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齿形带传动装置的齿形带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58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齿形带传动装置的齿形带轮(10,10′,100,100′),该齿形带轮具有罐形或钟形的金属基体(14)和设置在该基体(14)的外周(16)上的齿部(20,200),其中基体(14)的齿部(20,200)在两个端面(22,24)上分别用一个平挡圈(30,30′,30″)终止,并且所述平挡圈(30,30′,30′)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单独的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齿形带传动装置的齿形带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见文献DE 10 2005 061 481 Al 、 DE 10 2006 059 946 Al 、 DE 103 52 256 Al 、 DE 102 37 557 Al 、 DE 10 2004 038 681 Al 、 DE 10 2005 006 673 Al、 DE 697 23 523 T2和DE 297 15 257 Ul。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齿形带传动装置的齿形带轮,该 齿形带轮能用尽可能少的步骤经济地制造并能够可靠地引导齿形带。 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齿形带轮实现。 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同样给出用于 制造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齿形带轮的方法及其应用。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 图1示出带有切削加工的齿部并带有带动凸台的齿形带轮第一实 施例的透视图,图2示出带有切削加工的齿部的齿形带轮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示出带有环绕注塑(iimspritzen )的塑料齿部并带有带动凸台的齿形带轮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示出带有环绕注塑的塑料齿部的齿形带轮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示出轴线平行的伺服转向传动装置的透视图,在该伺服转向传动装置中应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齿形带轮,图6示出应用在图5所示的伺服转向传动装置中的齿形带轮连同 其应用环境的轴向剖视图,图7示出具有基体的平挡圏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对于在图1至4中所示的、齿形带轮IO、 10'、 100、 100'的四个 实施例,作为成形元件的罐形或钟形金属基体14是共同的。相同的部 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出。根据这些实施例,基体14几乎是无底的。从底面最多保留一个边 缘,使得在中央存在一个大的孔。因此,基体14基本上仅包括一个具 有内横截面和外横截面的空心圆柱形的壁部。在图l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内横截面沿轴向阶梯形地变小。 在图2和4的实施例中,内横截面沿轴向恒定。在基体14或壁部的外 周16上制出齿部20、 200。齿部20、 200优选与基体14轴线平行地延伸。原则上也可以想到 其他未示出的用于齿部20、 200的几何形状。由此只须实现将力传递 到相应的带上。在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该带是具有垂直于其长度的 齿部的齿形带。如果带没有齿部,例如将基体14的表面打毛就足够了 。在前两个实施例(图1、图2)中,基体14的齿部20、 200以切 削方式加工到基体14中。为此齿部20、 200可以特别有利地通过滚齿 而加工到基体14中。此外,特别有利的是,选择钢板作为基体14的 金属,以便于深拉以及制造稳定的齿形带轮和实现切削加工齿部20。代替切削加工齿部20,齿部200也可以通过形成轮廓的塑料层202 施加到基体14的外周上。这对应于实施例3和4 (图3、图4)。特别 有利的是,形成轮廓的塑料层202注塑到基体14的外周上。齿部20、 200在轴向上在基体14的两个端面22、 24上分别由一 个平挡圏30、 30'、 30〃限定。通过齿部20、 200以平挡圈30、 30'、 30〃 终止于基体14的端面22、 24上,保证了对齿形带的可靠的引导。突起的平挡圏30、 30'、 30〃防止齿形带滑脱。平挡圏30、 30'、 30〃具有比基体14大的外径,以便能够可靠地引 导带。可以考虑用于平挡圏30、 30'、 30〃的不同的内径。如果平挡圏30例如应在齿部20、 200旁提供在齿形带轮10、 100 的边缘上,则平挡圈30的内径可大致等于基体14的外周。因此,如 果平挡圏30齐平地安放,则它会径向向外地扩展基体14的端面22、 24。这在第一实施例(图1)中示出。平挡圏30'的内径也可以等于基体14的内径,如在第二实施例(图 2)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齿部20、 200可以在基体14的整个宽度 上延伸。如果齿部20、 200径向向外地突出于基体14的外周,如在第 三和第四实施例(图3和4)中所示,这便特别重要。平挡圏30的内 径大致等于基体14的外周并且平挡圏30安放在齿部20、 200旁边会 引起相应的考虑、必要时在制齿方面的后加工。在齿形带轮100'的第四实施例(图4)中示出了平挡圏30〃的内径 选择的第三种可能性。这里,平挡圏30〃的内径小于基体14的内径。除引导齿形带外,平挡圏30、 30'、 30〃还具有加强基体14的任务。 它们可以或者通过焊接、通过压紧,或者通过敛缝(Verstemmen)安 装在基体14上。为此,平挡圏30、 30'、 30〃应由合适的材料例如由与 基体14相同的材料制成。代替上述变型方案,特别有利的是,将塑料 平挡圏30、 30'、 30〃注塑在基体14的端面22、 24上。将一个或两个平挡圏30、 30'、 30〃在一个制造步骤内连同形成轮 廓的塑料层202 —起施加到基体14上,这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由塑料 制成的齿部与同时一体地形成的平挡圏的施加可以例如通过环绕注塑 来实现。在齿部20、200切削加工到齿形带轮10的深拉金属件中的情况下, 两个平挡圏30、 30'、 30〃必须构成为单独的零件。也就是说,切削加 工的工步使得必需给铣齿的铣刀提供越过端面22、 24的出刀部。 通过选择形成轮廓的塑料层202作为施加的齿部200,平挡圏30、 30'、 30〃的这样的实施形式是可行的,即在该实施形式中将平挡圏30、30'、 30〃卡紧到形成轮廓的塑料层202中。例如通过平挡圏30、 30'、 30〃与形成轮廓的塑料层202的形锁合给出了平挡圏30、 30'、 30〃的另 一种固定形式。或者,塑料部件30、 30'、 30〃, 202之间的连接也可 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实现。齿形带轮IO、 IOO应将力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递到齿形带上。 因此,齿形带轮IO、 100必须能由输出轴直接或间接地驱动。为此, 例如基体14配设有多个带动凸台18,其中所述带动凸台18在基体的 孔内径向向内地突起。在图1和3中可以分别看到这样的带动凸台18。带动凸台18可 以嵌入驱动装置输出轴的相应的轮廓中。代替于此,对于输出轴或其他与齿形带轮10、 10'、 100、 100'作 用连接的元件代替用于容纳带动凸台18的凹形成形部而具有例如构 成为凸台的凸形突起部的情况,在基体14内以未示出的方式设有用于 容纳这样的突起部的凹部。或者,也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或其他连接实现在齿形带轮10、 100 和输出轴之间的力锁合连接。例如以这样的连接将平挡圏固定在驱动 元件上是特别有利的。在图7中所示的、平挡圈30〃'的另一实施例超出了图1至4中的 实施例,因为平挡圏30'〃提供带有齿部20、 200的罐形或钟形基体14。 如果两个这样的平挡圏30〃'的基体面向彼此地相互连接,使得平挡圏 30'〃背离彼此地设置,则这两个平挡圏以同心布置一起形成一个齿形 带轮。用于制造例如在实施例l和2中给出的齿形带轮10、10'的方法包 括由金属深拉罐形或钟形基体14作为第一步骤。第二步骤是将齿部 20切削加工到基体14的外周16上。在第三步骤中,在基体14的端 面22、 24上提供两个平挡圏30、 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齿形带传动装置的齿形带轮(10、10′、100、100′),具有罐形或钟形的金属基体(14),以及设置在基体(14)的外周(16)上的齿部(20、200),其特征在于:基体(14)的齿部(20、200)在两个端面(22、24)上分别用一个平挡圈(30、30′、30″)终止,以及所述平挡圈(30、30′、30″)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单独的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奥伯勒
申请(专利权)人:IMS传动装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