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61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包括壳体本体,壳体安装件,所述壳体本体通过壳体安装件安装于汽车中控安装板骨架上,所述壳体本体一体连接有杯托组件安装部和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以及用于定位杯托组件安装部和/或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的定位组件;在触控面板壳体上一体连接杯托组件安装部和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及其定位结构,使周边零件随触控面板壳体定位面偏移,解决了在注塑冷却收缩后,尺寸较大的壳体出现定位尺寸的偏差,装配后与周边零件匹配间隙不均,导致局部匹配过盈,影响触摸面板振动反馈振感问题。影响触摸面板振动反馈振感问题。影响触摸面板振动反馈振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触摸面板开关壳体上安装定位结构(正装于安装板),一般为装线束后直接卡接装配汽车中控安装板骨架,尺寸较大(大于300mm)的壳体零件,注塑冷却收缩导致定位尺寸的变差,导致装配后与周边零件匹配间隙不均,出现局部匹配过盈的现象,影响触摸面板使用及振动反馈振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包括壳体本体,壳体安装件,所述壳体本体通过壳体安装件安装于汽车骨架上,所述壳体本体一体连接有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和杯托组件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和/或杯托组件安装部的定位组件。
[0005]所述壳体本体上还设置有固定、支撑其它零件导光体、启动/停止按键、EV/HEV/回馈拨钮、ECO/SPORT/车模式拨钮、音量滚轮、LENS、LENS支架、底座等的安装定位结构,实现产品总成集成多功能自动空调开关、A/C空调、关闭空调开关、EPB按键、变道盲区、车道偏离、自动泊车、倒车雷达、前除霜、左右滑门、托盘、尾门、警告灯、启动/停止、EV/HEV/回馈、ECO/SPORT/车模式切换、音量调节等,上述功能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实际需求自行设置。
[0006]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包括充电模块安装架,所述充电模块安装架位于壳体本体的一端,包括自壳体本体两侧延伸出的第一充电模块安装架和第二充电模块安装架。
[0007]所述充电模块安装架远离壳体本体的一端具有向上翘起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向上翘起的同时具有向外的倾斜角度。此处所述的“上”是指壳体本体远离汽车骨架的方向,所述的“外”是指第一杯托安装架和第二杯托安装架相互远离的方向。
[0008]所述杯托组件安装部包括杯托安装架,所述杯托安装架包括设置于壳体本体另一端的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与壳体本体一体连接。
[0009]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十字筋,所述十字筋由两块筋板交叉拼合而成,所述筋板中部一侧或两侧带有台阶,所述筋板的下端部两侧具有自上而下向中心线位置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十字筋用于与充电模块功能模块配合对其进行定位。
[0010]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卡块,所述定位卡块包括位于其根部的第一定位部和远离其根部(连接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或杯托组件安装部的一端)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上端面为封闭面,且第一定位槽的下端面为向下倾斜的第二倾斜面;
[0011]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交叉拼合,且第一定位板的下端部两侧具有自上而下向中心线位置倾斜的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二定位板下端部两侧具有向第一定位板位置倾斜的第四倾斜面。
[0012]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位于其上端部的第二定位槽和位于其下端面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上端面为封闭面,且第一定位槽的下端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
[0013]上述的“上”是指定位组件靠近无线充电模块安装架或杯托安装架的一端,“下”是指远离无线充电模块安装架或杯托安装架的方向,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汽车骨架的上方。
[0014]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上还设置有第一柔性缓冲结构;所述杯托组件安装部上还设置有第二柔性缓冲结构。所述第一柔性缓冲结构例如采用毛毡包覆或点状分布于壳体安装结构上既作为装配的旋转支点,又解决了支点与包护层硬接触摩擦刮伤包护层的问题;所述第二柔性缓冲结构解决了在壳体震动或按动时产生噪音的问题。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触控面板壳体上一体连接杯托组件安装部和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及其定位结构,使杯托组件、无线充电模块及其周边零件随触控面板壳体(大于300mm)定位面偏移,解决了在注塑冷却收缩后,尺寸较大(大于300mm)的壳体出现定位尺寸的偏差,装配后与周边零件匹配间隙不均,导致局部匹配过盈,影响触摸面板振动反馈振感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技术的范畴。
[0017]图1为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0]图4为实施例1安装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实施例1安装组件部分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1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中B处放大图;
[0024]图中,1

壳体本体,2

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21

充电模块安装架,22

安装脚,23

第一柔性缓冲结构,3

杯托组件安装部,31

杯托安装架,32

第二柔性缓冲结构,4

十字筋,41

筋板,42

台阶,43

第一倾斜面,5

定位卡块,51

第一定位部,511

第一定位槽,512

第二倾斜面,52

第二定位部,521

第一定位板,522

第二定位板,523

第四倾斜面,53

第一凸块,6

定位柱,61

第一定位孔,62

第二定位槽,7

定位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 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
”ꢀ
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 一一说明。
[0027]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包括壳体本体(1),壳体安装件,所述壳体本体(1)通过壳体安装件安装于汽车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一体连接有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2)和杯托组件安装部(3),以及用于固定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2)和/或杯托组件安装部(3)的定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安装部(2)包括充电模块安装架(21),所述充电模块安装架(21)位于壳体本体(1)的一端,包括自壳体本体(1)两侧延伸出的第一充电模块安装架和第二充电模块安装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安装架(21)远离壳体本体(1)的一端具有向上翘起的安装脚(22),所述安装脚(22)向上翘起的同时具有向外的倾斜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托组件安装部(3)包括杯托安装架(31),所述杯托安装架(31)包括设置于壳体本体(1)另一端的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与壳体本体(1)一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摸压力振动反馈面板壳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十字筋(4),所述十字筋(4)由两块筋板(41)交叉拼合而成,所述筋板(41)中部一侧或两侧带有台阶(42),所述筋板(41)的下端部两侧具有自上而下向其中心线位置倾斜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红杨登勇杨家袍林智周忠杰倪佑星方建中杨华金李志明周翔宇张深煌黄华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