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72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叶片,将叶片在基本培养基内培养成丛生芽,将丛生芽移至丛生芽培养基内进行培养,培养出幼芽,幼芽培育完成后将幼芽移至壮苗培养基内进行培养,培养出无根苗,培养完成后,将无根苗移至诱导生根培养基内进行根部培养,最终形成幼苗进行栽培。最终形成幼苗进行栽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棠组培
,具体为一种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北美海棠草原之火品种是北美海棠衍生品种,属于乔木类树木,其成熟后花朵色彩鲜艳,观赏度极高,具有很高的栽培价值,草原之火品种耐寒、耐旱、耐盐碱、抗性强,草原之火的花期自4月上旬开始,5

6月长出艳丽新叶,7

8月开始挂满果实,一直持续到下一年春天,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对海棠品种要求逐渐变高,对北美海棠草原之火品种需求增多,目前该品种培育缓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提出一种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的方法,采用分布培养方法培养出幼苗,品种优良,存活率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培养基为MS+BA3—5mg/L+NAA0.1—0.5,将嫩枝条用洗衣粉兑水洗涤,然后反复用自来水冲洗,在无菌条件下用75%药棉擦拭嫩枝,放于饱和漂白粉溶液10分钟,后置于0.1%升汞溶液中消毒2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

6次,用消毒滤纸吸收干表面水分,叶片切成0.5cm见方小块,叶柄、茎段切成约长1cm左右长条,均接种于培养基上。
[0005]本方案的优选结构包括,培养基上将叶片、叶茎和茎段培养1周后,叶、叶柄、茎段周围开始膨大、增厚,质地变硬,逐渐形成黄绿色愈伤组织,3周后渐渐分化出小芽点,芽点继续生长,5周左右形成明显的丛生芽,丛生芽形成后,制作丛生芽增值培养基,丛生芽培养基为MS+BA1.0+NAA0.1和MS十BA0.5十NAA0.1,将丛生芽切成小块,接种至丛生芽培养基内,丛生芽上不断分化出很多幼芽,4周左右继代一次,增值系数可达6

9。
[0006]本方案的优选结构还包括的,幼芽培育完成后制作壮苗培养基,培养基内为1/2MS,壮苗培养基内为液体,将幼芽转接至壮苗培养基内,3周后,幼芽生长为健壮、个体粗壮的无根苗。
[0007]作为本方案的另一个优选结构,无根苗培育完成后,制作诱导生根培养基,培养基内为1/2MS+NAA0.2,将无根苗接种至诱导生根培养基上后,2周后,苗基部长出辐射状白色小根,每珠生根5

7条,3周后,根伸长至1.0

1.5cm,生长率达100%。
[0008]作为本方案的另一个优选结构,苗长出根后形成试管苗,将试管苗洗去根部残留培养基,种植前根部在0.2%Na2SO4溶液中滞留片刻,将试管苗移栽到用高压灭菌消毒过的蛭石+细沙+园土(1:1:1)的混合基质中,地上喷施0.1%多菌灵溶液,用薄膜覆盖,每天喷水两次,1周后将薄膜除去,培养出幼苗。
[0009]作为本方案的又一个优选结构,培养基内加入3.0%蔗糖、0.8%琼脂,培养温度24
±
2℃,光照10h/d。
[0010]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多个培养基分段培养,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培养基分段培养能培育出高品质品种,同时能实现存活率增高,实现后续养殖便捷,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2]实施过程中:一种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0013]组织培养:将嫩枝条叶片切成0.5cm见方小块,叶柄、茎段切成约长1cm左右长条,均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出丛芽。
[0014]丛生芽培养:将丛生芽切成小块,接种至丛生芽培养基内,丛生芽上不断分化出很多幼芽。
[0015]壮苗培养:将幼芽转接至壮苗培养基内,3周后,幼芽生长为健壮、个体粗壮的无根苗。
[0016]根部培养:将无根苗接种至诱导生根培养基上后,2周后,苗基部长出辐射状白色小根。
[0017]后续栽种:苗长出根后形成试管苗,将试管苗洗去根部残留培养基,种植前根部在0.2%Na2SO4溶液中滞留片刻,将试管苗移栽到用高压灭菌消毒过的蛭石+细沙+园土(1:1:1)的混合基质中,地上喷施0.1%多菌灵溶液,用薄膜覆盖,每天喷水两次,1周后将薄膜除去,培养出幼苗。成活后获得扩繁苗,后续进行常规管理,管理后续海棠生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为MS+BA3—5mg/L+NAA0.1—0.5,将嫩枝条用洗衣粉兑水洗涤,然后反复用自来水冲洗,在无菌条件下用75%药棉擦拭嫩枝,放于饱和漂白粉溶液10分钟,后置于0.1%升汞溶液中消毒2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

6次,用消毒滤纸吸收干表面水分,叶片切成0.5cm见方小块,叶柄、茎段切成约长1cm左右长条,均接种于培养基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上将叶片、叶茎和茎段培养1周后,叶、叶柄、茎段周围开始膨大、增厚,质地变硬,逐渐形成黄绿色愈伤组织,3周后渐渐分化出小芽点,芽点继续生长,5周左右形成明显的丛生芽,丛生芽形成后,制作丛生芽增值培养基,所述丛生芽培养基为MS+BA1.0+NAA0.1和MS十BA0.5十NAA0.1,将丛生芽切成小块,接种至丛生芽培养基内,丛生芽上不断分化出很多幼芽,4周左右继代一次,增值系数可达6

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美海棠品种草原之火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庆郑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海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