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66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模块、侦测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发光二极管模块接收可变电压。侦测电路侦测可变电压的电压准位,并依据电压准位输出一控制讯号。控制电路分别与侦测电路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电性连接,并根据控制讯号调整发光二极管模块内导通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与已知技术相较,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改变导通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而使发光二极管模块操作于一预设状态,从而实现能够通过可变电源进行驱动,同时又能够避免功率损耗在限流组件,以提升功率的使用效率的发光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初时多作为指示 灯以及户外显示板的光源。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以及不易破损等传统光源 无法达到的优点,因此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地运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发光装置为例,其控制方法,一般而言可分为恒电压控 制以及恒电流控制。请参照图IA所示,已知恒电压控制的发光装置IA包括发光二极管模 块11、电容器12、多个电阻器13及恒电压源14。为了使输入发光二极管的讯号为恒电压讯 号,设计人员通常必须采用大电容值的电容器,或是较为复杂的整流电路,借此达到稳压的 效果,因而会增加制造成本。虽然,恒电压控制具有较简易的电路设计优点,但恒电压控制并无法提供稳定的 电流。由于发光二极管是借电子与电洞的结合,使过剩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出,来达成发光 的效果。因此,电流的改变将对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特性有极大的影响。即是,恒电压控制无 法精确的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特性。另外,请参照图IB所示,已知恒电流控制的发光装置IB包括发光二极管模块11、 电容器12、多个电阻器13、恒电流源15及侦测单元16。虽然,已知的恒电流控制可以提供 发光二极管稳定的电流,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上,为了克服因各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差异而产 生的电流差异,仍须使用电阻器13作为限流组件,以吸收因电性变动而造成的功率差异以 稳定电流,如此一来,将造成额外的功率损耗。然而,无论是已知恒电压控制的发光装置或是已知恒电流控制的发光装置,均需 要一个能够提供稳定电源的供应单元。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使其能够通过可变电 源进行驱动,同时又能够避免功率损耗在限流组件,以提升功率的使用效率,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可变电源进行驱动,同时又能够避免功率损耗 在限流组件,以提升功率的使用效率的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块、一侦测电路以及一控制电路。发 光二极管模块接收一可变电压。侦测电路侦测可变电压的一电压准位,并依据电压准位输 出一控制讯号。控制电路分别与侦测电路及发光二极管模块电性连接,并根据控制讯号调 整发光二极管模块内导通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可变电压是交流电压或直流电压。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直流电压是所述交流电压经由一整流电路而产生。3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侦测电路包括一电阻器或一比较器。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是一数字控制电路或一模拟控制电路。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侦测电路或所述控制电路是一集成电路,或者所述侦 测电路以及所述控制电路是一集成电路。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单元,而 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不受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切换单元,与相对应的所述发 光二极管单元电性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控制单元,与所述切换单元电性连接,并依据所述 控制讯号,经由所述切换单元调整相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内导通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光装置通过控制电路调整发光二极管模块内导通的发光二 极管的数量。与已知技术相较,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改变导通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而使发光二极 管模块操作于一预设状态,从而实现能够通过可变电源进行驱动,同时又能够避免功率损 耗在限流组件,以提升功率的使用效率的发光装置。附图说明图IA是已知恒电压控制的发光装置的意图;图IB是已知恒电流控制的发光装置的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图4A至图4B是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具有不同变化态样的示意图;以及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配合使用的交流电压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A、1B、2、3、4A、4B 发光装置11、21、31、41A、41B 发光二极管模块12:电容器13:电阻器14:恒电压源15:恒电流源16 侦测单元211、411、411A、411B、411C、411D 发光二极管单元22、32、42 侦测电路23、33、43 控制电路311 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312 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331 切换单元332,432 控制单元431 切换单元431A 第一切换单元431B 第二切换单元431C 第三切换单元Rl 第一区段R2 第二区段R3 第三区段R4:第四区段Sc 控制讯号V:可变电压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请参照图2所示,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发光装置 2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块21、一侦测电路22及一控制电路23。发光二极管模块21接收一可变电压V。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模块21包括多 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单元211,发光二极管单元211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在本实施例中,可变电压V可以是一交流电压或一直流电压,可变电压V是随着时 间会以周期性或随机的改变其准位电压,即可变电压V是不固定的电压。其中,前述的交流 电压可以是一般熟知的市电,即为90V至250V的交流电,也可以是由电源转换器所输出的 交流电。另外,前述的直流电压包括由电池、电瓶或交流电压经由一整流电路而产生的电 压。其中,电池与电瓶因使用时间的增加,将使得输出电压的准位产生变动,此外,经由整流 电路所产生的直流电压则仍然存在涟波。因此,在实际运用上,此类直流电压的准位仍会随 着时间而改变。侦测电路22侦测可变电压V的一电压准位,并依据电压准位输出一控制讯号Sc。 在实施上,侦测电路22可包括一电阻器或一比较器。另外,侦测电路22也可依据不同产品 的需求或实际上设计的需要而以是一集成电路。此外,在实际运用上,侦测电路22可以是 一实时侦测电路,借此实时侦测可变电压V的电压准位的变化。控制电路23分别与发光二极管模块21及侦测电路22电性连接,并根据控制讯号 Se调整发光二极管模块21内导通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在实施上,控制电路23可以是一 数字控制电路或一模拟控制电路,发光二极管模块21中的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211不 受控制电路23的控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23可以是一集成电路。再者,侦测 电路22与控制电路23可以共同形成一集成电路。接着,请参照图3所示,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 极管模块31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311及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 312。此外,在实施上,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31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单元312中的发光二极 管可以是先串联连接,再并联连接,或先并联连接,再串联连接。控制电路33包括一切换单元331及一控制单元332。其中,切换单元331与第二 发光二极管单元312电性连接。控制单元332与切换单元331及侦测电路32电性连接,控 制单元332并接收由侦测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块,接收一可变电压;一侦测电路,侦测所述可变电压的一电压准位,并依据所述电压准位输出一控制讯号;以及一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侦测电路及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电性连接,并根据所述控制讯号调整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内导通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崇智
申请(专利权)人:宇威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