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余能利用系统、方法和船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余能余热
,尤指船舶余能利用系统、船舶余能利用方法及船舶。
技术介绍
[0002]一、国际国内航运环保新背景
[0003]1)
[0004]由于水运的“吨公里”(或吨海里,下同)运费和“吨公里”碳排放的优势,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国内贸易运输。与此同时,中国的航运企业也承载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船舶的各种节能减排措施,将比过去更有时代意义。
[0005]2)强制执行的国际公约性质的新法规的生效
[0006]国际海事组织(IMO)将于2023年1月1日生效的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碳强度指标等级(CII)等航运业减排短期措施。届时不满足最新规定的船舶,就不能获得国际航行的资格。据IMO统计,现有国际航行且总吨大于等于400总吨的船舶中,至少有40%不满足上述要求。这些不满足的船舶,要采取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才能继续得到船旗国政府授权颁发的证书。可以预见,造船和航运业未来将面对愈加严苛的环保正常压力。
[0007]3)船舶燃料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船舶余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能收集与汽化装置,连通船舶各功能系统,以对包括废气、蒸汽尾汽、废气尾汽混合气及换热水在内的余能载体进行收集,并利用收集的余能将余能载体中的水和/或外部补充的海水进行汽化,产生更高温度和压力的废气蒸汽混合汽;混合汽供给装置,为依据船舶特定系统的用能需求,对所述废气蒸汽混合汽进行升温升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余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能收集与汽化装置包括余能收集罐和设于余能收集罐上游的多条并联流道,所述并联流道包括至少一高温废气汇集流道、一废气尾汽汇集流道及一换热暖水汇集流道,所述换热暖水汇集流道旁通有补水流道,所述补水流道连通外部海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余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能收集罐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布设有若干喷淋管,任意所述喷淋管与换热暖水汇集流道和/或补水流道连通,以对船舶换热设备与热井产生的热水和外部补充的海水进行雾化;和/或,所述余能收集罐的内部设有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分别连通高温废气汇集流道和废气尾汽汇集流道,以分别对船舶动力系统和船舶锅炉系统产生的高温废气及船舶蒸汽系统产生的蒸汽尾汽与废气尾汽混合气进行均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余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废气汇集流道与集气管相连,所述集气管分别与连通船舶各动力系统的废气收集管相连,各所述废气收集管均通过三通阀与外排的烟囱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余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汽供给装置包括蒸汽压缩机和加压罐,所述蒸汽压缩机设于余能收集罐与加压罐之间的连通流道上,所述加压罐的下游设有多条并联流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义刚,孙茂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锱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