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热能回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634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热能回收机构,包括燃气内燃机、热能回收系统、排气处理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内循环水泵、冷却器、水温调节支路、缸套、控制阀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排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一尾气处理器、第二尾气处理器、第二换热器和消声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温控三通阀,新增水温调节支路,减少低温差介质之间换热造成热能的浪费,降低冷却器工作温度,避免冷却液性能损耗,控制电动调节阀对冷却后的环液进行温差补偿,使进入燃气内燃机中循环液的温度符合其最佳的工作温度。将外循环供暖回水或冷水引入第二换热器,实现高温差介质之间换热,提高换热效率,也可根据需求实现小温差换热。热。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热能回收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热电联产
,具体为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热能回收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热电联产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主要是利用天然气、沼气或煤层气等可燃气体燃烧做功发电,并将燃烧后的余热进行回收,以用来制冷、供暖、生产热水或蒸汽。与常规能源供应系统相比,具有综合效率高、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经济性良好等优点。
[0003]燃气内燃机是燃气热电联产系统的主要动力装置之一,为了提高燃气内燃机的输出动力,大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器进行进气增压,即燃气内燃机为涡轮增压型燃气内燃机。针对涡轮增压型燃气内燃机热电联产系统的余热的利用,主要是供暖和生产热水。
[0004]目前针对预热回收的案例有很多,不仅做到回收燃气内燃机的内燃机缸套的热量和经过废气涡轮增压器后的烟气的部分热量,而且经过废气涡轮增压器增压的可燃气体的热量也得到回收利用,且兼顾了环境排放要求,对排放出的烟气进行净化,使经过处理后的气体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符合法规规定的气体排放物的排放要求。
[0005]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CN209308855U公开了一种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包括:发电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和热能回收系统;其中,进气系统与发电系统的进气口相连接,以向发电系统输送可燃气体;排气系统与发电系统的出气口相连接,以将发电系统产生的烟气排出,其中排气系统加装了烟气催化器;热能回收系统分别与发电系统、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相连接,在回收发电系统的热量、可燃气体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同时进化排出的烟气;但上述热电联产机组中位于第一换热器与冷却器之间的温控三通阀,将经过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的循环液与未经过换热的循环夜混合,使温度再次升高的循环液经过冷却器再次进行冷却,然后供给至燃气内燃机,流程相对繁琐,且低温差介质之间的换热造成热能利用不充分的同时升高了冷却器的工作温度,造成冷却液的性能浪费不利于冷却器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程相对简单,减少低温差介质之间的换热造成热能的浪费,降低冷却器的工作温度,避免冷却液性能的损耗有利于冷却器稳定工作方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热能回收机构,包括燃气内燃机、热能回收系统、排气处理系统,所述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内循环水泵、冷却器、水温调节支路、位于所述燃气内燃机中的缸套、控制阀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所述内循环水泵与所述冷却器相连,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缸套相连,所述缸套通过所述控制阀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内循环水泵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排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一尾气处理器、第二尾气处理器、第二换热器和消声器,所述燃气内燃
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尾气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中设有多个换热组件,且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控制阀组的对应阀门相连,所述第一尾气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尾气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尾气处理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消声器相连,所述水温调节支路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阀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缸套之间的管路上,用于调节进入所述燃气内燃机中的循环液的温度。
[0009]优选的,所述水温调节支路包括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位于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缸套之间的管路上,用来采集进入所述燃气内燃机中循环液的温度。
[0010]优选的,所述水温调节支路还包括电动调节阀,所述电动调节阀安装在所述水温调节支路上,连接主控单元根据所述水温传感器反馈的温度调节所述电动调节阀的开启角度,以控制进入所述燃气内燃机中的循环液的温度。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器与第一管路相连,用于将外循环供暖回水或冷水引入所述第二换热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三管路相连,用于将外循环供暖回水或冷水引入所述第一换热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器与第二管路相连,用于将第二换热器的热能引向外循环供暖供水或热水。
[0014]优选的,所述消声器为阻性消声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尾气处理器是氧化催化器,所述第二尾气处理器是选择性催化还原器。
[0016]优选的,所述控制阀组的阀门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三换热器换热组件的数量。
[0017]优选的,所述机构还包括发电机,且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燃气内燃机相连。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热能回收系统的温控三通阀,新增水温调节支路,水温调节支路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阀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缸套之间的管路上,经过第一换热器的循环液通过内循环水泵时将不再二次换热升温,减少低温差介质之间的换热造成热能的浪费,降低冷却器的工作温度,避免冷却液性能的损耗,经过冷却器的循环液进入燃气内燃机前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循环液的温度进行采集,采集的信息反馈到连接的主控单元(如PLC控制器),与主控单元根据预设程序对比,从而判断进入燃气内燃机中循环液的温度是否符合燃气内燃机的最佳工作标准,如低于工作标准则再由主控单元调节电动调节阀开启的角度控制未经换热的循环液对冷却后循环液进行温差补偿,使进入燃气内燃机中循环液的温度符合其最佳的工作温度。
[0020]循环液在由冷却器输出后的温度能够被采集,如果符合燃气内燃机使用温度,则直接进入到燃气内燃机,如果不符合可以根据水温调节支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调节步骤相对简洁方便。
[0021]本技术将外循环供暖回水或冷水引入第二换热器,因为第一尾气处理器是氧化催化器,最优工作温度区间为150℃

350℃,第二尾气处理器是选择性催化还原器,最优工作温度区间为225℃

400℃,所以经过第二换热器的烟气温度在225℃

350℃,外循环供暖回水或冷水与之换热,实现高温差工质之间换热,提高换热效率,也可根据需求关闭外循
环供暖回水或冷水实现小温差换热。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热电联产机组热能回收机构的示意图。
[0023]图中:1燃气内燃机、2水温传感器、3电动调节阀、4冷却器、5内循环水泵、6第一换热器、7发电机、8缸套、9控制阀组、10第三换热器、11第一尾气处理器、12第二尾气处理器、13第二换热器、14消声器、15第一管路、16第二管路、17第三管路、18水温调节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热能回收机构,包括燃气内燃机(1)、热能回收系统、排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内循环水泵(5)、冷却器(4)、水温调节支路(18)、位于所述燃气内燃机(1)中的缸套(8)、控制阀组(9)、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13),其中所述内循环水泵(5)与所述冷却器(4)相连,所述冷却器(4)与所述缸套(8)相连,所述缸套(8)通过所述控制阀组(9)与所述第一换热器(6)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6)与所述内循环水泵(5)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6)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3)相连,所述排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三换热器(10)、第一尾气处理器(11)、第二尾气处理器(12)、第二换热器(13)和消声器(14),所述燃气内燃机(1)的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10)与所述第一尾气处理器(11)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10)中设有多个换热组件,且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控制阀组(9)的对应阀门相连,所述第一尾气处理器(11)与所述第二尾气处理器(12)相连,所述第二尾气处理器(12)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3)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13)与所述消声器(14)相连,所述水温调节支路(18)一端连接到所述控制阀组(9)与所述第一换热器(6)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却器(4)与所述缸套(8)之间的管路上,用于调节进入所述燃气内燃机(1)中的循环液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热能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调节支路(18)包括水温传感器(2),所述水温传感器(2)位于所述冷却器(4)与所述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杰李华李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西区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