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31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壳体和设置在电机壳体尾部一侧的控制器安装底座,控制器安装底座一侧设置有接插件组件、另一侧设置有嵌件组件,嵌件组件的外侧设置有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包括控制电路和与控制电路连接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安装在电机尾部的控制器安装座内的电机相线连接;接插件组件包括电源接插件和信号接插件,电源接插件通过嵌件组件与驱动电路连接;信号接插件穿过嵌件组件与控制电路连接。接插件组件、嵌件组件和电路板组件层叠设置在控制器安装底座内,节约空间;对电路板组件进行分区,小电流的控制电路远离电机,大电流的驱动电路靠近电机,降低了大电流电路对控制电路的电磁干扰。制电路的电磁干扰。制电路的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驱动
,具体涉及一种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车辆转向领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而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一般由电机、控制器电路板组件、接插件组件和外盖组成。转向系统供应商在应对不同汽车主机厂和不同车型对转向系统的布置空间、安全冗余性要求时,不得不全新开发不同电子设计及不同机械结构的电驱动装置,导致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开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装配工艺种类繁杂且成本高昂。因此,一种结构紧凑、装置工艺简单、平台化的电驱动装置具备广阔的应用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结构紧凑、装置工艺简单。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尾部的安装端盖和设置在所述电机尾部安装端盖一侧的控制器安装底座,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一侧设置有接插件组件、另一侧设置有嵌件组件,所述嵌件组件的外侧设置有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控制电路和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安装在电机尾部安装端盖内的电机相线连接;所述接插件组件包括电源接插件和信号接插件,所述电源接插件通过所述嵌件组件与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接插件穿过所述嵌件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嵌件组件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内设置有导向凸台,所述信号接插件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凸台相配合的支撑凸台,
[0006]所述嵌件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电感,所述电源接插件通过所述嵌件组件与所述电感连接,所述电感通过所述嵌件组件与电机驱动逆变桥连接,所述电机驱动逆变桥通过所述相线连接件与电机相线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预驱动芯片、电源芯片和防反电路,
[0008]所述电源接插件的一个电极通过所述嵌件组件连接到电路板组件上的防反电路的一端,所述防反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芯片的一端连接和嵌件组件连接,然后通过所述嵌件组件与电感连接,所述电源芯片一端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通过预驱动芯片与电机驱动逆变桥的控制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源接插件包括相并列安装的第一电源接插件和第二电源接插件,所述防反电路包括相并列安装的第一防反电路和第二防反电路,所述电感包括相并列安装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预驱动芯片包括第一预驱动芯片和第二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逆变桥包括第一驱动逆变桥和第二驱动逆变桥,所述电机包括双绕组六相同步电机,
[0010]所述第一电源接插件依次与第一防反电路、第一电感、第一预驱动芯片、第一驱动
逆变桥和电机的一个绕组电连接;
[0011]所述第二电源接插件依次与第一防反电路、第一电感、第二预驱动芯片、第二驱动逆变桥和电机的另一个绕组电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嵌件组件还包括桥接嵌件,当所述电驱动装置使用一组电源输入时,可通过桥接嵌件的连接向第二电感输入电源。
[0013]当所述电驱动装置使用一组电源输入时,所述桥接嵌件一端与第二电感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感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桥接嵌件一端与第二防反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与第二电感的负输入端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接插件组件还包括接插件安装板,接插件安装板一侧设置有多个导向件,
[0015]所述电源接插件和信号接插件分别设置在导向件内,所述信号接插件包括CAN接插件和传感接插件;
[0016]所述信号接插件的内端设置有支撑凸台和穿过所述支撑凸台的鱼眼针,鱼眼针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0017]所述接插件安装板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置有可拆卸的透气塞;
[0018]所述接插件安装板上设置有铁环件,注塑包裹在接插件组件中,用于螺栓安装接插件组件在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上;
[0019]所接插件安装板和安装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
[0020]优选的,嵌件组件包括嵌件绝缘板,所述嵌件绝缘板上设置有多个金属端子;
[0021]所述驱动电路上设置有相线连接件,所述相线连接件与所述电机的相线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外盖,所述外盖和控制器安装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
[0023]优选的,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设置在电机一侧;
[0024]所述控制电路远离所述电机驱动电路。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接插件组件、嵌件组件和电路板组件层叠设置在安装底座内,利于节约空间;对电路板组件进行分区,小电流的控制电路远离电机,大电流的驱动电路靠近电机,且通过嵌件组件使驱动电路的供电线路绕过控制电路,降低了大电流电路对控制电路的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电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0028]图3是实施例1的接插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实施例1的嵌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实施例1的嵌件组件安装示意图;
[0031]图6是实施例1的电路板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32]图7是实施例1的电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实施例2的接插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桥接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是实施例2的嵌件组件和桥接嵌件安装示意图;
[0036]图11是实施例2的电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是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驱动装置的逻辑图;
[0039]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电驱动装置的逻辑图。
[0040]图中标记:
[0041]1电驱动装置,12控制器安装底座,13电机壳体,14外盖,15电机连接皮带轮,16电机相线,17安装腔;
[0042]201接插件组件A,202接插件组件B,21接插件安装板,22电源接插件,23电源接插件金属端子,24信号接插件,25透气塞,28螺钉,241CAN接插件,242传感接插件,243支撑凸台,244鱼眼针,245透气塞安装孔,246铁环件,
[0043]3第一密封垫圈,4第二密封垫圈,
[0044]6电感,61第一电感,62第二电感,
[0045]7嵌件组件,71连接凸台,72嵌件绝缘板,73嵌件鱼眼针及金属端子,74导向凸台,75桥接嵌件,76电源桥接金属端子,751第一连接端,752第二连接端,753第三连接端,754第四连接端,755绝缘部,
[0046]9电路板组件,91控制电路,92电机驱动电路,93相线连接件,
[0047]901第一控制芯片,902第二控制芯片,903第一预驱动芯片,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系统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尾部一侧的控制器安装底座,所述控制器安装底座一侧设置有接插件组件、另一侧设置有嵌件组件,所述嵌件组件的外侧设置有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控制电路和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尾部的电机相线连接;所述接插件组件包括电源接插件和信号接插件,所述电源接插件通过所述嵌件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接插件穿过所述嵌件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组件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内设置有导向凸台,所述信号接插件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凸台相配合的支撑凸台,所述嵌件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电感,所述电源接插件通过所述嵌件组件与所述电感连接,所述电感通过所述嵌件组件与所述电机逆变桥相连后,再通过电机驱动逆变桥与电机相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预驱动芯片、电源芯片和防反电路,所述电源接插件的一个电极通过所述嵌件组件连接到电路板组件上的防反电路的一端,所述防反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芯片的一端连接和所述嵌件组件连接,然后通过所述嵌件组件与电感连接;所述电源芯片另一端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通过预驱动芯片与电机驱动逆变桥的控制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插件包括相并列安装的第一电源接插件和第二电源接插件,所述防反电路包括相并列安装的第一防反电路和第二防反电路,所述电感包括相并列安装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预驱动芯片包括第一预驱动芯片和第二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逆变桥包括第一驱动逆变桥和第二驱动逆变桥,所述电机包括双绕组六相同步电机,第一电源接插件与第一防反电路连接,第一防反电路输出有两端,其中一端依次与第一电感、第一驱动逆变桥和电机的一个绕组电连接,第一防反电路输出的另一端依次与第一电源芯片、第一控制芯片、第一预驱动芯片和第一驱动逆变桥电连接;第二电源接插件与第二防反电路连接,第二防反电路输出有两端,其中一端依次与第二电感、第二驱动逆变桥和电机的另一个绕组电连接,第二防反电路输出的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电源芯片、第二控制芯片、第二预驱动芯片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健徐刚春张泽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擎动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