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13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其包括传递轴以及抗扭地套设在传递轴上的输入齿轮,输入齿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第一本体,其抗扭地套设在传递轴上;第二本体,其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弹性件,其配置为在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期间被挤压变形,使得动力扭矩经由弹性件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传递;以及止动部,其设置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上,止动部设置为使得在弹性件到达预定的压缩尺寸时限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相互转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机构可以借助于弹性件来抑制因动力扭矩传递导致齿轮往复敲击产生的噪音,并且可以借助于止动部来防止弹性件被压缩至不能继续提供弹性特性的状态。继续提供弹性特性的状态。继续提供弹性特性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用在混合动力变速器中的动力传递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DHT),是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本质上借助于电驱动来实现其功能,藉此使内燃机在电驱动的支持下在其功率范围内更加精确的运行。
[000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变速器中的一部分动力传递机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动力传递机构10

包括传递轴1

以及设置在传递轴1

上的输入齿轮2

和输出齿轮3

。传递轴1

可以经由轴承(例如,在图1中由附图标记4

和5

标示)可转动地安装在混合动力变速器的外壳(未示出)上。输入齿轮2

可以与电机的输出轴(未示出)齿轮啮合,以接收来自电机的动力扭矩。输入齿轮2

抗扭地套设在传递轴1

上,同时输出齿轮3

也抗扭地套设在传递轴1

上,由此动力可以从输入齿轮2

经由传递轴1

传递到输出齿轮3

,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
[0004]但是,在对具有上述动力传递机构

的变速器进行整车测试时发现,在节气门部分打开的驱动条件下,DHT变速器内部的输入齿轮2

附近(即1档区域)发现了嘎嘎的噪声。经研究发现,产生这种噪音的原因在于,输入齿轮2

和电机输出轴的齿轮是间隙啮合的,同时电机转子转动惯量较大但响应慢,由此导致输入齿轮2

和电机输出轴齿轮啮合时往复敲击,从而产生了噪音。
[0005]因此,期望提出一种能够抑制噪音的动力传递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能够抑制因动力扭矩传递导致齿轮往复敲击产生的噪音。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其包括传递轴以及抗扭地套设在传递轴上的输入齿轮,输入齿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第一本体,其抗扭地套设在传递轴上;第二本体,其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弹性件,其被配置为在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期间被挤压变形,使得动力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传递;以及止动部,其设置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上,止动部设置为使得在弹性件到达预定的压缩尺寸时限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相互转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弹性件容纳在形成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的容置槽内,容置槽由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半槽和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半槽形成,容置槽基本上沿动力传递机构的周向延伸,在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转动期间,弹性件因其一端压靠在第一半槽的槽壁上而另一端压靠在第二半槽的槽壁上而被压缩。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其中两个以上弹性件沿着
动力传递机构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地设置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并且相应地,容置槽的数量与弹性件的数量相匹配,其中相应的容置槽沿着动力传递机构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地形成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止动部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中的一者上的止动槽以及设置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中的另一者上的止动凸起,止动凸起容纳于止动槽,并且止动凸起能够在弹性件到达预定的压缩尺寸之前在止动槽中发生周向运动,而在弹性件到达预定的压缩尺寸时与止动槽的侧壁相抵靠,优选是与止动槽的周向侧壁相抵靠。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止动部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包括弹性材料,止动凸起包括突出于第一本体的限位部和自限位部朝向第二本体延伸的限位销,缓冲件套设在限位销上,缓冲件的周向尺寸大于限位部的周向尺寸。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缓冲件包括固持部和弹性部,固持部与限位销配合,弹性部位于固持部的外侧并能够在受到压缩时发生弹性变形。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弹性部包括环状部和连接于环状部的径向内侧的内延部,内延部大体上沿缓冲件的周向延伸并且界定出固持部,并且内延部与环状部沿缓冲件的径向间隔设置;或者
[0014]弹性部包括环状部和连接于环状部的径向外侧的外延部,环状部围绕固持部设置,外延部基本上沿缓冲件的周向延伸,并且外延部与环状部沿缓冲件的径向间隔设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缓冲件的弹性材料包括橡胶或塑料。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动力传递机构进一步包括轴承,轴承沿动力传递机构的径向夹设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使得第二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第一本体上形成有用于抵靠轴承的内圈的台阶部,第二本体上形成有用于抵靠轴承的外圈的突起部,轴承沿动力传递机构的轴向夹置在第一本体的台阶部与第二本体的突起部之间。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第一本体包括底座部和自底座部朝向动力传递机构的径向外侧延伸的连接部,第二本体包括沿动力传递机构的轴向与连接部相对设置以共同夹置弹性件的抵靠部以及设置在抵靠部的径向外侧的凸缘部,凸缘部沿动力传递机构的轴向延伸以覆盖连接部的外周缘的至少一部分。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第二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抵靠部的径向内侧的支撑部,支撑部沿动力传递机构的轴向延伸,以部分地伸入到形成于第一本体的连接部上的凹槽中。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弹性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弹性部件选自直线螺旋弹簧、弧形螺旋弹簧或橡胶弹簧。优选地,弹性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以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布置,每个弹性部件为直线螺旋弹簧、弧形螺旋弹簧或橡胶弹簧。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不发生相对转动的初始状态时,止动凸起在周向方向上位于止动槽的中间位置。
[0022]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动力传递机构,通过在输入齿轮的两个单独设置的分体之间设置弹性件,来抑制因动力扭矩传递导致齿轮往复敲击产生的噪音。同时,为了避免弹性件被压缩至不能继续提供弹性特性的状态,可以在两个分体之间设置止动件,止动
件的设置可以使两个分体实现同步传动,以最终实现动力扭矩的刚性传递。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24]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递机构(10),其包括传递轴(1)以及抗扭地套设在所述传递轴(1)上的输入齿轮(2),所述输入齿轮(2)包括主体(20),所述主体(20)包括:第一本体(21),其抗扭地套设在所述传递轴(1)上;第二本体(22),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21)转动;以及弹性件(23),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本体(22)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21)转动期间被挤压变形,使得动力扭矩经由所述弹性件(23)在所述第一本体(21)与所述第二本体(22)之间传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0)还包括止动部(25),所述止动部(25)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1)与所述第二本体(22)上,所述止动部(25)设置为使得在所述弹性件(23)到达预定的压缩尺寸时限制所述第一本体(21)与所述第二本体(22)的相互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3)容纳在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21)和所述第二本体(22)上的容置槽(P)内,所述容置槽(P)由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1)上的第一半槽(21A)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22)上的第二半槽(22A)形成,所述容置槽(P)基本上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0)的周向延伸,在所述第二本体(22)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21)转动期间,所述弹性件(23)因其一端压靠在所述第一半槽(21A)的槽壁上、另一端压靠在所述第二半槽(22A)的槽壁上而被压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其中两个以上所述弹性件(23)沿着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0)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1)和所述第二本体(22)之间,并且相应地,所述容置槽(P)的数量与所述弹性件(23)的数量相匹配,其中所述容置槽(P)沿着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0)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地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21)和所述第二本体(2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25)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1)与所述第二本体(22)中的一者上的止动凸起(25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1)与所述第二本体(22)中的另一者上的止动槽(252),所述止动凸起(251)容纳于所述止动槽(252),并且所述止动凸起(251)能够在所述弹性件(23)到达所述预定的压缩尺寸之前在所述止动槽(252)中发生周向运动,而在所述弹性件(23)到达所述预定的压缩尺寸时与所述止动槽(252)的侧壁相抵靠,优选是与所述止动槽(252)的周向侧壁相抵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25)还包括缓冲件(253,2531,2532),所述缓冲件(253)包括弹性材料,所述止动凸起(251)包括突出于所述第一本体(21)的限位部(251A)和自所述限位部(251A)朝向所述第二本体(22)延伸的限位销(251B),所述缓冲件(253,2531,2532)套设在所述限位销(251B)上,所述缓冲件(253,2531,2532)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限位部(251A)的周向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253,2531,2532)包括固持部(253A,2531A,2532A)和弹性部(253B,2531B,2532B),所述固持部(253A,2531A,2532A)与所述限位销(251B)配合,所述弹性部(253B,
2531B,2532B)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臻颜克志宋义夏天雷梁小立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