞等而对第二部件施加了从第一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那样的力(惯性力)的情况下,第三部件允许第二部件从第一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而且,在第二部件向第二位置移动了之后,第三部件限制(阻止)第二部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因此,第二部件即使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也被保持在将锁存机构保持为锁定状态(不使锁存机构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的第三位置。因此,车门的打开被阻止。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仅通过增加上述那样的限制部件,就能够实现上述动作,所以能够抑制车用的门锁装置的部件个数的增加。
[0014]也可以是如下那样的结构:
[0015]上述第三部件具备安装于上述框体的安装部、和具有从上述安装部延伸突出的棒状的结构的限制部,
[0016]上述限制部在上述第二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的旋转中心线方向观察下,以上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亦即前端部比接近上述安装部侧的端部亦即基端部更接近上述第二位置的朝向相对于上述移动轨迹倾斜。
[0017]根据这样的结构,与限制部不倾斜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用于使第二部件从第一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限制部的移动量。因此,能够提高允许第二部件的从第一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的动作的可靠性。
[0018]能够应用以下那样的结构:上述限制部的前端部设置有在上述第三部件为自然状态的情况下朝向上述第二位置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
[0019]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二部件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侧移动时,通过延伸突出部与第二部件卡合,能够提高阻止第二部件向第一位置移动的动作的可靠性。
[0020]能够应用以下那样的结构:
[0021]上述第三部件是具备设置在螺旋状的部分和上述螺旋状的部分的端部的各个的两个臂的扭簧,
[0022]上述两个臂中的一个是上述限制部,
[0023]上述两个臂中的另一个和上述螺旋状的部分的至少一方是上述安装部。
[0024]根据这样的结构,作为限制部件能够应用廉价的扭簧,所以能够抑制部件成本的上升。
[0025]能够应用以下那样的结构:
[0026]上述第二部件能够以与上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为中心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旋转移动,
[0027]上述第一位置是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的能够旋转移动范围的上述车辆的车宽方
向外侧的端部的位置,上述第二位置是上述能够旋转移动范围的上述车辆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的位置,上述第三位置是上述能够旋转移动范围的上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中间的位置。
[0028]在车辆发生了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对安装于车门的车用的门锁装置施加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那样的外力。而且,在由于该外力而门锁装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了的情况下,由于第二部件因惯性而要停留在移动前的位置,所以对第二部件施加在表观上相对于第一部件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那样的惯性力。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在对第二部件施加了这样的惯性力的情况下,第二部件从第一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而且,在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如上所述向第一位置的移动被限制,所以阻止锁存机构被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这样,根据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了侧面碰撞等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阻止锁存机构的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的切换的可靠性。
[0029]能够应用以下那样的结构:
[0030]在与上述第二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的旋转中心线平行的方向观察下,
[0031]上述第三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二部件重叠。
[0032]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车用的门锁装置的大型化,特别是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第二部件的与相对于第一部件的旋转中心线平行的方向观察下的尺寸的扩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锁存机构,其构成为能够在不允许设置在车辆的车门打开的锁定状态和允许上述车门打开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第一部件,其构成为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框体旋转,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第二部件,其被上述第一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并构成为通过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旋转,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与上述第一部件一起在上述初始位置和上述动作位置之间移动,并且构成为若在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上述初始位置向上述动作位置移动则将上述锁存机构从上述锁定状态切换为上述解锁状态,若在位于上述第三位置的状态下从上述初始位置向上述动作位置移动则将上述锁存机构保持为上述锁定状态;以及第三部件,其构成为在上述第二部件从上述第一位置或者上述第三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时,一边与上述第二部件接触一边弹性变形,由此允许上述第二部件的移动,在上述第二部件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从上述第二部件脱离并且向自然状态恢复,在恢复到自然状态之后,在上述第二部件从上述第二位置朝向上述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时,与上述第二部件卡合,由此限制上述第二部件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部件具备安装于上述框体的安装部、和具有从上述安装部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裕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