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纺丝甬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69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纶纺丝甬道,包括甬道,所述甬道的顶部安装有喷丝板,所述喷丝板均布为4列,在甬道体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进风静压室和上回风静压室,所述上进风静压室靠近甬道体的一侧设有上进风整流器,所述上回风静压室靠近甬道体的一侧设有上回风整流器,所述上进风静压室的下部设有上第一进风口,所述上回风静压室的下部设有上回风口;所述甬道的顶部靠近上回风整流器侧,并且处于第3、4列喷丝板中间,设置有上第二进风口;所述甬道的下部设有下回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3、4列喷丝板中间,设置上第二进风口,作为热风补充,使得靠近上回风系统侧丝条细流能够充分受热,溶剂快速蒸发,提高溶剂的回收率。提高溶剂的回收率。提高溶剂的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氨纶纺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氨纶纺丝甬道。

技术介绍

[0002]纺丝甬道是氨纶纺丝工艺中重要的生产设备,在氨纶纺丝过程中,聚合后的纺丝原液,被均匀地压入纺丝头,在压力的作用下,纺丝液从喷丝板毛细孔中被挤出形成丝条细流,并进入纺丝甬道。甬道中通入热气,热气随着丝条细流向甬道底部流动,热气保持高温,使丝条细流中的溶剂迅速蒸发,并被热气带走,丝条浓度不断提高直至凝固。
[0003]干法纺丝常采用空气甬道。空气甬道通常采用横流式甬道。传统空气甬道设置有上进风,上回风和下回风结构。传统空气甬道由于风压在进风网下部较高,上回风网下部负压较高,导致甬道内气流短路,从而造成甬道最上部气体流速较其他区域气体流速低,同时,在甬道上方由上进风系统至上回风方向上,容易造成靠近上回风侧丝条细流受热不均、丝条细流溶剂挥发不充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氨纶纺丝甬道。
[0005]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氨纶纺丝甬道,包括甬道,所述甬道的顶部安装有喷丝板,所述喷丝板分布为4列,在甬道体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进风静压室和上回风静压室,所述上进风静压室靠近甬道体的一侧设有上进风整流器,所述上回风静压室靠近甬道体的一侧设有上回风整流器,所述上进风静压室的下部设有上第一进风口,所述上回风静压室的下部设有上回风口;所述甬道的顶部靠近上回风整流器侧,并且处于第3、4列喷丝板中间,设置有上第二进风口;所述甬道的下部设有下回风装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第二进风口下方连接中空带孔挡板,所述中空带孔挡板由横向中空管与纵向中空管构成,横向中空管和纵向中空管交叉联通,形成平面,横向和纵向的中空管上均开有小孔,开孔侧面向上回风静压室,孔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第二进风口下方连接多根竖向中空带孔管,多根竖向中空带孔管在同一平面内,所述中空带孔管的一侧开有小孔,开孔侧面向上回风静压室,并且孔径由上向下逐渐增大。
[0008]进一步的,所述小孔孔径范围为0.2—1.5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向中空管与纵向中空管及竖向中空带孔管的管径均为3—8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回风装置包括第一下回风装置和第二下回风装置,所述第一下回风装置和第二下回风装置上下间隔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甬道的外壁中间部位上设置有加热保温系统,保证甬道内的温度,便于氨纶丝成形和溶剂的挥发。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进风整流器和上回风整流器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相比常规的纺丝甬道设计,本技术在第3、4列喷
丝板中间,设置上第二进风口,作为热风补充,使得靠近上回风系统侧丝条细流能够充分受热,溶剂快速蒸发,提高溶剂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上吹风氨纶干法纺丝甬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甬道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上第二进风口及中空带孔挡板的侧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上第二进风口及中空带孔挡板的正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上第二进风口及中空带孔管的侧视图;
[0019]图中,1.甬道,2.喷丝板,3.上第一进风口,4.上进风静压室,5.上进风整流器,6.上回风静压室,7.上回风整流器,8.上回风口,9.加热保温系统,10.第一下回风装置,11.第二下回风装置,12.上第二进风口,13.中空带孔挡板,131.横向中空管,132.纵向中空管,14.中空带孔管,15.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1

5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参照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氨纶纺丝甬道,包括甬道1,所述甬道1的顶部安装有喷丝板2,所述喷丝板分布为4列,在甬道1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进风静压室4和上回风静压室6,所述上进风静压室4靠近甬道体的一侧设有上进风整流器5,所述上回风静压室6靠近甬道体的一侧设有上回风整流器7,上进风整流器5和上回风整流器7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所述上进风静压室4的下部设有上第一进风口3;所述上回风静压室6的下部设有上回风口8;所述甬道1的顶部靠近上回风整流器7侧,并且处于第3、4列喷丝板中间,还设有上第二进风口12;上第一进风口3风量为总风量的90%

95%,上第二进风口12进风量为总风量的5%

10%。所述甬道1的外壁中间部位上设置有加热保温系统9,用来保持甬道内温度,加快氨纶纺丝的形成;所述甬道1的下部还设有第一下回风装置10和第二下回风装置11,所述第一下回风装置10和第二下回风装置11上下间隔分布。
[0022]如图3

4所示,所述上第二进风口12下方连接中空带孔挡板13,所述中空带孔挡板由横向中空管131与纵向中空管132构成,横向中空管131和纵向中空管132交叉联通,形成平面,所述横向中空管131与纵向中空管132及竖向中空带孔管14的管径均为3—8mm。横向和纵向的中空管上均开有小孔15,开孔侧面向上回风静压室6,孔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孔径范围为0.2

1.5mm。
[0023]如图5所示,所述上第二进风口下方连接多根竖向中空带孔管14,多根竖向中空带孔管在同一平面内,所述中空带孔管的一侧开有小孔15,开孔侧面向上回风静压室6,并且孔径由上向下逐渐增大,孔径范围为0.2

1.5mm。上部采用小孔径是为了避免丝束被热风吹到上回风网上。丝条由上至下浓度不断提高,中空带空管孔径逐渐增大。
[0024]工作原理:热气流由上第一进风口3进入,通过上进风静压室4形成稳定气室,通过上进风整流器5进行整流,进入甬道1内与喷丝板2喷出的丝束交会;上第二进风口12通过下方连接的中空带孔挡板13或中空带孔管14向上回风侧吹风,作为热风补充,解决甬道内上
方丝束不能充分受热、溶剂挥发不充分的问题,使得靠近上回风系统侧丝束能够充分受热,溶剂快速蒸发;丝束中的溶剂迅速大量挥发,产生高浓度溶剂的混合气体,经上回风整流器7均匀回风,使含有大量溶剂的气体经上回风静压室6从上回风口8引出;其余热气流顺甬道1向下,在甬道加热保温系统9的作用下,丝束中的溶剂继续挥发,含有一定溶剂的热风混合气体从第一下回风装置10、第二下回风装置11引出;丝束与热气流交汇,溶剂迅速挥发,丝束继续向下移动,溶剂进一步继续挥发,丝条顺利成形,到甬道下部形成合格的氨纶丝由甬道下部引出。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纶纺丝甬道,包括甬道(1),所述甬道(1)的顶部安装有喷丝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板(2)分布为4列,在甬道体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进风静压室(4)和上回风静压室(6),所述上进风静压室(4)靠近甬道体的一侧设有上进风整流器(5),所述上回风静压室(6)靠近甬道体的一侧设有上回风整流器(7),所述上进风静压室(4)的下部设有上第一进风口(3),所述上回风静压室(6)的下部设有上回风口(8);所述甬道的顶部靠近上回风整流器(7)侧,并且处于第3、4列喷丝板(2)中间,设置有上第二进风口(12);所述甬道(1)的下部设有下回风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第二进风口(12)下方连接中空带孔挡板(13),所述中空带孔挡板由横向中空管(131)与纵向中空管(132)构成,横向中空管(131)和纵向中空管(132)交叉联通,形成平面,横向和纵向的中空管上均开有小孔(15),开孔侧面向上回风静压室(6),孔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翊桄杨晓丽罗正龙都平俞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