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樟快速繁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74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樟繁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樟快速繁殖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菌苗的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接种到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中直接诱导生根,不经过愈伤诱导和增殖,大大缩短了培育周期,经过生根诱导后,生根率可达90%;再经过适宜的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经过壮苗培养后,组培苗叶片较大,萌芽较多,可直接炼苗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全年育苗。进一步的,经过壮苗培养后的无菌苗又可截取其微茎段继续繁育,成为离体快繁的材料来源,大大减少了自然条件繁育种子用量,可循环、快速培育大量优质组培苗。快速培育大量优质组培苗。快速培育大量优质组培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樟快速繁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樟繁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樟快速繁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樟(Cinnamomum longipaniculatum(Gamble)N.Chao ex H.W.Li)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树干及枝叶均含芳香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按叶油素、芳樟醇及樟脑等,含油量高于其它樟科树种;它因具有生长快、萌蘖强,载叶多树形美观,姿态雄伟,木质柔韧,纹理致密的特点,寿命长达千年,也是成片造林和四旁绿化的首选树种。
[0003]油樟种苗繁育目前生产上主要以播种、扦插等方法进行繁殖。种子繁育对种子采种时期,处理手法要求较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种子霉变、失水油化等问题,导致发芽率降低。扦插繁育需要诱导切口的愈合生根,扦插的综合效果极易受到扦插时间、母树年龄、培育条件的影响,导致扦插成活率不稳定。
[0004]综合来看,油樟的传统繁育技术主要存在繁殖效率低下、稳定性差、受季节限制等问题,无法大规模稳定生产优质种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樟快速繁殖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克服了野外采集茎段污染严重、易褐化、诱导生根困难的问题,同时,采用直接生根法,取消了愈伤诱导、增殖等步骤,大大缩短了培育周期,可循环、快速培育大量优质油樟种苗,为油樟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樟快速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将外植体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得到初级组培苗;所述外植体包括油樟无菌苗的茎段;所述生根培养基以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糖25~35g/L、琼脂3~4g/L、吲哚丁酸0.1~0.5mg/L和萘乙酸0.5~2.0mg/L;
[0009]将所述初级组培苗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中壮苗培养,得到组培苗;所述壮苗培养基以2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糖25~35g/L、琼脂3~4g/L和吲哚丁酸0.1~0.5mg/L。
[0010]优选的,所述生根培养基的pH值为5.6~6.0;所述壮苗培养基的pH值为5.6~6.0。
[0011]优选的,所述茎段包括带节的茎段。
[0012]优选的,所述茎段的长度为4~6mm。
[0013]优选的,所述生根培养的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光照时间16h/d,培养时间为14~21d。
[0014]优选的,所述壮苗培养的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光照时间16h/d,培养时间为21~28d。
[0015]优选的,所述油樟无菌苗的培养方法包括:将油樟种胚接种到MS固体培养基中,无菌培养,得到所述油樟无菌苗;所述MS固体培养基还含有糖25~35g/L。
[0016]优选的,所述无菌培养的条件包括:暗培养24h后转入光照培养;所述光照培养的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光照时间16h/d,光照培养的时间为15d。
[0017]优选的,所述壮苗培养后还包括依次炼苗和移栽,得到油樟种苗;所述炼苗的光照强度为5000~10000Lux,环境温度为20~32℃,时间为7~14d。
[0018]优选的,所述油樟无菌苗的茎段替换为所述组培苗的茎段。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樟快速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外植体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得到初级组培苗;所述外植体包括油樟无菌苗的茎段;所述生根培养基以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糖25~35g/L、琼脂3~4g/L、吲哚乙酸(IBA)0.1~0.5mg/L和萘乙酸(NAA)0.5~2.0mg/L;将所述初级组培苗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中壮苗培养,得到组培苗;所述壮苗培养基以2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糖25~35g/L、琼脂3~4g/L和吲哚丁酸0.1~0.5mg/L。本专利技术采用无菌苗的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接种到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中直接诱导生根,不经过愈伤诱导和增殖,大大缩短了培育周期,经过生根诱导后,生根率可达90%;再经过适宜的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经过壮苗培养后,组培苗叶片较大,萌芽较多,可直接炼苗移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全年可育苗。
[0021]进一步的,经过壮苗培养后的无菌苗又可截取微茎段继续繁育,成为离体快繁的材料来源,大大减少了自然条件繁育种子用量,可循环、快速培育大量优质组培苗。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3]图1为油樟快速繁殖各个阶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樟快速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将外植体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得到初级组培苗;所述外植体包括油樟无菌苗的茎段;所述生根培养基以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糖25~35g/L、琼脂3~4g/L、IBA0.1~0.5mg/L和NAA0.5~2.0mg/L;
[0026]将所述初级组培苗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中壮苗培养,得到组培苗;所述壮苗培养基以2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糖25~35g/L、琼脂3~4g/L和IBA 0.1~0.5mg/L。
[0027]本专利技术将外植体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得到初级组培苗;所述外植体包括油樟无菌苗的茎段。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油樟无菌苗的培养方法优选包括:将油樟种胚接种到MS固体培养基中,无菌培养,得到所述油樟无菌苗。所述油樟种胚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选择当年成熟的油樟果实,去除果肉后消毒,剥去种壳,得到所述油樟种胚;所述MS固体培养基优选还含有糖25~35g/L,更优选为30g/L;所述MS固体培养基的pH值优选为5.6~6.0,更优选为5.8;所述无菌培养的条件优选包括:暗培养24h后转入光照培养;所述光照培养的光照强度优选为2000~3000Lux,更优选为2500Lux,光照时间优选为16h/d,光照培养的时间优选为15d。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茎段优选包括带节的茎段;所述茎段的长度优选为4~6mm,更优选为5mm。
[0030]本专利技术采用种胚进行无菌培养获得无菌苗,无菌苗生长整齐良好,萌发率90%,可获得优质的微茎段(4~6mm)外植体,解决了野外采集成熟茎段容易褐化、污染率高、不易诱导生根的问题。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以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糖25~35g/L、琼脂3~4g/L、IBA0.1~0.5mg/L和NAA0.5~2.0mg/L;所述生根培养基中糖的浓度优选为30g/L,所述糖优选包括蔗糖;所述生根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优选为3.5g/L;所述生根培养基中IBA的浓度优选为0.2~0.4mg/L,更优选为0.3mg/L;所述生根培养基中NAA的浓度优选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樟快速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外植体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得到初级组培苗;所述外植体包括油樟无菌苗的茎段;所述生根培养基以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糖25~35g/L、琼脂3~4g/L、吲哚丁酸0.1~0.5mg/L和萘乙酸0.5~2.0mg/L;将所述初级组培苗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中壮苗培养,得到组培苗;所述壮苗培养基以2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糖25~35g/L、琼脂3~4g/L和吲哚丁酸0.1~0.5mg/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基的pH值为5.6~6.0;所述壮苗培养基的pH值为5.6~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茎段包括带节的茎段。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茎段的长度为4~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的温度为24℃,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光照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会彬余英杨海芸周国强练东明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