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极耳在线式检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28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极耳在线式检测机,包括设置在机台上的电芯输送线、设置在电芯输送线运行方向上的检测机构一、二、三,电芯输送线能将电芯定长移动至三个检测机构下方;检测机构一包括两个相机一,两个相机一分别垂直拍摄电芯两端极耳的上端面;检测机构二包括四个相机二、四个棱镜,四个相机二对称的位于电芯输送线的两侧,四个相机二分别通过棱镜拍摄相邻的两个电芯两端极耳的外侧端面;检测机构三包括上相机、四个相机三,上相机拍摄电芯的上表面,四个相机三对称的位于电芯输送线的两侧,每侧的两个相机三分别斜向拍摄电芯两端的极耳的上、下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电芯极耳进行全面的在线检测,提高了测试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电池极耳在线式检测机


[0001]本技术涉及极耳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极耳在线式检测机。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锂电池包括电芯和电芯两端的极耳,目前对于电芯的极耳是否存在瑕疵,一般采用在线的视觉检测,如2023.01.24公开、公开号为CN 115639200 A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芯外观缺陷检测设备、方法,该电芯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台、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移动平台、第一相机装置、第二相机装置、第三相机装置、第四相机装置以及第五相机装置,上料机械手吸附待检测的电芯并移动至第一相机装置、第二相机装置的上方,分别拍摄电芯的下封边、电芯的下表面;再由上料机械手将电芯移动并放置于移动平台上,移动平台将电芯依次移动至第三相机装置、第四相机装置、第五相机装置的下方,分别检测电芯的极耳、电芯的上封边、电芯的上表面。
[0003]该专利文献中,仅由第三相机装置对电芯的极耳进行检测,并未多方位对极耳进行拍摄检测,因此目前亟需要提供一种对电芯极耳进行多方位检测,以保证极耳检测质量的在线检测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池极耳进行在线、全面检测的新能源电池极耳在线式检测机。
[000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电池极耳在线式检测机,包括设置在机台上的沿X轴方向设置的电芯输送线,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电芯输送线运行方向上的检测机构一、检测机构二、检测机构三,所述电芯输送线能将电芯定长移动至三个检测机构下方;所述检测机构一包括两个相机一,两个所述相机一分别垂直拍摄电芯两端极耳的上端面;所述检测机构二包括四个相机二、四个棱镜,四个所述相机二对称的位于电芯输送线的两侧,四个所述相机二分别通过棱镜拍摄相邻的两个电芯两端极耳的外侧端面;所述检测机构三包括上相机、四个相机三,所述上相机拍摄电芯的上表面,四个所述相机三对称的位于电芯输送线的两侧,每侧的两个所述相机三分别斜向拍摄电芯两端的极耳的上、下端面。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7]其一,对极耳的检测全面:电芯输送线带动电芯产品移动定长距离将其传输到检测机构一处,通过上面两个相机一对极耳的上表面进行拍照检测,对电芯极耳定位、极耳左边距、极耳右边距极耳错位、拔针不良、隔离膜错位、漏极片等缺陷;检测完成后,电芯输送线带动电芯产品移动定长距离将其传输到检测机构二的检测处,每侧的两个相机二拍照检测同一端极耳的相对两个侧边,四个相机二实现对两个极耳的四个侧边的极耳缺口、极耳打皱、极耳翻折、极耳开裂、极耳异物等缺陷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电芯输送线带动电芯产品移动定长距离将其传输到检测机构三处,停止,上相机拍照电芯表面,进行表面脏污,大
面压伤(JR Damage)、隔膜破损异常检测,四个相机三斜向检测极耳的上、下表面,对极耳的撞伤、脱碳异常进行检测;本申请对极耳的多个方位进行检测,提高了极耳的检测质量。
[0008]其二,提高了测试效率:此设备是电芯产品的极耳在线式检测,将电芯极耳的4类缺陷异常:1.电芯极耳定位、极耳左边距、极耳右边距、极耳错位、拔针不良、隔离膜错位、漏极片;2.极耳缺口、极耳打皱、极耳翻折、极耳开裂、极耳异物;3.表面脏污,大面压伤(JR Damage)、隔膜破损;4.极耳的撞伤、脱碳;4种类型检测都在电芯输送线上检测,不用再搬出输送线,减少了搬运的时间,传输稳定、精度高,提高了测试效率;
[0009]其三,减少产品搬运出错率、和二次损伤风险:合理设计布局,电池极耳的全线在电芯输送线上检测,仅由电芯输送线将电芯定长移动至三个检测机构处,减少搬运的二次损伤。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两条沿X轴方向设置的倍速链线体,两条所述倍速链线体设置在电芯输送线的两侧;OK缓存机构,所述OK缓存机构设置在其中一条倍速链线体的外侧;NG缓存机构,所述NG缓存机构设置在另一条倍速链线体的外侧;上料机械手以及下料机械手,所述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均包括两组机械夹爪,每组所述机械夹爪均由两轴机械手驱动,并在Y轴以及Z轴方向移动;所述上料机械手的两组所述机械夹爪能分别将两条倍速链线体上的电芯抓取至电芯输送线上;所述下料机械手的两组所述机械夹爪能分别将电芯输送线上的电芯抓取至两条倍速链线体、与其对应的OK缓存机构或是与其对应的NG缓存机构上。两条倍速链线体的设置,使其提高了检测效率;经过三个检测机构对电芯的表面以及极耳进行检测后,最终OK产品直接流入倍速链线体上,给后端生产直接使用,NG产品流入NG缓存线储存到人工复判,减少中间人工搬运工作,误装和错装的风险和二次损伤。
[0011]优选地,每组所述机械夹爪均包括两对沿X轴方向设置的夹爪本体,每对包括两个夹爪本体、分别驱动两个夹爪本体相向运动或反向运动的两个推移气缸,两个所述推移气缸反向设置,两个所述夹爪本体的相向端面上设置有柔性保护层。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移栽中夹爪采用柔性保护原理,保护电芯产品伤害,在夹、取电芯产品更加方便、安全、可靠、稳定;由于两个推移气缸反向设置,使得两个夹爪本体对中设计,兼容不同尺寸的电芯产品,满足生产的需求。
[0013]优选地,所述OK缓存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机台上的OK放置平台、驱动OK放置平台沿滑轨滑动的横向移动气缸,所述横向移动气缸的伸缩轴与OK放置平台连接固定,所述OK放置平台具有两个极限工位,两个所述极限工位之间的距离与处于夹持状态下的两对机械夹爪之间的距离一致且对应。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下料机械手的两对夹爪本体,同时夹持两个电芯产品,当其中一个电芯产品合格(OK)时,可以先将合格产品先存放在OK放置平台,等待下料机械手抓取的两个电芯产品再次出现仅有一个合格产品时,此时将OK缓存机构上合格的电芯产品以及该下料机械手上已经夹持的合格的电芯产品一同移送至一侧的倍速链线体上。
[0015]优选地,所述NG缓存机构包括至少两层缓存线体,每层所述缓存线体均由驱动源驱动,至少两层所述缓存线体呈上下水平设置,并由位于至少两层所述缓存线体同一端的NG电芯升降平台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检测机构一还包括扫码枪,所述扫码枪设置在两个相机一的下方,所
述扫码枪位于电芯输送线上的电芯的上方。扫码枪用以对待检测的电芯产品进行扫码识别、记录。
[0017]优选地,所述棱镜由顶升气缸驱动能在Z轴方向升降,所述棱镜下方的机台上设置有吹气除尘的气吹装置。当棱镜处顶升气缸上升,气吹装置吹气除尘。
[0018]优选地,所述电芯输送线始端的一侧的机台上设置有点检标定机构,所述点检标定机构包括标定件平台,所述标定件平台上放置有点检标定件,所述点检标定件由两级标定气缸驱动,所述上料机械手的其中一组机械夹爪能抓取点检标定件。该新能源电池极耳在线式检测机集成有点检标定机构,保证了该在线式检测机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极耳在线式检测机,包括设置在机台(100)上的沿X轴方向设置的电芯输送线(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电芯输送线(200)运行方向上的检测机构一(310)、检测机构二(320)、检测机构三(330),所述电芯输送线(200)能将电芯(900)定长移动至三个检测机构下方;所述检测机构一(310)包括两个相机一(311),两个所述相机一(311)分别垂直拍摄电芯(900)两端极耳(910)的上端面;所述检测机构二(320)包括四个相机二(321)、四个棱镜(322),四个所述相机二(321)对称的位于电芯(900)输送线(200)的两侧,四个所述相机二(321)分别通过棱镜(322)拍摄相邻的两个电芯(900)两端极耳(910)的外侧端面;所述检测机构三(330)包括上相机(332)、四个相机三(331),所述上相机(332)拍摄电芯(900)的上表面,四个所述相机三(331)对称的位于电芯(900)输送线(200)的两侧,每侧的两个所述相机三(331)分别斜向拍摄电芯(900)两端的极耳(910)的上、下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极耳在线式检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条沿X轴方向设置的倍速链线体(800),两条所述倍速链线体(800)设置在电芯输送线(200)的两侧;OK缓存机构(400),所述OK缓存机构(400)设置在其中一条倍速链线体(800)的外侧;NG缓存机构(500),所述NG缓存机构(500)设置在另一条倍速链线体(800)的外侧;上料机械手(600a)以及下料机械手(600b),所述上料机械手(600a)、下料机械手(600b)均包括两组机械夹爪(610),每组所述机械夹爪(610)均由两轴机械手驱动,并在Y轴以及Z轴方向移动;所述上料机械手(600a)的两组所述机械夹爪(610)能分别将两条倍速链线体(800)上的电芯(900)抓取至电芯输送线(200)上;所述下料机械手(600b)的两条所述机械夹爪(610)能分别将电芯输送线(200)上的电芯抓取至两条倍速链线体(800)、与其对应的OK缓存机构(400)或是与其对应的NG缓存机构(500)上。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辉凌玉龙单威成爱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