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94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所述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包括:与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桥;与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支撑桥;第二支撑桥与第一支撑桥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桥与所述第一支撑桥之间相距预设距离;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接触连接,被运输车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桥和所述第二支撑桥进入所述运输车车厢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实现了登车桥的可重复拆装,减小了登车桥的体积和重量,使得登车桥便于运输车的携带,提高了登车桥的便捷性。桥的便捷性。桥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


[0001]本技术涉及登车桥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登车桥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汽车的整车物流领域,弥补了运输车的车厢和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使被运输的车辆能顺利驶入运输车的车厢内。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登车桥虽然可满足登车需求,但是体积和重量较大,且为一体式结构,不能重复拆装,无法随运输车携带,降低了登车桥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解决了现有登车桥的体积大、重量大,且不能重复拆装,无法随运输车携带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包括:
[0006]与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桥;
[0007]与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支撑桥;
[0008]所述第二支撑桥与所述第一支撑桥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桥与所述第一支撑桥之间相距预设距离;
[0009]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接触连接,被运输车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桥和所述第二支撑桥进入所述运输车车厢内。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桥包括:
[0011]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一支撑凳;
[001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凳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地面接触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桥还包括:
[0014]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铰接的第一尾板。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凳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卡板,且两个相对的卡板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0016]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起圆柱;
[0017]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起圆柱;
[0018]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圆柱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0019]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凸起圆柱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
[0021]可选的,所述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还包括:
[0022]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件;
[0023]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卡接。
[0024]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0025]第一连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T”型结构的第二连接板;
[0026]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卡接。
[0027]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0028]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凸起圆柱,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凸起圆柱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0029]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桥包括:
[0030]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凳;
[0031]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凳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地面接触连接。
[0032]可选的,所述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还包括:
[0033]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件;
[0034]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第一端卡接。
[0035]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6]本技术所述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包括:与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桥;与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支撑桥;所述第二支撑桥与所述第一支撑桥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桥与所述第一支撑桥之间相距预设距离;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接触连接,被运输车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桥和所述第二支撑桥进入所述运输车车厢内。实现了登车桥的可重复拆装,减小了登车桥的体积和重量,使得登车桥便于运输车的携带,提高了登车桥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的立体图;
[0038]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一支撑凳的装配图;
[0039]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的第一支撑凳的立体图;
[0040]图4是本技术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一尾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是本技术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图;
[0042]图6是本技术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的第一支撑板的立体图;
[0043]图7是本技术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连接件的装配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1、运输车车厢;21、第一支撑板;211、第一凸起圆柱;212、第三凸起圆柱;22、第二支撑板;221、第二凸起圆柱;23、第一支撑凳;231、卡板;232、第一卡槽;233、第二卡槽;24、第一尾板;241、第一铰链;31、第三支撑板;32、第四支撑板;33、第二支撑凳;34、第二尾板;41、第一连接件;411、第一连接板;412、第二连接板;413、第一凹槽;414、第一螺孔;42、第二连接件;5、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7]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包括:
[0048]与运输车车厢1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桥;
[0049]与运输车车厢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支撑桥;
[0050]所述第二支撑桥与所述第一支撑桥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桥与所述第一支撑桥之间相距预设距离;
[0051]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5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5接触连接,被运输车辆通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运输车车厢(1)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桥;与运输车车厢(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支撑桥;所述第二支撑桥与所述第一支撑桥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桥与所述第一支撑桥之间相距预设距离;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5)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桥的第二端与地面(5)接触连接,被运输车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桥和所述第二支撑桥进入所述运输车车厢(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桥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以及第一支撑凳(23);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一端与所述运输车车厢(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凳(23)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第二端与所述地面(5)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桥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第二端铰接的第一尾板(2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运输车的登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凳(23)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卡板(231),且两个相对的卡板(231)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槽(232)和第二卡槽(233);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二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凸起圆柱(211);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第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起圆柱(2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圆柱(211)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232)内;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凸起圆柱(221)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233)内。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莹董治泓李纬国王婉聪金萧田文强里永泽单爽白德丰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物流长春陆顺储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