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莎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094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莎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油莎豆块茎置于含有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莎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莎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为莎草属多年生植物,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块茎可以榨油的新型油料作物,具有分蘖性强、繁殖力高、易存活等优点(吴琼,2009;郭婷婷等,2021;Akabassi et al.,2022)。作为重要的新型油料作物,油莎豆同时也是优质的植物油脂替代资源,其一般不开花或开花不结实,繁殖方式有种子、匍匐根茎和块茎这三种类型,主要以块茎繁殖。然而,油莎豆种质匮乏,油莎豆块茎在地下容易积累毒素,随着时间的增长,会造成品种严重退化(王瑞元,2019;Akabassi et al.,2022),因此保护和增加油莎豆的种质资源与多样性非常重要。
[0003]油莎豆易种植,生物量大,且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地,但其经过冬季贮藏后会进入休眠状态,且贮藏期间块茎往往容易失去活力或迅速腐烂,因此,在种植前打破其休眠对提高发芽率十分重要。种子休眠过程受到多种内源性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精确调控,休眠可使种子在逆境条件下避免受到伤害,但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新陈代谢缓慢,不利于农业生产(Zhang et al.,2022)。种子休眠的诱导、维持和解除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受内源因素和环境因素调控,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方法,其中,植物激素在打破种子休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杨文秀等,2008)。细胞分裂素(CK)、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和6

BA等植物激素能有效解除植物种子的休眠。杨映根等(2001)研究发现,通过施用外源植物激素GA3和6

BA,对打破种子的休眠具有促进作用;在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研究中也表明,利用6

BA和GA3这两种激素处理种子有利于其萌发(翁琳琳等,2021)。
[0004]传统育种技术培育杂交新品种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而分子育种能对作物产量、品质、抗性以及育性等方面进行改良并创造出理想的种质资源,比传统育种技术更高效(杨迎霞等,2022)。组织培养技术是分子育种重要的一环,已用于植物的脱毒、快繁、品种选育、基因工程、遗传研究等多个方面,其中,成熟的再生体系系统能为遗传转化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Bevitori et al.,2014;Gao et al.,2022;许丁帆等,2022)。瞿萍梅等(2007)以块茎为外植体,建立了油莎豆的快繁及组织培养体系,吴琼(2009)将油莎豆丛生芽茎基部接种于MS+3.0mg/L2,4

D+1.0mg/L KT+0.5mg/L 6

BA+0.5mg/L NAA+600

800mg/L CH+3%蔗糖+0.7琼脂(PH 5.8)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李佳婷等(2019)发现油莎豆丛生芽可以在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空白MS培养基上生根。目前均存在高效再生体系不够完善、外植体易污染褐化、块茎发芽率低及难以获得无菌苗等问题,因此,油莎豆组织培养体系亟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外植体的选择对建立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也十分重要,因为其生长状态和来源会影响体胚的生成,从而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除此之外,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基因型、所用外植体类型、碳氮源和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有关(Shahsavari et al.,2010),在水稻的组织培养中发现色氨酸、山梨醇、激动素(Kin)、苄基
氨基嘌呤(BAP)、萘乙酸(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噻苯隆(TDZ)搭配使用有利于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再生(Feng et al.,2011;Din et al.,2016)。2,4

D是水稻(Bevitori et al.,2014)、地胆草(Abraham and Thomas.,2015)、麻竹(Ye et al.,2017)等植物愈伤组织诱导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过程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李玉静等,2005)。前述的油莎豆组织培养研究均以丛生芽基部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认为根系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目前也尚未有采用油莎豆根系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莎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以丛生芽不定根的根尖为外植体,接种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该方法丰富了油莎豆愈伤组织培养方案和外植体选择,为油莎豆大规模繁殖和分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莎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将油莎豆块茎置于含有6

BA的萌发皿中诱导培养,获得幼芽,将幼芽移植到芽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继代培养,获得丛生芽;
[0009]将丛生芽接种至不定根诱导培养基进行不定根诱导培养,获得根系,以根系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0010]所述芽增殖培养基包括:MS+0.5

1.0mg/L 6

BA+0.5

1.5mg/LZT+300

500mg/L头孢霉素+4

6g/LPVP+30

50g/L蔗糖+2

6g/L琼脂;
[0011]所述不定根诱导培养基包括:MS+30

50g/L蔗糖+2

6g/L琼脂;
[0012]所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包括:MS+3

5mg/L 2,4

D+0.5

2mg/LNAA+0.25

0.65%w/v卡拉胶+30

50g/L蔗糖+2

4g/LPVP+300

600mg/LVc+300

500mg/L酸水解酪蛋白。
[0013]进一步地,所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包括:MS+3mg/L 2,4

D+0.5mg/LNAA+0.65%w/v卡拉胶+30g/L蔗糖+4g/LPVP+600mg/LVc+500mg/L酸水解酪蛋白;在所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条件包括:25℃温度下暗培养。
[0014]进一步地,所述芽增殖培养基包括:MS+1.0mg/L 6

BA+0.5mg/LZT+500mg/L头孢霉素+4g/L PVP+30g/L蔗糖+6g/L琼脂;所述不定根诱导培养基包括:MS+30g/L蔗糖+6g/L琼脂;
[0015]所述增殖继代培养和所述不定根诱导培养的条件均包括:25℃、光照强度为5000Lx和光周期为昼/夜各12h。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莎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莎豆块茎置于含有6

BA的萌发皿中诱导培养,获得幼芽,将幼芽移植到芽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继代培养,获得丛生芽;将丛生芽接种至不定根诱导培养基进行不定根诱导培养,获得根系,以根系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述芽增殖培养基包括:MS+0.5

1.0mg/L 6

BA+0.5

1.5mg/LZT+300

500mg/L头孢霉素+4

6g/LPVP+30

50g/L蔗糖+2

6g/L琼脂;所述不定根诱导培养基包括:MS+30

50g/L蔗糖+2

6g/L琼脂;所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包括:MS+3

5mg/L 2,4

D+0.5

2mg/LNAA+0.25

0.65%w/v卡拉胶+30

50g/L蔗糖+2

4g/LPVP+300

600mg/LV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国陆光远余珠林泳欣谢威许美花张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