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WesternBlot转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636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包括转膜夹和转膜电泳槽,所述转膜夹包括上底板(2)和下底板(5),上底板(2)与下底板(5)通过柔性铰链(3)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底板(2)和下底板(5)上均开有多个长槽孔(1),从而增加转膜液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电场的形成,增加转膜夹内外之间的液体交换,有利于转膜装置的散热,提高转膜成功率;上底板(2)的长度小于下底板(5)的长度,在下底板(5)的两侧形成“耳朵”结构,由于下底板(5)的两侧“耳朵”结构的存在,无法插入到转膜槽中,达到防呆设计,防止插反转膜夹造成转膜失败。止插反转膜夹造成转膜失败。止插反转膜夹造成转膜失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器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Western Blot是一项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包括电泳、转膜、抗体孵育和曝光等主要步骤,在生命科学领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转膜过程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了实验的成败,转膜操作时,必须严格控制凝胶与膜之间完全贴合无气泡,在电泳槽中插入转膜夹时,凝胶面必须放置在靠近电源负极侧,而PVDF/NC膜放置在电源正极侧,电泳过程中,带负电荷的蛋白在电场的作用下转移到PVDF/NC膜上。现有转膜装置存在诸多不足,现有转膜夹上有打孔设计用于增加滤纸与电泳液的接触,由于圆形孔面积有限,在转膜液较少的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辅助滤纸浸润,转膜过程中的热量也不能很好的与外槽交换。另外,由于常规转膜夹上下板形状大小相同,无防呆设计,实验过程中存在将正负极插反的可能。
[0003]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5812813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Western Blot实验的转膜夹,包括上平板、下平板、翻折件与滤纸挡板,所述上平板与下平板通过翻折件相连,所述上平板与下平板上均设有滑道组,所述滤纸挡板呈U字型,所述滤纸挡板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滑道组内,任一所述滑道组内的滤纸挡板数量至少为2个,该用于Western Blot实验的转膜夹,在转膜时通过对滤纸提前的位置限定,避免了滤纸没有完全贴合而产生的气泡以及部分膜和胶不在滤纸覆盖范围内的情况,从而节约了人工调节滤纸的时间并且减小了实验失败的几率,节约了时间的成本,并且避免了实验失败,需要多次实验造成的时间的浪费。但该转膜夹的上平板上开设的是圆形溶液浸透孔,圆形孔面积有限,在转膜液较少的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辅助滤纸浸润,转膜过程中的热量也不能很好的与外槽交换;另外,转膜夹上下板形状大小相同,无防呆设计,实验过程中存在将正负极插反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转膜过程中上下底板相对滑动造成转膜效果不佳,转膜夹开孔小散热较差以及无防呆设计易插反转膜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通过增加转膜夹负极板上的挡板,防止了正负极板之间对不齐造成的PVDF/NC膜与凝胶之间的滑动,提高了转膜成功率;通过增加转膜夹正负极板上的开孔面积来增强转膜夹内滤纸与外界电泳液之间的液体交换,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有助于增强转膜过程中的散热;同时,在负极板两端增加了一对“耳朵”,并在转印电极芯上设置了对应的凹槽结构,通过“耳朵”与凹槽的啮合,控制了转膜夹的插入方向,防止了因转膜夹插反造成的转膜失败,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率,减少了人为误差和操作时间。
[0005]一种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包括转膜夹和转膜电泳槽,所述转膜夹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底板与下底板通过柔性铰链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均开有
多个长槽孔,从而增加转膜液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电场的形成,增加转膜夹内外之间的液体交换,有利于转膜装置的散热,提高转膜成功率;上底板的长度小于下底板的长度,在下底板的两侧形成“耳朵”结构,同时在转印电极芯上设置对应的凹槽结构,由于下底板的两侧“耳朵”结构的存在,转膜夹只能单向插入到转印电极芯中,达到防呆设计的目的,防止插反转膜夹造成转膜失败。
[0006]优选的是,所述上底板与下底板的厚度为1

4毫米,下底板的长度比上底板的长度长0.8

2.0厘米。
[000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底板或下底板的端部开有长槽,所述长槽中设有锁扣。
[0008]实验者操作实验时,将滤纸分别放置到上下底板上,将凝胶放置在下底板的滤纸中央,盖上PVDF/NC膜,合上上底板,锁紧锁扣,将转膜夹插入到电泳槽中,下底板卡入转膜夹防呆凹槽中,接入电源即可开始转膜。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下底板的两侧设有挡板,挡板的高度为4

10毫米,小于锁扣的厚度;下底板两侧的挡板距离下底板的外侧边缘为4

10毫米;下底板两侧的挡板间距与上底板的宽度相等,在开合上下底板时,上底板将被卡在挡板之间,固定上下底板的相对位置。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转膜电泳槽为一盆形壳体结构,其宽度与下底板的外侧宽度相等;所述转膜电泳槽内设有转印电极芯,转印电极芯的负极侧设计有深度4

10毫米的转膜夹防呆凹槽结构。在插入转膜夹时,下底板与挡板两侧伸出部分卡住在该凹槽状结构中,当反过来插入时,由于下底板两侧“耳朵”结构的存在,无法插入到转膜槽中,达到防呆设计,防止插反转膜夹造成转膜失败。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中的转膜夹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膜夹转应用的印电极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号说明:
[0014]长槽孔1,上底板2,柔性铰链3,挡板4,下底板5,锁扣6,转印电极芯7,转膜夹防呆凹槽8。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图1、图2所示,按照本技术的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一种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包括转膜夹和转膜电泳槽,所述转膜夹包括上底板2和下底板5,上底板2与下底板5通过柔性铰链3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底板2和下底板5上均开有多个长槽孔1,从而增加转膜液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电场的形成,增加转膜夹内外
之间的液体交换,有利于转膜装置的散热,提高转膜成功率;上底板2的长度小于下底板5的长度,在下底板5的两侧形成“耳朵”结构,由于挡板5的两侧“耳朵”结构的存在,无法插入到转膜槽中,达到防呆设计,防止插反转膜夹造成转膜失败。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2与下底板5的厚度为1

4毫米,下底板5的长度比上底板2的长度长0.8

2.0厘米。
[0019]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上底板2与下底板5的厚度为1

4毫米,下底板5的长度比上底板2的长度长1厘米。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2或下底板5的端部开有长槽,所述长槽中设有锁扣6。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底板5的两侧设有挡板4,挡板4的高度为4

10毫米,小于锁扣6的厚度;下底板5两侧的挡板4距离下底板5的外侧边缘为4

10毫米;下底板5两侧的挡板4间距与上底板2的宽度相等,在开合上下底板时,上底板2将被卡在挡板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包括转膜夹和转膜电泳槽,所述转膜夹包括上底板(2)和下底板(5),上底板(2)与下底板(5)通过柔性铰链(3)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上底板(2)和下底板(5)上均开有多个长槽孔(1);上底板(2)的长度小于下底板(5)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底板(2)与下底板(5)的厚度为1

4毫米,下底板(5)的长度比上底板(2)的长度长0.8

2.0厘米。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Western Blot转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底板(2)或下底板(5)的端部开有长槽,所述长槽中设有锁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克普黄春洪赵建棋高婧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