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45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柔性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及系统,其中,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包含有承载部,还包含有采用穿刺的方式结合柔性材料的提取部;用于驱动并控制纠偏动作的纠偏部,以及采用压合的方式与柔性材料相结合的紧固部。该纠偏装置用压合式紧固结构来提供纠偏动作时柔性材料的紧固,取代原扎刺单元的紧固功能,能够避免材料在纠偏过程中被破坏,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柔性材料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及系统。
技术背景
[0002]柔性材料,如海绵、乳胶棉、编织面料、橡胶等可用于加工成复合产品,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185778Y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布的一种多功能覆合垫,就由基底、海绵层和多个不同功能层复合而成,在覆合垫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各层柔性材料逐层进行叠加,在叠加过程中尤其需要叠层的位置和角度正确。
[0003]然而,在实际的生产工程中,柔性材料由于自身制造工艺、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环境温湿度影响、发泡内应力释放时间长度、外力的影响等因素,通常会出现数毫米到数十毫米的无规则变形,在叠加操作过程中需要纠偏。
[0004]为此,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授权公告号为CN 110407010 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弹性材料的搬运与纠偏系统及其方法,该专利技术通过扎刺单元(7)的针(73)对材料进行穿刺,以提取材料,并以此为基础对材料进行纠偏操作。
[0005]这种操作模式在纠偏过程中会在材料表面留有刺针痕迹,针刺痕迹在纠偏的拉扯作用下易形成较为明显的纠偏痕迹,该纠偏痕迹显著降低了复合材料产品的品质,还易带来不良的感观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对在先申请的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的专利技术设计,目的之一是提供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使用该装置的纠偏覆合系统。
[0007]专利技术目的在下方分别予以说明:
[0008]首先,一种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包含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提供承载各构件的基础;
[0009]除此之外,还包含有:
[0010]提取部,直接或间接的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提取部采用穿刺的方式结合柔性材料;
[0011]纠偏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用于驱动并控制纠偏动作,所述纠偏部包含有驱动纠偏动作的纠偏动力源、规范纠偏动作轨迹的纠偏轨道、控制纠偏动作方向及幅度的纠偏控制单元以及执行纠偏动作的纠偏执行端;
[0012]紧固部,设置于所述纠偏执行端上、用于与至少部分所述柔性材料相紧固以配合所述纠偏部的纠偏动作,所述紧固部采用压合的方式与柔性材料相结合。
[0013]在先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采用针刺的方式能够将材料结合起来并实现提升和转移的目的,针刺本身也仅仅是在材料上留下较为细小的针孔,仅仅用于提取并不在对材料本
身留下明显的痕迹,然而,若是在此基础上加上纠偏动作,则会大不一样,纠偏时的拉扯会扩大乃至撕裂上述针孔,形成较为明显的纠偏痕迹,影响产品品质。
[0014]鉴于此,专利技术人保留了原扎刺单元的材料提取功能,而用另外的压合式紧固结构来提供纠偏动作时柔性材料的紧固,取代原扎刺单元的紧固功能,压合式的紧固结构不构成对柔性材料的物理破坏,而是通过足够大的压合力产生摩擦力来紧固柔性材料,能够避免材料在纠偏过程中被破坏,提升产品品质,并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
[0015]同时,为了增加构件的集成度,所述提取部也设置于所述纠偏执行端上。
[0016]柔性材料通常为接近矩形的形状,此时,所述纠偏执行端包含有作用于所述柔性材料较长边的长边执行端、作用于所述柔性材料较短边的短边执行端、以及作用于所述柔性材料两条边相交部分区域的角部执行端;
[0017]其中,所述长边执行端和所述短边执行端为双向移动的执行端,只需执行线性的纠偏动作即可,而所述角部执行端由于处在角落的位置,既需要适应长边方向的纠偏动作,又需要适应短边方向的纠偏动作,因此通常设置为四向移动的执行端,能够通过前后移动和左右移动在一定范围的平面内执行纠偏动作。
[0018]优选的,所述提取部通过斜向插入的针穿刺所述柔性材料来实现柔性材料的提取动作。
[0019]然而,仅仅考虑将针斜向插入尚有不足之处,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

开始考虑在不增加针的数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柔性材料提取的稳定性,其核心构思在于:将分散的穿刺位置集中化,尽量增加穿刺区域的针孔密度,而不是增加针的数量;
[0020]鉴于上述构思,将运行轨迹平行设置、且相邻的若干根所述针构成一个穿刺针组,将所述提取部通过交错插入的两个穿刺针组穿刺所述柔性材料来实现柔性材料的提取动作,如此,针的穿刺部位便集中于两个穿刺针组的交错处,相对密集的穿刺位置使得柔性材料在提取过程中更加稳定;
[0021]同时,交错设置的两个穿刺针组相互限制了柔性材料在其中任意一个穿刺针组上的位移,进一步增强了柔性材料在提取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2]优选的,采用仿生思路设计,模拟人工手动紧固柔性材料的动作,所述紧固部包含有:
[0023]模拟人手食指至小指四根指头并拢样子的摆动紧固件,摆动紧固件铰接于所述紧固部上,通过摆动到达压合所述柔性材料的位置;
[0024]紧固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摆动紧固件的摆动动作;
[0025]模拟人手食指至小指四根指头并拢后指尖部分的防滑部,设置于所述摆动紧固件压合所述柔性材料的一端,用于防止所述柔性材料被紧固后的滑脱。
[0026]更具体的,所述摆动紧固件由两侧的紧固摆臂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紧固摆臂之间的紧固压条构成,所述防滑部形成于所述紧固压条压合于所述柔性材料的端面上。
[0027]在有些工况下,复合柔性材料产品的表面是起伏的而非一个平整的平面,专利技术人发现,在该工况下提取柔性材料时,起伏材料表面上的凸起部分会被提取部压制而变形,该部分材料内部存在恢复形变的内应力,而这些内应力会促使穿刺形成的针孔有扩大或撕裂的倾向,有时会造成穿刺痕迹的明显化,同样会对产品的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并且,采用之前的技术方案进行提起起伏材料时,不能够保证同一平面上的所有提起部与材料表面贴
合,提起材料时造成部分区域无法提起

提起失败的缺陷,若采用大压力压制材料,则容易出现柔性材料变形粘连等现象。
[0028]因此,专利技术人通过设计,在所述纠偏执行端上设置有顺应于所述柔性材料的起伏方向并可活动的滑动调节部,所述提取部通过所述滑动调节部设置于所述纠偏执行端上;
[0029]所述滑动调节部包括有若干个滑动结构,每个滑动结构由套筒、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的滑杆构成,所述滑杆位于所述套筒内的端部、与所述套筒上滑杆输出的端部共同构成止抵/限位结构,所述止抵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滑杆的滑动幅度;
[0030]通过这样的设置,提取部在遇到起伏材料表面的凸起部分时,便会自动向上滑动,极大的减少了对该凸起部分的压制,进而避免了材料内部由于恢复形变产生内应力,使针孔不至于扩大/撕裂,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0031]另外,滑动调节部能够自适应的覆盖于起伏材料的表面,提升提取动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32]为了配合提取部提取后的柔性材料的位置,所述紧固部也通过所述滑动调节部设置于所述纠偏执行端上。
[0033]其次,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包含有承载部(1

1),所述承载部(1

1)用于提供承载各构件的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提取部(1

2),直接或间接的设置于所述承载部(1

1)上,所述提取部(1

2)采用穿刺的方式结合柔性材料(a);纠偏部(1

3),设置于所述承载部(1

1)上、用于驱动并控制纠偏动作,所述纠偏部(1

3)包含有驱动纠偏动作的纠偏动力源(1

31)、规范纠偏动作轨迹的纠偏轨道(1

32)、控制纠偏动作方向及幅度的纠偏控制单元(1

33)以及执行纠偏动作的纠偏执行端(1

34);紧固部(1

4),设置于所述纠偏执行端(1

34)上、用于与至少部分所述柔性材料(a)相紧固以配合所述纠偏部(1

3)的纠偏动作,所述紧固部(1

4)采用压合的方式与柔性材料(a)相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部(1

2)也设置于所述纠偏执行端(1

3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执行端(1

34)包含有作用于所述柔性材料(a)较长边的长边执行端(1

341)、作用于所述柔性材料(a)较短边的短边执行端(1

342)、以及作用于所述柔性材料(a)两条边相交部分区域的角部执行端(1

343);其中,所述长边执行端(1

341)和所述短边执行端(1

342)为双向移动的执行端,所述角部执行端(1

343)为四向移动的执行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部(1

2)通过斜向插入的针(1

21)穿刺所述柔性材料(a)来实现柔性材料(a)的提取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行轨迹平行设置、且相邻的若干根所述针(1

21)构成一个穿刺针组;所述提取部(1

2)通过交错插入的穿刺针组穿刺所述柔性材料(a)来实现柔性材料(a)的提取动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材料的无痕纠偏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1

4)包含有:摆动紧固件(1

41),铰接于所述紧固部(1

4)上,通过摆动到达压合所述柔性材料(a)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卫明李志强肖占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八塔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