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绕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47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绕组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在定子铁芯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按圆周阵列分布且尺寸相同的矩形定子槽,组成定子绕组的多个导体的直线段嵌设定子槽内,定子铁芯一端导体的直线段通过U型发卡相连形成王冠端,另一端导体的直线段通过扭头外扩焊接的方式形成焊接端,定子绕组包括U、V和W相绕组,定子绕组的三相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分别位于第一层和第四层,三相绕组的第一层和第四层各有1条支路引入线,其中第四层的1条支路通过引出线发卡,通过使用外侧进线内侧出线的方式或内侧进线外侧出线方式,解决现有扁线定子电机同侧进出线造成绕组三相端部三相以及中性点之间难以连接处理的问题。端部三相以及中性点之间难以连接处理的问题。端部三相以及中性点之间难以连接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绕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绕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其对于驱动电机的运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驱动电机的输出性能直接影响整机的高效运行。现有驱动电机按照定子绕组的绕线结构不同可分为圆线电机和扁线电机。相较于传统的圆线电机来说,扁线电机具有槽满率高、功率密度高、温度性能好等优势。
[0003]现有扁线定子绕组支路的电流换向多是使用异型线方式,且异型线多是安装在定子绕组端部,绕组使用内侧进线内侧出线或外侧进线外侧出线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内侧进线内侧出线或外侧进线外侧出线容易造成绕组三相端部三相以及中性点之间难以连接处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绕组结构。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扁线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呈环设置的硅钢片,所述硅钢片至少有四片,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按圆周阵列分布且尺寸相同的矩形定子槽,所述定子绕组包括多个导体,每个所述定子槽可嵌设至少两根所述导体的直线段,所述定子铁芯一端所述导体的直线段通过U型发卡相连形成王冠端,另一端所述导体的直线段通过扭头外扩焊接的方式形成焊接端。
[0007]优选地,所述定子槽内设置绝缘纸。
[0008]优选地,所述定子铁芯有48个定子槽,每相支路连接的槽内导体之间的等跨距包括跨6、跨5和跨7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定子绕组的平行支路数为1。
[0009]优选地,所述定子铁芯有54个定子槽,每相支路连接的槽内导体之间的等跨距包括跨9、跨10和跨7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定子绕组的平行支路数为2。
[0010]绕组结构,包括所述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四层导体,靠近所述定子槽底的为第四层,靠近所述定子槽口的为第一层,三相绕组连接有三相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所述三相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分别位于第一层和第四层,所述三相引出线通过相线扁铜排连接,所述中性点引出线通过中性线扁铜排连接,三相绕组分别包括2条并联支路,三相绕组的第一层和第四层各有1条支路引入线,每条支路引入线通过相铜排连接,其中第四层的1条支路通过引出线发卡。
[0011]优选地,所述三相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的相对位置分为两种型式:
[0012]型式一:所述U相绕组、V相绕组以及W相绕组的各个支路的输入引线端在绕组发卡端的排列依次为U相绕组的第一并联支路、U相绕组的第二并联支路、V相绕组的第一并联支路、V相绕组的第二并联支路、W相绕组的第一并联支路以及W相绕组的第二并联支路;
[0013]型式二:所述U相绕组、V相绕组以及W相绕组的各个支路的输入引线端在绕组发卡端的排列依次为U相绕组的第一并联支路、U相绕组的第二并联支路、W相绕组的第一并联支路、W相绕组的第二并联支路、V相绕组的第一并联支路以及V相绕组的第二并联支路。
[0014]优选地,三相绕组的进出线布置在矩形槽的第一层和第四层;每条支路的换向连接中,通过多个扭头的发卡线圈进行电气跨接。
[0015]优选地,每相第一层和第四层三相绕组的发卡为U型扭头同向的发卡,每相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绕组的发卡为U型扭头外扩发卡,所述三相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均以第一层和第四层三相绕组的发卡引脚作为引出线。
[0016]优选地,三相绕组的焊接端连接有6条三相引出线和6条中性点引出线,所述三相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分别位于第一层和第四层各3条。
[0017]优选地,三相绕组的王冠端连接有12条三相引出线和12条中性点引出线,所述三相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分别位于第一层和第四层各6条,三相绕组的焊接端未设引出线。
[0018]优选地,三相绕组的发卡为U型扭头外扩发卡,所述三相引出线为扁线发卡。
[001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在扁线电机绕组的布置安装中使用外侧进线内侧出线的方式或内侧进线外侧出线方式,可以解决现有内侧进线内侧出线、外侧进线外侧出线造成绕组三相端部三相以及中性点之间难以连接处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绕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绕组第一层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绕组第一和第二层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绕组第三层和第四层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绕组第四层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技术单相绕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技术三相引出线发卡;
[0029]图9是本技术三相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发卡安装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三相绕组展开图;
[003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单相绕组展开图;
[0032]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三相绕组展开图;
[0033]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单相绕组展开图;
[0034]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7中的单相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7扁线发卡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三相绕组展开图;
[0038]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U相绕组展开图;
[0039]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V相绕组展开图;
[0040]图20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W相绕组展开图;
[0041]附图标记:1-定子铁芯;2-导体;3-王冠端;4-焊接端;5-绝缘纸;6-定子绕组;7-三相引出线;8-中性点引出线;9-引出线发卡;10-中性线扁铜排;11-支路引入线;12-相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4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实施例1
[0045]如图1-9所示,扁线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和定子绕组6;所述定子铁芯1包括呈环设置的硅钢片,所述硅钢片至少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1)和定子绕组(6);所述定子铁芯(1)包括呈环设置的硅钢片,所述硅钢片至少有四片,所述定子铁芯(1)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按圆周阵列分布且尺寸相同的矩形定子槽,所述定子绕组(6)包括多个导体(2),每个所述定子槽可嵌设至少两根所述导体(2)的直线段,所述定子铁芯(1)一端所述导体(2)的直线段通过U型发卡相连形成王冠端(3),另一端所述导体(2)的直线段通过扭头外扩焊接的方式形成焊接端(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槽内设置绝缘纸(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1)有48个定子槽,每相支路连接的槽内导体之间的等跨距包括跨6、跨5和跨7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定子绕组(6)的平行支路数为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1)有54个定子槽,每相支路连接的槽内导体之间的等跨距包括跨9、跨10和跨7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定子绕组(6)的平行支路数为2。5.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组(6),所述定子绕组(6)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所述定子绕组(6)包括四层导体,靠近所述定子槽底的为第四层,靠近所述定子槽口的为第一层,三相绕组连接有三相引出线(7)和中性点引出线(8),所述三相引出线(7)和中性点引出线(8)分别位于第一层和第四层,所述三相引出线(7)通过相线扁铜排连接,所述中性点引出线(8)通过中性线扁铜排(10)连接,三相绕组分别包括2条并联支路,三相绕组的第一层和第四层各有1条支路引入线(11),每条支路引入线(11)通过相铜排(12)连接,其中第四层的1条支路根据引出线发卡(9)。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启乡黄健王建张平平程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