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酸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740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磷酸制备装置,该制备装置包括溶磷装置、文氏管、稀酸泵、稀酸槽、加压装置、水合塔、循环酸泵、除膜器、冷凝装置、过滤装置、成品槽、尾气处理槽、尾气燃烧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化工产品的价值最高化、生产效率化和质量可控化,与现在生产体系融合好、利于生产体系改进,最终实现了流程简单、经济高效、自循环、排放少、精确配料。精确配料。精确配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酸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磷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磷酸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磷酸在常温下外观为无色透明或略带色稠状液体,比重1.69,易溶于水和醇,有腐蚀性,加热于 212℃时失水变成焦磷酸,继而变成偏磷酸。磷酸的凝固点21.1℃。正磷酸为最简单的含氧酸,其磷酸根为磷与氧结合构成的 PO4四面体。正磷酸有两种结晶,一为无水磷酸,是无色结晶性的固体(熔点42.35℃)极稳定,在350℃以下无氧化力,另一种为半水工业磷酸(熔点29.3℃)。纯净的磷酸结晶较慢,当磷酸中有杂质存在时,因杂质起了晶核的作用而迅速结晶,当含量超过100%时系统冰点又急剧下降。磷酸是个中等强度的三元酸, 它具有相当强的以氢结合的结构,故粘度很高。
[0003]因为磷化工的高污染、低利润的属性,现在我国大部分粗磷制造商都采用大量生产、批量销售的高能耗、低利润经营模式,经济效益既差、环境危害也大,同时许多产物没有高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0004]因此,市面上急需一种流程简单、经济高效、自循环、排放少、精确配料的磷酸制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流程简单、经济高效、自循环、排放少、精确配料的磷酸制备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磷酸制备装置,该制备装置包括溶磷装置、文氏管、稀酸泵、稀酸槽、加压装置、水合塔、循环酸泵、除膜器、冷凝装置、过滤装置、成品槽、尾气处理槽、尾气燃烧处理装置;
[0007]溶磷装置与原料黄磷相匹配,用于将黄磷加热成为液态;
[0008]液化后,溶磷装置出口与加压装置出口连接,将液化黄磷与空气混合加压后送入盛装酸液的水合塔;
[0009]水合塔的出料端分别与循环酸泵及文氏管连接,其中稀酸通入文氏管、浓酸通入循环酸泵;
[0010]文氏管将进入的稀酸通入稀酸槽中,再经稀酸泵分离,其中相对稀释的酸液回流文氏管、相对高浓的酸液经过除膜器处理后流入循环酸泵,过程中汽化部分通入尾气处理槽;
[0011]循环酸泵将浓稀酸混合调配成所需浓度,过程中汽化部分通入尾气处理槽,浓酸部分回流水合塔,合格部分经由冷凝装置冷凝后通过过滤装置滤除杂质固体,液态部分投入成品槽;
[0012]冷凝装置换热后汽化的气体通入尾气处理槽,经处理后通往尾气燃烧处理装置处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系统全盘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回收了生产体系能源,且所有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气、废水、粉尘、固体废渣均没有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内,而是在本技术的体系内循环再利用直至成为无价值废弃物,再将无价值废弃物统一处理后再向外界循环系统排放,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等质原料对应的排放量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极大地减轻了。
[0015](2)本技术将矿物、化工、热力学综合应用,既达到了对固体物料的最大化应用,又实现了化工产品的价值最高化、生产效率化和质量可控化,还实现了热能循环利用减少了整个反应系统的能耗,因此本技术的物效比、能效比均是明显优于现有技术的。
[0016](3)在本技术的设计环节中,实际上对现有成熟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对应的设备调整不大,主要是工艺方法上的改进和部分设备的增置(比如催化裂解和收集气体的装置),与现在生产体系融合好、利于生产体系改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溶磷装置1、文氏管2、稀酸泵3、稀酸槽4、加压装置5、水合塔6、循环酸泵7、除膜器8、冷凝装置9、过滤装置10、成品槽11、尾气处理槽12、尾气燃烧处理装置13。
实施方式实施例
[0019]一种如图1所示的磷酸制备装置,该制备装置包括溶磷装置1、文氏管2、稀酸泵3、稀酸槽4、加压装置5、水合塔6、循环酸泵7、除膜器8、冷凝装置9、过滤装置10、成品槽11、尾气处理槽12、尾气燃烧处理装置13;
[0020]溶磷装置1与原料黄磷相匹配,用于将黄磷加热成为液态;
[0021]液化后,溶磷装置1出口与加压装置5出口连接,将液化黄磷与空气混合加压后送入盛装酸液的水合塔6;
[0022]水合塔6的出料端分别与循环酸泵7及文氏管2连接,其中稀酸通入文氏管2、浓酸通入循环酸泵7;
[0023]文氏管2将进入的稀酸通入稀酸槽4中,再经稀酸泵3分离,其中相对稀释的酸液回流文氏管2、相对高浓的酸液经过除膜器8处理后流入循环酸泵7,过程中汽化部分通入尾气处理槽12;
[0024]循环酸泵将浓稀酸混合调配成所需浓度,过程中汽化部分通入尾气处理槽12,浓酸部分回流水合塔6,合格部分经由冷凝装置9冷凝后通过过滤装置10滤除杂质固体,液态部分投入成品槽11;
[0025]冷凝装置9换热后汽化的气体通入尾气处理槽12,经处理后通往尾气燃烧处理装置13处理。
[0026]根据本实施例的设备,除了实现化工产品的价值最高化、生产效率化和质量可控化,还与现在生产体系融合好、利于生产体系改进,最终实现了流程简单、经济高效、自循
环、排放少、精确配料。
[002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仅为了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酸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备装置包括溶磷装置(1)、文氏管(2)、稀酸泵(3)、稀酸槽(4)、加压装置(5)、水合塔(6)、循环酸泵(7)、除膜器(8)、冷凝装置(9)、过滤装置(10)、成品槽(11)、尾气处理槽(12)、尾气燃烧处理装置(13);溶磷装置(1)与原料黄磷相匹配;溶磷装置(1)出口与加压装置(5)出口连接,两者共同连接水合塔(6)的进料端;水合塔(6)的出料端分别与循环酸泵(7)及文氏管(2)连接;文氏管(2)出口端与稀酸槽(4)连接,稀酸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黄政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福泉川东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