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577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其具有块花纹且其能够改进耐偏磨损性能而不牺牲湿抓地性能或雪上性能,且其可良好地适于各个季节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采用至少三种类型的块的块花纹,三种类型的块包括:由中央纵向沟槽、中间纵向沟槽、和中央横向沟槽分隔成的中央块,由中间纵向沟槽、外纵向沟槽和中间横向沟槽分隔成的中间块(4M),以及由外纵向沟槽、从该外纵向沟槽延伸到胎面端部的外横向沟槽(3S)分隔成的外部块,其中,块的纵长比、纵向沟槽和横向沟槽的沟槽宽度比、块的最大宽度、块的最小宽度及其比、以及在各磨损阶段的周向边缘组成和轮胎轴向边缘组成及其比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改进胎面花纹而具有改进的耐偏磨损性能的重 载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希望采用能用于所有季节的轮胎作为用于例如卡车、公共汽车等重 载交通工具的重载充气轮胎。为达到在多种条件的路面上安全行驶的目 的,这样的全天候重载充气轮胎需要维持高的湿抓地性能和驾驶稳定性。 为此,在多数情况下主要采用块花纹作为胎面花纹。另一方面,对于具块花纹的轮胎,特别是重载充气轮胎,当行驶或 刹车时大的剪切力作用到旋转方向上的首先接触侧和最后接触侧,并且 在轮胎和路面之间产生滑动摩擦。因此,所称的胎踵/胎趾磨损(指H/T 磨损)易于发生,其中所述块在旋转方向上的首先接触侧和最后接触侧 会局部磨损。日本专利公开申请第2004-106747号和日本专利公开申请第 2004-2032687号建议在块之间提供系杆作为防止H/T磨损的装置。还考 虑通过设置大的脊/槽比来增加轮胎行驶面的刚性作为防止方式。例如, 日本专利公开申请第2000-177326号建议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其具有形成 于胎肩处的胎肩块,该胎肩块在轮胎轴向内、外侧被分割,并且还具有 包括以外凸方式弯曲的弯曲部的胎纹沟。考虑到轮胎性能以及上述性能,需要抑制伴随磨损过程的退化。 例如,为抑制磨损后期的湿地性能的退化,建议a)形成具有不同橡胶成分的多层的胎面橡胶;且b)在磨损后期在轮胎行驶面上露出具有 高摩擦力的橡胶层,呈现较佳湿地打滑刹车性能。然而,这样的技术带 来了由于偏磨损而产生该具有高磨擦力的橡胶层露出不均匀的问题。这 会反过来损害湿地性能并使橡胶层中的内层剥落。考虑到所述境况,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致力于对由胎面花纹的块部分(形 成脊部)的周向边缘构成的边缘的组成长度的研究。因此,发现下述几点是重要的(1)鉴于湿地性能尤为重视的转向性能,轮胎周向的边缘 组成十分重要。为将湿地性能保持得与新产品时的湿地性能一样高,需要随着磨损的进行来增加轮胎周向的边缘组成的长度;(2)对鉴于雪上性能十分重视的牵引性能来说,a)轮胎轴向的边 缘组成是重要的;且b)优选随着磨损的进行而增加该组成。然而,在冬 季轮胎的情况下要确保直到50%的磨损的雪上性能。因此,不需要将超 过50%的磨损的轮胎的雪上性能维持得与新产品时的湿地性能一样高。 因此,确保轮胎轴向边缘组成不小于新产品时的边缘组成长度的0.5倍就 足够了。(3 )轮胎周向和轮胎轴向的边缘组成长度之间的比在磨损的各个阶 .段应该是平衡的。已发现,随着磨损进行,可以这些方式将雪上性能和湿地性能的退 化抑制得较低。在这方面,日本专利公开申请H10-76812揭示通过伴随磨损进行增 加沟槽面积来抑制防打滑性能(湿地性能)的退化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其包括块花纹且其能够改 进耐偏磨损性能而不牺牲湿抓地性能或雪上性能,且其可良好地适于全 天候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其能够将伴随磨损进5行而产生的雪上性能和湿地性能的退化的抑制得较低。本专利技术包括采用至少三种类型的块的块花纹,这三种类型的块包括: 由中央纵向沟槽2C、中间纵向沟槽2M、和中央横向沟槽3C分隔成的中央块4C,由中间纵向沟槽2M、外纵向沟槽2S和中间横向沟槽3M分隔 成的中间块4M,以及由外纵向沟槽2S、从该外纵向沟槽2S延伸到胎面 端部E的外横向沟槽3S分隔成的外部块4S。第一专利技术进一步满足下述四个方程式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其中,中央块的纵向长度,即各中央块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最突出端 点之间的轮胎周向距离,定义为L4C,中间块的纵向长度,即各中间块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 的轮胎周向距离,定义为L4M,外部块的纵向长度,即各外部块的在轮胎周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 间的轮胎周向距离,定义为L4S,中央块的横向长度,即各中央块的轮胎轴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 的轮胎轴向距离,定义为W4C,中间块的横向长度,即各中间块的轮胎轴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 的轮胎轴向距离,定义为W4M,以及外部块的横向长度,即各外部块的轮胎轴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 的轮胎轴向距离,定义为W4S,中央块4C的纵长比定义为(L4C/W4C),中间块4M的纵长比定义为(L4M/W4M),以及外部块4S的纵长比定义为(L4S/W4S),以及满足下述三个方程式0.85<w2C/w3C<1.30 0.85<w2M/w3M<1.10 0.9< w2S/w3S<1.10,其中,在与沟槽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上测量的中央纵向沟槽2C的 沟槽宽度定义为w2C,在相同方向上的中间纵向沟槽2M的沟槽宽度定义为w2M, 在相同方向上的外纵向沟槽2S的沟槽宽度定义为w2S, 在相同方向上的中央横向沟槽3C的沟槽宽度定义为w3C, 在相同方向上的中间横向沟槽3M的沟槽宽度定义为w3M,且 在相同方向上的外横向沟槽3S的沟槽宽度定义为w3S。 第二专利技术进一步满足下述方程式。 (W4Smax/W4Smin) < (W4Mmax/W4Mmin) < ( W4Cmax/W4Cmin ) 1.00《W4Smax/W4Smin《1.20 1.15《W4Mmax/W4Mmin《1.40 1.40《W4Cmax/W4Cmin《1.70 ,其中,在由中央纵向沟槽2C和中间纵向沟槽2M所围起的中央块 4C的区域中,轮胎轴向宽度最大的中央块最大宽度定义为W4Cmax,最 小的中央块最小宽度定义为W4Cmin,在由中间纵向沟槽2M和外纵向沟槽2S的中间块4M所围起的中间 块4M的区域中,轮胎轴向宽度最大的中间块最大宽度定义为W4Mmax, 最小的中间块最小宽度定义为W4Mmin,以及在由外纵向沟槽2S和胎面端部E所围起的外部块4S的区域中,轮 胎轴向宽度最大的外部块最大宽度定义为W4Smax,最小的外部块最小 宽度定义为W4Smin。第三专利技术进一步满足下述方程式EC5OEC00 …(1)EC90〉EC00 …(2)EL5O0.5XEIi)0 …(3)EL9O0.5XEL00 …(4)1.5<EC50/EL50<2.2 …(5)2.5<EC90/EL90<3.5 …(6)。在本专利技术中,纵向沟槽的数目限定为至少5个,用以改善湿抓地性能。在第一专利技术中,与周向块刚性和轮胎轴向块刚性有关的块的周向长 度和轮胎轴向长度间的比根据中央、中间和外部块进行合理化。以此设 置,可以改进牵引性能和驾驶稳定性,且同时块周围的沟槽排列良好, 从而使改进用于改善湿抓地性能的排水性。而且,影响湿地转向性能的 纵向沟槽的沟槽宽度与影响牵引/制动性能的横向沟槽的沟槽宽度的比的 值根据中央、中间和外部块进行合理化。在第二专利技术中,接近轮胎赤道且暴露于沿轮胎周向作用的力的块的 块宽度变化率限定得相对较大。这是由于该区域处较少发生H/T磨损。 这有助于改进牵引性能。外部块采取矩形形状来保证轮胎的驱动力和驾 驶稳定性。换句话说,当车辆进行一般的向前直行时,中央块通常是块中第一 个触地的。触地表面的滞留时间长且触地压也大。因此,当行驶于湿路 面表面时可通过将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包括: 设置在一轮胎行驶面(TS)上的至少五个纵向沟槽,所述至少五个纵向沟槽包括:一个与轮胎赤道(Q)相交且呈Z字形延伸的中央纵向沟槽(2C)、位于轮胎轴向外侧的外纵向沟槽(2S)、和在中央纵向沟槽(2C)和外纵向沟 槽(2S)之间延伸的中间纵向沟槽(2M),以及 连接所述中央纵向沟槽(2C)和中间纵向沟槽(2M)的中央横向沟槽(3C)、连接所述中间纵向沟槽(2M)和外纵向沟槽(2S)的中间横向沟槽(3M)、和从所述外纵向沟槽(2S)延伸至胎面端部 (E)的外横向沟槽(3S), 采用至少三种类型块的块花纹,所述三种类型的块包括:由所述中央纵向沟槽(2C)、中间纵向沟槽(2M)、和中央横向沟槽(3C)分隔成的中央块(4C),由中间纵向沟槽(2M)、外纵向沟槽(2S)和中间横向沟槽( 3M)分隔成的中间块(4M),以及由外纵向沟槽(2S)、外横向沟槽(3S)以及胎面端部分隔成的外部块(4S),并且 满足下述六个方程式 EC50>EC00 …(1) EC90>EC00 …(2) EL50>0.5 ×EL00 …(3) EL90>0.5×EL00 …(4) 1.5<EC50/EL50<2.2 …(5) 2.5<EC90/EL90<3.5 …(6), 其中,轮胎行驶面和块的外周壁相交处的轮廓定义为块的总体 周向边缘, 将通过把整个块的轮胎外周方向上的块总体周向边缘的周向边缘组成相加而获得的总周向边缘组成定义为EC, 将通过把整个块的轮胎轴向上的块总体周向边缘的轴向边缘组成相加而获得的总轴向边缘组成定义为EL, 将新产品的轮胎 行驶面上的总周向边缘组成EC定义为EC00,且将其总轴向边缘组成EL定义为EL00, 将50%磨损状态下的总周向边缘组成EC定义为EC50,且将其总轴向边缘组成EL定义为EL50,该50%磨损状态中所述各胎面沟槽中最深的胎面沟槽的沟槽 深度磨损50%,以及 将90%磨损状态下的总周向边缘组成EC定义为EC90,且其总轴向边缘组成EL定义为EL90,该90%磨损状态中最深的胎面沟槽的沟槽深度磨损9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伸吾津田训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