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421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在锅炉的前端设置了双低氮燃烧系统,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热量供给;并且,双低氮燃烧系统的再循环烟管从锅炉的后端的排烟管连通出来,实现了烟气的再循环燃烧,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低氮排放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蒸汽锅炉,采用一台低氮燃烧器形成的低氮燃烧系统,氮氧化物排放量较高。
[0003]而且,传统的低氮燃烧系统也只能应用于火管饱和蒸汽锅炉或者水管蒸汽锅炉。然而针对过热蒸汽锅炉系统,由于要求产出的蒸汽温度高达300℃,导致锅炉内部温度高于普通蒸汽锅炉的内部温度,从而影响蒸汽转化率的提高,也成为氮氧化物排放量的降低的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从而在炉内高温环境下,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克服现有过热蒸汽过滤系统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难以降低的困难。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包括:
[0006]一锅炉本体,具有一内腔;锅炉本体具有前端和后端;
[0007]一烟箱,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前端;
[0008]一过热器,设置于所述烟箱上方;
[0009]一排烟管,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后端;
[0010]第一低氮燃烧系统,具有第一低氮燃烧器、第一风机和第一再循环烟管;
[0011]第一低氮燃烧器,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前端并且伸入到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中;第一低氮燃烧器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燃烧单元和第一喷火口;第一喷火口伸入到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中;气体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到第一燃烧单元进行燃烧,然后从第一喷火口喷出火焰;
[0012]*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低氮燃烧器的第一进风口处;
[0013]*第一再循环烟管,其一端与所述排烟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
[0014]第二低氮燃烧系统,具有第二低氮燃烧器、第二风机和第二再循环烟管;
[0015]*第二低氮燃烧器,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前端并且伸入到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中;第二低氮燃烧器具有第二进风口、第二燃烧单元和第二喷火口;第二喷火口伸入到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中;气体从第二进风口进入到第二燃烧单元进行燃烧,然后从第二喷火口喷出火焰;
[0016]*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低氮燃烧器的第二进风口处;其中,
[0017]所述第一低氮燃烧器与所述第二低氮燃烧器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
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两侧外部;第一再循环烟管连接所述第一风机而设置于与第一风机相同的一侧,第二再循环烟管连接所述第二风机而设置于第二风机相同的一侧。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二风机具有第二出风口和第四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具有第一倾斜分段和与第一倾斜分段连接的第一水平分段,第一倾斜分段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一水平分段连接第一出风口;第二管道具有第二倾斜分段和与第二倾斜分段连接的第二水平分段,第二倾斜分段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水平分段与所述第三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水平分段与所述第四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垂直。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分别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中心轴的两侧,且呈对称结构。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进风口连通第一进风管道,所述第四进风口连通第二进风管道;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烟气进风口;所述第一烟气进风口连接所述第一再循环烟管;所述第二进风管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烟气进风口;所述第二烟气进风口连接所述第二再循环烟管。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再循环烟管与所述第一烟气进风口连接的部分呈竖直状态;所述第二再循环烟管与所述第二烟气进风口连接的部分呈竖直状态。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烟气进风口连接有第一烟气进风管,第一烟气进风管与第一进风管道的进风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烟气进风口连接有第二烟气进风管,第二烟气进风管与第二进风管道的进风方向相互垂直。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外端开口暴露于空气中;所述第二进风管道的外端开口暴露于空气中。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再循环烟管的径向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外端开口的径向面积;所述第二再循环烟管的径向面积小于第二进风管道的外端开口的径向面积。
[0027]本技术的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在锅炉的前端设置了双低氮燃烧系统,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热量供给;并且,双低氮燃烧系统的再循环烟管从锅炉的后端的排烟管连通出来,实现了烟气的再循环燃烧,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量。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2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且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达到辅助说明本实施例的目的。
[0033]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包括:
[0034]一锅炉本体00,如图3所示,具有一内腔00;锅炉本体00具有前端和后端;
[0035]一烟箱02,设置于锅炉本体00前端;
[0036]一过热器03,设置于烟箱02上方;
[0037]一排烟管04,设置于锅炉本体00的后端;
[0038]第一低氮燃烧系统,具有第一低氮燃烧器401、第一风机501和第一再循环烟管601;
[0039]第一低氮燃烧器401,如图3所示,设置于锅炉本体00的前端并且伸入到锅炉本体00的内腔01中;第一低氮燃烧器401具有第一进风口4011、第一燃烧单元4012和第一喷火口4013;第一喷火口4013伸入到锅炉本体00的内腔01中;气体从第一进风口4011进入到第一燃烧单元4012进行燃烧,然后从第一喷火口4013喷出火焰。
[0040]*第一风机501,设置于低氮燃烧器401的第一进风口4011处;
[0041]*第一再循环烟管601,其一端与排烟管04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风机501连接;
[0042]第二低氮燃烧系统,具有第二低氮燃烧器402、第二风机502和第二再循环烟管602;
[0043]*第二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锅炉本体,具有一内腔;锅炉本体具有前端和后端;一烟箱,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前端;一过热器,设置于所述烟箱上方;一排烟管,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后端;第一低氮燃烧系统,具有第一低氮燃烧器、第一风机和第一再循环烟管;第一低氮燃烧器,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前端并且伸入到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中;第一低氮燃烧器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燃烧单元和第一喷火口;第一喷火口伸入到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中;气体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到第一燃烧单元进行燃烧,然后从第一喷火口喷出火焰;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低氮燃烧器的第一进风口处;第一再循环烟管,其一端与所述排烟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第二低氮燃烧系统,具有第二低氮燃烧器、第二风机和第二再循环烟管;第二低氮燃烧器,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前端并且伸入到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中;第二低氮燃烧器具有第二进风口、第二燃烧单元和第二喷火口;第二喷火口伸入到所述锅炉本体的内腔中;气体从第二进风口进入到第二燃烧单元进行燃烧,然后从第二喷火口喷出火焰;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低氮燃烧器的第二进风口处;其中,所述第一低氮燃烧器与所述第二低氮燃烧器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的两侧外部;第一再循环烟管连接所述第一风机而设置于与第一风机相同的一侧,第二再循环烟管连接所述第二风机而设置于第二风机相同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二风机具有第二出风口和第四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低氮燃烧系统的过热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管道具有第一倾斜分段和与第一倾斜分段连接的第一水平分段,第一倾斜分段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嘉鼎汤润泽左国防王垚周学志马兰香王昊陈勇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西区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