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51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包括:升降平台、液压控制系统和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的工作端与升降平台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设置在升降平台底面,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油路与升降液压缸的油路连通;所述升降液压缸底端设置有能够自锁的超重脚轮,所述升降平台长度方向的端部转动设置有斜坡平台,所述斜坡平台远离升降平台的端部与地面接触。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升降液压缸工作,从而实现升降平台高度的自动调节,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货箱使用需求;通过可自锁的超重脚轮能够实现平台整体的移动和固定,能够满足不同使用位置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装卸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仓储作业环节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即是如何安全、快速的把车厢内的货物卸至库房内,或是将库房内的货物装至车厢内。装卸平台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装卸平台是与叉车配合使用的货物装卸专用辅助设备,借助平台,叉车能直接从地面驶入货车的车厢内部进行批量装卸作业。
[0003]因装卸货物的货车的大小和型号不一样,其货箱的高度也不一样,需要根据货车货箱高度进行装卸平台的高度调节。现有的装卸平台需要人工进行高低调整,调节费时费力;且平台的立柱均打桩在地面上,一旦因库房更换或是想调整平台位置时,极其的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能够实现平台高度的自动调整,且能够实现平台整体的移动和固定,满足不同使用位置需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包括:
[0007]升降平台、液压控制系统和升降液压缸;
[0008]所述升降液压缸的工作端与升降平台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设置在升降平台底面,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油路与升降液压缸的油路连通;
[0009]所述升降液压缸底端设置有能够自锁的超重脚轮,所述升降平台长度方向的端部转动设置有斜坡平台,所述斜坡平台远离升降平台的端部与地面接触。
[0010]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平台底面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第一辅助支撑柱,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设置在升降液压缸一侧,且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底端设置有第一滑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包括方形底管和方形顶管,所述方形顶管上端与升降平台底面连接,所述方形顶管插入方形底管内部,所述方形底管底端与第一滑轮连接,所述方形顶管侧面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调高插孔,所述方形底管侧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一调高插孔相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调高插孔插接配合的销轴。
[0012]作为优选,所述方形顶管外侧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调高插孔,所述方形底管外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二调高插孔相对应;所述第二调高插孔与第一调高插孔分别设置在方形顶管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且所述第二调高插孔与第一调高插孔错位分布。
[0013]作为优选,所述斜坡平台底面转动设置有第二辅助支撑柱,所述第二辅助支撑柱的结构与第一辅助支撑柱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辅助支撑柱底端设置有第一滑轮。
[0014]作为优选,所述斜坡平台远离升降平台的端部设置有通槽,该通槽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与地面接触。
[0015]作为优选,所述斜坡平台远离升降平台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三角垫板,所述三角垫板与地面接触,所述三角垫板设置有两块且分别对应叉车的车轮。
[0016]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平台表面、斜坡平台表面以及三角垫板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凸棱。
[0017]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平台和斜坡平台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护栏;
[0018]其中,所述升降平台和斜坡平台表面均转动设置有防护轴,所述防护轴与护栏一一对应,且所述防护轴设置在护栏内侧。
[0019]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平台远离斜坡平台的端部转动设置有舌板,所述舌板底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升降平台底面转动设置有调节液压缸,所述调节液压缸的输出端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液压缸的油路与液压控制系统的油路连通。
[0020]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的上述方案,通过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升降液压缸工作,从而实现升降平台高度的自动调节,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货箱使用需求;
[0022]2、本技术的上述方案,通过可自锁的超重脚轮能够实现平台整体的移动和固定,能够满足不同使用位置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辅助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舌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1、升降平台;2、升降液压缸;3、超重脚轮;4、第一辅助支撑柱;401、方形底管;402、第一定位孔;403、销轴;404、方形顶管;405、第一调高插孔;406、第二调高插孔;407、第二定位孔;5、第一滑轮;6、液压控制系统;7、第二辅助支撑柱;8、斜坡平台;9、三角垫板;10、第二滑轮;11、护栏;12、防护轴;13、舌板;14、调节液压缸;1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包括:
[0034]升降平台1、液压控制系统6和升降液压缸2;
[0035]升降液压缸2的工作端与升降平台1的底面相连接,液压控制系统6设置在升降平台1底面,液压控制系统6的油路与升降液压缸2的油路连通,其中,升降液压缸2设置有五根,其中四根设置在升降平台1底面四角处,另一根设置在升降平台1底面中心处,五根升降液压缸2同步运行;其中,液压控制系统6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0036]升降液压缸2底端设置有能够自锁的超重脚轮3,升降平台1长度方向的端部转动设置有斜坡平台8,斜坡平台8远离升降平台1的端部与地面接触。
[0037]通过液压控制系统6控制升降液压缸2工作,通过升降液压缸2带动升降平台1升降,从而实现升降平台1的自动升降,升降调节操作简单便捷,节约时间,通过实现升降平台1的高度调节,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货箱的卸货需求;通过能够自锁的超重脚轮3,能够实现升降平台1的整体移动,从而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升降平台1的位置调节,使用灵活。
[003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升降平台1底面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第一辅助支撑柱4,第一辅助支撑柱4设置在升降液压缸2一侧,且第一辅助支撑柱4底端设置有第一滑轮5,通过设置第一辅助支撑柱4能够对升降平台1进行辅助支撑,预防升降液压缸2突然失效造成升降平台1降落,保证使用安全。
[0039]第一辅助支撑柱4包括方形底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平台(1)、液压控制系统(6)和升降液压缸(2);所述升降液压缸(2)的工作端与升降平台(1)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液压控制系统(6)设置在升降平台(1)底面,所述液压控制系统(6)的油路与升降液压缸(2)的油路连通;所述升降液压缸(2)底端设置有能够自锁的超重脚轮(3),所述升降平台(1)长度方向的端部转动设置有斜坡平台(8),所述斜坡平台(8)远离升降平台(1)的端部与地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1)底面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第一辅助支撑柱(4),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4)设置在升降液压缸(2)一侧,且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4)底端设置有第一滑轮(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支撑柱(4)包括方形底管(401)和方形顶管(404),所述方形顶管(404)上端与升降平台(1)底面连接,所述方形顶管(404)插入方形底管(401)内部,所述方形底管(401)底端与第一滑轮(5)连接,所述方形顶管(404)侧面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调高插孔(405),所述方形底管(401)侧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402),所述第一定位孔(402)与第一调高插孔(405)相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402)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调高插孔(405)插接配合的销轴(4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的电动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顶管(404)外侧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调高插孔(406),所述方形底管(401)外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07),所述第二定位孔(407)与第二调高插孔(406)相对应;所述第二调高插孔(406)与第一调高插孔(405)分别设置在方形顶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莹白德丰田文强姜书飞李纬国里永泽单爽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物流长春陆顺储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