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布置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298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布置结构及方法,包括压缩机、电机总成、车身前围板、车身纵梁、进气管、排气管、第一消音罐、以及第二消音罐,所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电机总成的前端上,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上的空调主机连接,所述排气管围绕所述电机总成的上轮廓布置,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上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上的空调主机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罐和所述第二消音罐安装在所述排气管上,且所述第二消音罐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长排气管的长度和设置消音罐来进行减振和减少噪音,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通用化效果好。通用化效果好。通用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布置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布置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升级,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舒适性的关注度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特别是纯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没有了内燃机,车内安静了很多,但是其他路躁附件噪声凸显出来,特别是空调压缩机,振动噪声问题很恼人。由于空调压缩机安装在空调压缩机支架上,空调压缩机支架的一端通过衬套直接固定在车架或者纵梁上,从而整个托架空压机侧较重,托架受力不均匀;衬套隔振差,隔振能力没有释放出来;压缩机振动直接传至车架或车身纵梁,传递路径较短;车内声音较大很明显;方向盘有抖动现象,振动较大;影响驾乘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布置结构及方法,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过渡支架、压缩机固定支架、减振胶块、以及过渡螺栓等零部件,通过加长排气管的长度和设置消音罐来进行减振和减少噪音,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通用化效果好。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布置结构,包括压缩机、电机总成、车身前围板、车身纵梁、进气管、排气管、第一消音罐、以及第二消音罐,所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电机总成的前端上,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上的空调主机连接,所述排气管围绕所述电机总成的上轮廓布置,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上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上的空调主机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罐和所述第二消音罐安装在所述排气管上,且所述第二消音罐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包括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围绕所述电机总成的上轮廓布置,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上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消音罐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罐安装在所述第一排气管上靠近所述压缩机排气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消音罐的顶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上的空调主机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上安装有质量块,所述质量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中间位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消音罐上设有罐体支架、固定支架、以及隔音件,所述罐体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消音罐的外周,所述固体支架包括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臂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延伸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延伸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支架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延伸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支架的另一侧连接,所述隔音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消音罐的底部。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
述电机总成上远离所述第二消音罐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电机总成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电机总成的后端,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长支架和短支架,所述长支架安装在所述电机总成上,并自所述电机总成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短支架与所述长支架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安装在所述短支架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长支架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以及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长支架的底端,所述长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电机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长支架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长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用于与所述短支架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短支架包括直线段和弧线段,所述直线段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直线段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的配合与所述长支架连接,所述弧线段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排气管,所述弧线段远离所述第四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三通孔配合安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总成的壳体上凸设有第一固定点、第二固定点、以及第三固定点,所述压缩机通过固定螺栓和所述第一固定点、所述第二固定点、以及所述第三固定点的配合安装在所述电机总成上,所述压缩机的外围包裹有隔音垫。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总成的壳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径向加强筋和多个第一轴向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径向加强筋和多个所述第一轴向加强筋围绕所述电机总成的壳体外周网格状布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点的径向两侧分别设计有第二径向加强筋和第三径向加强筋,所述第一固定点的轴向两侧分别设计有第二轴向加强筋和第三轴向加强筋,所述第二径向加强筋和所述第三径向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径向加强筋相连,所述第二轴向加强筋和所述第三轴向加强筋与所述第一轴向加强筋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点的径向两侧分别设计有第四径向加强筋和第五径向加强筋,所述第二固定点的轴向两侧分别设计有第四轴向加强筋和第五轴向加强筋,所述第四径向加强筋和所述第五径向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径向加强筋相连,所述第四轴向加强筋和所述第五轴向加强筋与所述第一轴向加强筋相连。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点与所述电机总成上靠近所述车身纵梁的所述第一径向加强筋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三固定点与所述第一固定点和所述第二固定点呈三角形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布置方法,具体如下:
[0017]步骤一:将进气管的一端与车身前围板上的空调主机固定;
[0018]步骤二:将第二消音罐的固定支架安装到车身纵梁上;
[0019]步骤三:将第二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上的空调主机对接固定,将所述第二消音罐的罐体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对接固定;
[0020]步骤四:将压缩机安装至电机总成前端的壳体上;
[0021]步骤五:将所述电机总成通过悬置固定至副车架上,并将所述副车架固定至车身总成上;
[0022]步骤六:将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上的排气口固定;且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固定至所述电机总成一侧的壳体上,并将所述第一排气管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0023]步骤七:将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上的进气口固定;
[0024]步骤八:将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固定。
[002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布置结及方法,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过渡支架、压缩机固定支架、减振胶块、以及过渡螺栓等零部件,将压缩机通过三根固定螺栓与三个固定点配合安装在电机总成的前端,既能够起到减重的效果,占用空间少,还能够方便维修;通过设置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围绕电机总成的上轮廓装配,第二排气管随车身装配,加长了排气管的长度,缓解压力脉冲,并在排气管上设置了第一消音罐、第二消音罐和质量块,能够起到减振和减少噪音的作用。总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电机总成(20)、车身前围板(30)、车身纵梁(40)、进气管(50)、排气管(60)、第一消音罐(70)、以及第二消音罐(80),所述压缩机(10)安装在所述电机总成(20)的前端上,所述进气管(50)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管(50)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30)上的空调主机连接,所述排气管(60)围绕所述电机总成(20)的上轮廓布置,所述排气管(60)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上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60)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30)上的空调主机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罐(70)和所述第二消音罐(80)安装在所述排气管(60)上,且所述第二消音罐(80)与所述车身纵梁(4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60)包括第一排气管(61)和第二排气管(62),所述第一排气管(61)围绕所述电机总成(20)的上轮廓布置,所述第一排气管(61)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上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消音罐(80)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罐(70)安装在所述第一排气管(61)上靠近所述压缩机(10)排气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排气管(6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消音罐(80)的顶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30)上的空调主机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62)上安装有质量块(90),所述质量块(90)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62)的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罐(80)上设有罐体支架(81)、固定支架(82)、以及隔音件(83),所述罐体支架(81)安装在所述第二消音罐(80)的外周,所述固体支架(82)包括第一延伸臂(821)和第二延伸臂(822),所述第一延伸臂(8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臂(822)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延伸臂(8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臂(822)的一端均与所述车身纵梁(40)连接,所述第一延伸臂(821)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支架(81)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延伸臂(822)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支架(81)的另一侧连接,所述隔音件(83)安装在所述第二消音罐(80)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110),所述第一支架(100)和所述第二支架(110)安装在所述电机总成(20)上远离所述第二消音罐(80)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支架(100)靠近所述电机总成(20)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架(110)靠近所述电机总成(20)的后端,所述第一排气管(61)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100)和所述第二支架(11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0)和所述第二支架(11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架(100)包括长支架(101)和短支架(102),所述长支架(101)安装在所述电机总成(20)上,并自所述电机总成(20)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短支架(102)与所述长支架(101)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61)安装在所述短支架(102)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支架(101)上设有第一通孔(101a)、第二通孔(101b)、第三通孔(101c)、以及第一限位结构(101d),所述第一通孔(101a)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1d)设置在所述长支架(101)的底端,所述长支架(10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01a)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01d)与所述电机总成(2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101b)设置在所述长支架(10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通孔(101c)设置在所述长支架(101)的顶端,所述长支架(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益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睿蓝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