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视镜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80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视镜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包括后视镜上壳体、后视镜中壳体、后视镜下壳体、以及镜柄,所述后视镜上壳体安装在所述后视镜中壳体的顶部,所述后视镜下壳体安装在所述后视镜中壳体的底部,所述后视镜中壳体用于安装转向灯,所述镜柄的顶部安装在所述后视镜下壳体底部的一侧,所述镜柄的底部安装在车身上,所述后视镜下壳体的底面具有气流分离区,所述气流分离区上设有多个凹面结构,多个所述凹面结构排列布置在所述气流分离区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后视镜的底部设计凹面结构,利用凹面结构流体特征改善后视镜底部表面气流的贴合度,减少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提升续航能力。提升续航能力。提升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视镜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视镜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一直是客户关注焦点,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是改善续航的重要手段之一(如风阻系数每降低10Counts,续航里程可增加3~5km),因此,降低风阻措施尤为显得重要。汽车后视镜壳体正前方的气流分上下两股,镜壳上端面一般设计为大弧面,气流贴合度非常高;但镜壳下端面由于转向灯、镜柄的布置,一般弧面过渡会比较急促,向下凸出,这会导致明显的气流分离,底下气流贴合不上,后视镜风阻大,汽车续航能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视镜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通过在后视镜的底部设计凹面结构,利用凹面结构流体特征改善后视镜底部表面气流的贴合度,减少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提升续航能力。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后视镜结构,包括后视镜上壳体、后视镜中壳体、后视镜下壳体、以及镜柄,所述后视镜上壳体安装在所述后视镜中壳体的顶部,所述后视镜下壳体安装在所述后视镜中壳体的底部,所述后视镜中壳体用于安装转向灯,所述镜柄的顶部安装在所述后视镜下壳体底部的一侧,所述镜柄的底部安装在车身上,所述后视镜下壳体的底面设有气流分离区,所述气流分离区上设有多个凹面结构,多个所述凹面结构排列布置在所述气流分离区上。
[0005]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下壳体连接的第二下壳体,所述第一下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下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下壳体自所述后视镜中壳体的底部向下且向所述第二下壳体的顶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下壳体自所述第一下壳体的底部向下且向镜面的方向延伸。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壳体为向远离镜面的方向微凸的光滑曲面,所述第二下壳体为向下微凸的光滑曲面,所述第一下壳体的微凸程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壳体的微凸程度,所述第二下壳体为气流分离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凹面结构的半径为4mm~6mm,相邻所述凹面结构之间的间距≥1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凹面结构的半径为4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凹面结构向所述第二下壳体内部凹陷的深度为所述第二下壳体材料厚度的0.2倍。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凹面结构排列的密度自所述气流分离区远离所述镜面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镜面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气流分离区靠近所述镜面的一端处相邻所述凹面结构之间的间距为1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上壳体自所述后视镜中壳体的顶部向上且向所述镜面的方
向延伸,且所述后视镜上壳体为向上微凸的光滑曲面,所述后视镜中壳体体自所述后视镜上壳体的底部向所述后视镜下壳体的底部倾斜延伸,且所述后视镜中壳体为光滑斜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上壳体、所述后视镜中壳体、以及所述后视镜下壳体为塑料材质。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后视镜结构。
[00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后视镜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根据高尔夫球凹面非光滑表面特征对气流影响的原理,在后视镜底部设计凹面结构,利用凹面结构流体特征改善后视镜底部表面的气流贴合度,减小后视镜底部后端负压区,减少后视镜尾涡的湍动能和涡量,降低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提升续航,减阻效果达到0.5%。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成本及不占用空间的基础上,极致降低风阻,发挥零部件的最大效用,同时具有极大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后视镜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后视镜结构的仰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下壳体的气流流动分离区域图;
[0019]图4为图2中没有设置凹面结构的A

A截面气流分布图;
[0020]图5为图2中A

A截面气流分布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不同车速下对整车气动阻力的影响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凹面结构在第二下壳体上的阵列布置图一;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凹面结构在第二下壳体上的阵列布置图二;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凹面结构在第二下壳体上的阵列布置图三;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凹面结构在第二下壳体上的阵列布置图四;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凹面结构在第二下壳体上的阵列布置图五。
[0027]其中:10

后视镜上壳体;20

后视镜中壳体;30

后视镜下壳体;31

第一下壳体;32

第二下壳体;321

铭牌区;40

镜柄;50

转向灯;60

凹面结构;70

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请参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后视镜结构,包括:后视镜上壳体10、后视镜中壳体20、后视镜下壳体30、以及镜柄40,后视镜上壳体10安装在后视镜中壳体20的顶部,后视镜下壳体30安装在后视镜中壳体20的底部,后视镜中壳体20用于安装转向灯50,镜柄40的顶部安装在后视镜下壳体30底部的一侧,镜柄40的底部安装在车身上,后视镜下壳体30的底面设有气流分离区,气流分离区上设有多个凹面结构60,多个凹面结构60排列布置在气流
分离区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后视镜下壳体30的底部设计凹面结构,利用凹面结构流体特征改善后视镜底部表面气流的贴合度,减少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提升续航能力。
[0031]请一并参阅图4

5,后视镜上壳体10自后视镜中壳体20的顶部向上且向镜面70的方向延伸,且后视镜上壳体10为向上微凸的光滑曲面,后视镜中壳体体20自后视镜上壳体10的底部向后视镜下壳体30的底部倾斜延伸,且后视镜中壳体20为光滑斜面。后视镜下壳体30包括第一下壳体31、以及与第一下壳体31连接的第二下壳体32,第一下壳体31位于第二下壳体32的上方,第一下壳体31自后视镜中壳体20的底部向下且向第二下壳体32的顶部方向延伸,第二下壳体32自第一下壳体32的底部向下且向镜面70的方向延伸。第一下壳体31为向远离镜面70的方向微凸的光滑曲面,第二下壳体32为向下微凸的光滑曲面,第一下壳体31的微凸程度大于第二下壳体32的微凸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上壳体(10)、后视镜中壳体(20)、后视镜下壳体(30)、以及镜柄(40),所述后视镜上壳体(10)安装在所述后视镜中壳体(20)的顶部,所述后视镜下壳体(30)安装在所述后视镜中壳体(20)的底部,所述后视镜中壳体(20)用于安装转向灯(50),所述镜柄(40)的顶部安装在所述后视镜下壳体(30)底部的一侧,所述镜柄(40)的底部安装在车身上,所述后视镜下壳体(30)的底面设有气流分离区,所述气流分离区上设有多个凹面结构(60),多个所述凹面结构(60)排列布置在所述气流分离区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下壳体(30)包括第一下壳体(31)、以及与所述第一下壳体(31)连接的第二下壳体(32),所述第一下壳体(31)位于所述第二下壳体(32)的上方,所述第一下壳体(31)自所述后视镜中壳体(20)的底部向下且向所述第二下壳体(32)的顶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下壳体(32)自所述第一下壳体(32)的底部向下且向镜面(70)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壳体(31)为向远离镜面(70)的方向微凸的光滑曲面,所述第二下壳体(32)为向下微凸的光滑曲面,所述第一下壳体(31)的微凸程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壳体(32)的微凸程度,所述第二下壳体(32)为所述气流分离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谢志强郝庆全汤小生吴泽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睿蓝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