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56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即使对操作杆作用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操作杆也不会从基座脱落,并且连接端子不发生塑性变形。连接器包括:基座(11),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FPC(40)的开口部,并且并列设有从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连接端子(20),其突设有一端部具有可压接在所述FPC的连接部(41)上的可动触点(22a)的大致T形操作片(22),并且将一端部(20a)从背面侧插入所述插入孔;操作杆(30),其将凸轮部(32)嵌合在设于连接端子的上边的转动用凹部(28)而构成转动支点,通过所述凸轮部可驱动位于所述操作片的另一端部的操作承受部(22b)。在所述操作杆的锁定操作完成时,设于所述操作杆下表面的限位用抵接部(34)卡止在突设于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的防脱用突起(25)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与设于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的 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连接器,例如具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地、可装卸自如地与挠性印刷基板(FPC )或挠性扁平电缆(FFC )嵌合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触部;壳体,其保持并固定所述接点,具有插入所述挠性印刷基板或所述挠 性扁平电缆的嵌合口;滑块,其将所述挠性印刷基板(FPC)或所述挠性扁平 电缆(FFC)按压在所述接点上。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在所述接点的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弹性部 和支点部,并且将所述接触部、所述弹性部、所述支点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大 致配置成曲柄形,在与所述连接部相对向的位置设有自所述弹性部延伸的按 压承受部,在所述滑块上设有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连续排列设置的按压 部,使该按压部在所述接点的连接部与按压承受部之间转动自如而将所述滑 块安装在所述壳体。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4-71160号公报但是,在上述连接器中,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2A、 2B所示,在连接FPC40 时,若使作为滑块16的操作杆转动以将其锁定,则操作杆承受转动操作力的 水平分力。因此,所述操作杆容易自壳体12即基座脱落。特别是,在所述操 作杆脱落时,应力容易集中在接点14的支点部32,具有弹性部34发生塑性 变形且不能进行连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对搡作杆 作用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操作杆也不会自基座脱落,并且连接端子不发生塑性变形。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包括基座,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的开口部,并且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从所述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连接端子,其突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的大致T形的操作片,并且将成为固定触点的一端部从背面侧插入所述插入孔,所述可动触点可压接在连接部上,该连接部并列设置在所述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操作杆,其将凸轮部嵌合在转动用凹部中而构成转动支点,通过所述凸轮部可驱动位于所述操作片的另 一端部的操作承受部,所述转动用凹部设置在连接端子的上边,其中,在转动所述操作杆而完成锁止操作时,设于所述操作杆下表面的限位用抵接部卡止在突设于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的防脱用突起上用以防止脱落。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对操作杆进行了锁定操作时,即使对所述操作杆作用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由于设于所述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卡止在设于连接端子的上边的防脱用突起上而防止脱落,故而操作杆不会脱落。另外,由于操作杆不会在水平方向拔出,故而不会对连接端子作用过大的负荷,能够防止连接端子的塑性变形。进而,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被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限位,锁止操作完成时的操作杆的位置精度提高,触点的位置精度提高,故而接触可靠性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在连接端子的上边、在另一端部与转动用凹部之间,形成有嵌合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的限位用凹部。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嵌合在连接端子的限位用凹部,不增加连接端子的高度尺寸,进而不增加连接器整体的高度尺寸,能够防止操作杆在水平方向的脱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在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与转动用凹部之间、并且在与所述转动用凹部相邻的位置,形成有与操作杆的凸轮部抵接用以进行限位的防脱用凸部。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操作杆的凸轮部在水平方向上被连接端子的防脱用凸部限位,故而操作杆更加不易脱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以在同一轴心上连续的方式将操作杆的并列设置的多个限位用抵接部连接并一体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确保操作杆的操作性,并且可提高强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在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设有卡止部,在所述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形成有可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承受部。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操作杆更加不易脱落且操作触感提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 (A)、 (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前后的立体图2 (A)、 (B)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表示图l所示的连接器的动作前后的立体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4 (A)、 (B)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上安装挠性基板前后的局部剖切立体图5 (A)、 (B)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表示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上安装挠性印刷基板前后的局部剖切立体图6(A)、 (B)是图3所示的基座的局部剖切立体图7 ( A)、 (B)是图3所示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及正面图8(A) ~ (C)是图3所示的操作扞的局部剖切立体图9 (A)、 (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操作方法的局部剖切立体图、正面剖面固;图IO(A)、 (B)是接着图9说明连接器的操作方法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11 (A)、 (B)是接着图IO说明连接器的操作方法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12(A)、 (B)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13(A)、 (B)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14(A)、 (B)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图15(A)、 (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转动操作后的正面剖面图及从下方看到的局部剖切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连接器11:基座lla:开口部12:弹性腕部13:插入孔14:导向板14a:导向槽15:防脱用凹部16:支承零件20:连4妻端子20a:固定触点(一端部)20b:另一端部21:支承部22:操作片22a:可动触点22b:操作承受部23:卡止用爪部24:防脱用爪部25:防脱用突起26:限位部27:防At用凸部27a:防脱用第二凸部28:转动用凹部29:限位用凹部30:操作杆31:转动轴部32:凸轮部33:贯通孔34:限位用抵接部35:操作用锥面36:限位用壁部40:挠性印刷基板(FPC)41:连接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图1~图13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 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大致由基座11、连接端子20以及操作杆30构成,能够可拆装地连接挠性印刷基板(FPC )40(图4、 5 )。如图6 ( A ) 、 ( B )所示,基座U分别从两侧端面的 一侧缘部向背面侧平行地延伸出弹性腕部12、 12,并且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从背面贯通正面的插入孔13。另外,如图6(A)所示,在所述弹性腕部12的内向面,在其前端缘部形成有导向用锥面12a,并且在其里侧形成有轴支承部12b。此外,所述基座11在所述弹性腕部12、 12之间从背面的下方缘部延伸出导向板14,并且在所述导向板14的上表面并列设有分别与所述插入孔13连通的导向槽部14a。在所述插入孔13的下方基部形成有与所迷插入孔13连通且防止后述的连接端子20脱落的防脱用凹部15。另一方面,如图6 (B)所示,所述基座11在其正面侧设有可插入后述的挠性印刷基板40的开口部lla。另外,所述基座11将用于防止基板安装时的浮起的支承零件16、 16分别压入并保持在设于基座正面侧的两侧缘部的压入槽Ub (图2、 3 X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20能够将设于其一端部的固定触点20a插入所述基座11的插入孔13,从其中间部突设有带支承部21的大致T形的操作片22,并且在其另一端部20b的下方缘部设有卡止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 基座,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的开口部,并且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从所述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 连接端子,其突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的大致T形的操作片,并且将成为固定触点的一端部从背面侧插入 所述插入孔,所述可动触点可压接在连接部上,该连接部并列设置在所述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 操作杆,其将凸轮部嵌合在转动用凹部中而构成转动支点,通过所述凸轮部可驱动位于所述操作片的另一端部的操作承受部,所述转动用凹部设置在连接端子的上边, 其特征在于, 在转动所述操作杆而完成锁止操作时,设于所述操作杆下表面的限位用抵接部卡止在突设于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的防脱用突起上用以防止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真广冈本将幸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