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87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包括车锁、用以驱动车锁的内开把手,车锁至少包括一个受力端,内开把手包括省力机构,受力端与省力机构的施力端相连接,省力机构包括丝杆,丝杆的外端套设有转动手柄,丝杆的内端插接在套管内,套管的另一端为与受力端活动连接的施力端,省力机构还包括驱动施力端后移复位的复位机构,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卷簧,当乘客用手使转动手柄正向旋转时,丝杆即可轴向前移,从而驱动车锁的受力端动作而开锁,当乘客用手使转动手柄反向旋转时,丝杆轴向后移,复位机构使施力端后移复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避免车门内部诸如复位弹簧之类内部结构的外露,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又有利于维持内开扳手开启力的稳定达标。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国的汽车制造技术正快速发展,我们知道,汽车的车门锁通常包括:中控锁控制键、设置在车门内的机械锁、用于内开的扳手式开门把手、用于外开的扳手式开门把手、设置在外开的扳手式开门把手的要是插孔等,其中的中控锁控制键设置在驾驶员座位旁侧,以方便驾驶员对车门的控制,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内乘客的非正常开门导致的危险。而内开的扳手式开门把手包括用以开启机械锁的内开扳手,由于车门通常包括外板、内板、内饰板,而机械锁设置在外板和内板之间的空隙内,内开扳手通常呈杠杆状,当乘客向内侧扳动内开扳手时,即可开启机械锁;当乘客松开内开扳手时,内开扳手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也就是说,内开扳手利用杠杆原理,从而可方便省力地打开机械锁。
[0003]但是现有的车锁结构仍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首先,当乘客向内侧扳动内开扳手以开启机械锁时,内开扳手会远离车门,从而使内部的复位弹簧外露,既影响美观和用户体验,又容易导致外部的灰尘、杂质进入到车门内而污染复位弹簧,长期使用后,复位弹簧极易因阻力增大而出现卡滞现象。其次,由于汽车的国标规定,车锁的开启力必须在15N

18N之间,因此,内开扳手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也就是说,根据杠杆原理,内开扳手必须具有一定的传动比,否则会导致内开扳手开锁时的开启力超标。一方面,过长的内开扳手会影响车内有效使用空间,另一方面,现有的复位弹簧通常为套设在转动轴上的扭簧,因此,在内开扳手开锁时,复位弹簧的阻力会线性递增,从而容易出现内开扳手开启力超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既可避免车门内部诸如复位弹簧之类内部结构的外露,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又有利于维持内开扳手开启力的稳定达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包括设置在车门内的车锁、用以驱动车锁的内开把手,所述车锁至少包括一个受力端,内开把手包括省力机构、所述受力端与省力机构的施力端相连接,所述省力机构包括丝杆,丝杆的外端套设有转动手柄,丝杆的内端插接在一端开口的套管内,套管的另一端为施力端,施力端与受力端活动连接,省力机构还包括驱动施力端后移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卷簧,需要在车内开启车锁时,乘客用手使转动手柄正向旋转时,丝杆即可轴向前移,从而驱动车锁的受力端动作而开锁,当乘客用手使转动手柄反向旋转时,丝杆轴向后移,复位机构使施力端后移复位。
[0006]本专利技术将现有的杠杆式内开扳手改成可转动的转动手柄,这样,需要开启车门时,可正向转动转动手柄,从而带动丝杆转动。当然,丝杆和转动手柄可通过正多边形结构形成插接,以便转动手柄向丝杆传递扭矩,并且可相对轴向移动。当丝杆转动时,即可轴向前移,从而推动车锁的受力端动作而开锁。由于车门上的机械师车锁结构本身属于现有技术,在
此不做进一步的描述。
[0007]需要重新锁门时,只需反向转动转动手柄,从而带动丝杆转动并轴向后移,从而带动车锁的受力端动作锁门。当松开转动手柄时,复位机构使施力端后移复位从而可避免施力端、受力端之间的配合间隙导致的震动噪音。
[0008]也就是说,无论开锁或者锁门,本专利技术只需转动转动手柄,从而可避免车门内部诸如复位弹簧之类内部结构的外露,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由于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卷簧,因此,在转动手柄一定的转动角度范围内,复位卷簧的弹力变化极小,进而有利于维持内开扳手开启力的稳定达标。
[0009]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手柄的内侧设有正六边形的插接孔,丝杆的外端为正六边形的插接段,插接段与插接孔形成间隙配合。
[0010]由于丝杆的外端为正六边形的插接段,并与转动手柄内侧的正六边形插接孔形成间隙配合,一方面,转动手柄可带动丝杆正反向转动,另一方面,丝杆可相对转动手柄轴向移动。
[0011]作为优选,丝杆的内端为圆柱形的配合段,所述套管包括两个轴向对半拼接的半管,在配合段设有定位凸起,在套管内设有定位环槽,当丝杆转动时,定位凸起在定位环槽内转动。
[0012]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使套管包括两个轴向对半拼接的半管,因此,可极大地方便在套管内形成定位环槽,并且方便丝杆配合段的定位凸起与套管定位环槽的配合装配,继而使丝杆可相对套管转动,并且丝杆可带动套管轴向移动。
[0013]作为优选,在半管的径向长边上设有半圆槽,在半圆槽的两侧设有插接槽和插接凸起,当两个半管拼接成套管时,两个半圆槽拼接成套管内孔,两个半管的插接凸起和插接槽相互对插而连接在一起,在两个半管插接形成的套管外面设有锁紧抱箍。
[0014]需要将两个半管拼接成一个套管时,只需使两个半管相对拼接,此时两个半管上的插接凸起和插接槽相互对插而连接在一起,然后在两个半管插接形成的套管外面再设置若干锁紧抱箍,即可得到牢固的套管,上述结构和装配方法极大地方便具有外凸的定位凸起之丝杆与具有内凹的定位环槽之套管之间的装配。
[0015]作为优选,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门内的卷筒,所述转动手柄内侧一体连接有位于卷筒内的转管,丝杆的外端间隙配合在所述转管内,所述卷筒内位于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丝杆螺母,转管与卷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管上套设有所述复位卷簧,复位卷簧的一端与转管相连接,复位卷簧的另一端与卷筒相连接,开锁后乘客松开转动手柄时,复位卷簧带动转动手柄反向旋转,继而带动丝杆轴向后移,此时的施力端后移复位。
[0016]可以理解的是,卷簧具有极大的允许变形量,因此,当我们轴向转动转动手柄开锁时,克服复位卷簧的弹力,而此时复位卷簧弹力的线性地增量极小,有利于维持开锁力的一致。当我们松开转动手柄时,复位卷簧则可带动转动手柄反向旋转,继而带动丝杆轴向后移,此时的施力端后移复位。也就是说,设置在转动手柄的转管与设置在车门内的卷筒之间的复位卷簧对转动手柄是一个转动扭矩,一方面有利于减小复位卷簧的变形量,另一方面可确保复位卷簧使转动手柄反向转动而复位。特别是,转管与卷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因此,既可确保转动手柄的准确定位和转动时的稳定性,又可避免丝杆成为悬臂梁结构。
[0017]作为优选,所述受力端包括一个驱动开口,所述施力端包括头小尾大的劈形头,所述劈形头位于驱动开口内,劈形头的斜面贴靠驱动开口一侧边,当乘客用手使转动手柄正向旋转时,丝杆轴向前移,劈形头的斜面挤压驱动开口侧边,从而驱动车锁的受力端动作而开锁;当乘客松开转动手柄时,丝杆轴向后移,劈形头的斜面离开驱动开口侧边,此时的受力端带动车锁复位。
[0018]当施力端轴向前移时,其头小尾大的劈形头即可挤压受力端的驱动开口侧边,从而驱动车锁的受力端动作而开锁;反之,当乘客松开转动手柄时,丝杆轴向后移,劈形头的斜面离开驱动开口侧边,此时的受力端带动车锁复位。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方案中,转动手柄一方面通过丝杆达到初步省力之功效,另一方面通过劈形头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包括设置在车门内的车锁、用以驱动车锁的内开把手,所述车锁至少包括一个受力端,内开把手包括省力机构、所述受力端与省力机构的施力端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省力机构包括丝杆,丝杆的外端套设有转动手柄,丝杆的内端插接在一端开口的套管内,套管的另一端为施力端,施力端与受力端活动连接,省力机构还包括驱动施力端后移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卷簧,需要在车内开启车锁时,乘客用手使转动手柄正向旋转时,丝杆即可轴向前移,从而驱动车锁的受力端动作而开锁,当乘客用手使转动手柄反向旋转时,丝杆轴向后移,复位机构使施力端后移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手柄的内侧设有正六边形的插接孔,丝杆的外端为正六边形的插接段,插接段与插接孔形成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其特征是,丝杆的内端为圆柱形的配合段,所述套管包括两个轴向对半拼接的半管,在配合段设有定位凸起,在套管内设有定位环槽,当丝杆转动时,定位凸起在定位环槽内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门锁内开结构,其特征是,在半管的径向长边上设有半圆槽,在半圆槽的两侧设有插接槽和插接凸起,当两个半管拼接成套管时,两个半圆槽拼接成套管内孔,两个半管的插接凸起和插接槽相互对插而连接在一起,在两个半管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饶聪超马永兴周栋
申请(专利权)人: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