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980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2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涉及车用制动技术领域,其包括制动踏板本体、第一制动盘、第二制动盘、第三制动盘、第四制动盘以及于其对应的第一卡钳、第二卡钳、第三卡钳以及第四卡钳,所述制动踏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液压制动单元与机械制动单元,所述液压制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卡钳、第二卡钳连接,所述机械制动单元与所述第三卡钳、第四卡钳连接。本申请可以实现快速增压,并且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在失效时也能提供冗余备份,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车用制动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和出行方式也提出的新的需求。国家也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助力汽车行业进行一次能源变革。目前,车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汽车领域控制技术也在进行同步发展,汽车各系统间也相互影响和促进,例如车辆动力系统和车辆制动系统。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106965670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所述车辆特别是轿车,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内燃发动机,包括输出轴;传动系用于通过内燃发动机驱动车辆的至少一个驱动轮,包括第一传动系轴;交流发电机;和联接装置,包括:发动机联接设备,用于将交流发电机与输出轴联接;以及传动系联接设备,用于将交流发电机与第一传动系轴联接;其中,在内燃发动机关闭时,特别是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所述联接装置适于通过联接至其的第一传动系轴自动地操作交流发电机。
[0004]现有公开号为CN102947151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液压式车辆制动系统,包括使一连接在无压存储容器上的制动压力发生器与车轮制动器相连接的制动管路;还包括在制动压力发生器和车轮制动器之间设置到所述制动管路中的进入侧压力调节阀;还包括设置到回流管路中的输出侧压力调节阀,所述回流管路使车轮制动器与低压存储器相连接;还包括在回流管路上设置在低压存储器下游的泵,所述泵为了制动压力控制而从低压存储器取出压力介质并将其经由进入侧压力调节阀输送给车轮制动器而且将其经由一在进入侧压力调节阀上游布置在制动回路中的隔离阀朝向制动压力发生器的方向输送;还包括在制动压力发生器和低压存储器之间通入回流管路中的泵吸入管路,在所述泵吸入管路中设置有电磁打开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在制动压力发生器被致动时,由该制动压力发生器产生的压力在希望或需要时能在绕过车轮制动器的情况下被输送给低压存储器。
[0005]相关技术中,制动系统从最初的摩擦制动,到后来的鼓式盘式制动器,再到后面出现的机械式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模拟电子ABS和数字式电控ABS,直到近年来兴起的车辆线控系统,通过网络信号而非机械结构将整个汽车连接在了一起。传统的液压或者空气制动系统在加入了大量的电子控制系统和附加功能后,结构和管路布置越发复杂,液压回路或空气泄露的隐患也越大,同时装配和维修的难度也随之提高。而作为尚未普及的新技术,电子机械制动不需要制动液与制动管路,制动力矩完全通过安装在四个轮端上的电机驱动的执行机构产生。因此相应取消了制动主缸和液压管路等,大大简化了制动系统的结构。
[0006]专利技术人认为虽然电子机械制动相较传统液压制动存在诸多优势,但从安全冗余,制动散热以及能量消耗等角度考虑,与之相关的技术仍不成熟,不能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提出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的制动系统。
[000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本体、第一制动盘、第二制动盘、第三制动盘、第四制动盘以及于其对应的第一卡钳、第二卡钳、第三卡钳以及第四卡钳,所述制动踏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液压制动单元与机械制动单元,所述液压制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卡钳、第二卡钳连接,所述机械制动单元与所述第三卡钳、第四卡钳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液压制动单元包括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与液压电子控制单元,所述液压电子控制单元上设置有推杆与制动开关。
[0011]可选的,所述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钳、第二卡钳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管线与第二液压管线。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制动盘、第二制动盘、第三制动盘、第四制动盘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轮速传感器、第二轮速传感器、第三轮速传感器与第四轮速传感器,所述第一轮速传感器、第二轮速传感器、第三轮速传感器与第四轮速传感器均与所述液压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机械制动单元包括第一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第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以及第一机械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机械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第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以及第一机械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机械电子控制单元均与所述液压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制动踏板本体上设置有行程传感器,所述行程传感器与所述液压制动系统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制动踏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制动踏板感模拟器。
[001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有益技术效果:
[0017]通过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取代传统的真空助力器与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并由第一液压管线与第二液压管线为第一卡钳与第二卡钳提供制动力,第三卡钳与第四卡钳则分别通过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提供制动力,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增压,并且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在失效时也能提供冗余备份,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框图。
[0019]附图标记:1、第一卡钳;2、第二卡钳;3、第三卡钳;4、第四卡钳;5、第一制动盘;6、第二制动盘;7、第三制动盘;8、第四制动盘;9、第一轮速传感器;10、第二轮速传感器;11、第三轮速传感器;12、第四轮速传感器;13、第一液压管线;14、第二液压管线;15、第一电子机械制动系统;16、第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17、第一机械电子控制单元;18、第二机械电子控制单元;19、制动踏板本体;20、行程传感器;21、制动踏板感模拟器;22、电子液压制动系统;23、液压电子控制单元;24、推杆;25、制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0022]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
[0024]参照图1,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本体19、第一制动盘5、第二制动盘6、第三制动盘7、第四制动盘8以及于其对应的第一卡钳1、第二卡钳2、第三卡钳3以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本体(19)、第一制动盘(5)、第二制动盘(6)、第三制动盘(7)、第四制动盘(8)以及于其对应的第一卡钳(1)、第二卡钳(2)、第三卡钳(3)以及第四卡钳(4),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本体(19)的一侧设置有液压制动单元与机械制动单元,所述液压制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卡钳(1)、第二卡钳(2)连接,所述机械制动单元与所述第三卡钳(3)、第四卡钳(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制动单元包括电子液压制动系统(22)与液压电子控制单元(23),所述液压电子控制单元(23)上设置有推杆(24)与制动开关(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液压制动系统(2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钳(1)、第二卡钳(2)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管线(13)与第二液压管线(1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全解耦电子液压与机械混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盘(5)、第二制动盘(6)、第三制动盘(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晶杰邓海燕黄平宇
申请(专利权)人:千顾汽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