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中国式汽车构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13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整体构架及底盘的菱形加流线形汽车构型,通过前轮导向、后轮驱动,常速时采用前后两轮运行方式,启动、减速、低速及停车时采用起落架辅助运行方式;并采用车厢内四人座的菱形对角配置方式和车门的错位配置及一前、一后移拉开闭方式,以此,构成一种结构紧凑、运行高效的中国式汽车构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整体结构与外形。
技术介绍
目前,几乎所有的小汽车均沿用国外通用整体结构和外形。这种结构和外形是在国外地 广人稀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然而,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这种呈扁平长方形结构的弊 端已日益突出。如行车占路挤车、停车占地挤人、摩擦、气动阻力大、空气、燃料效率低等 等,人车矛盾、地车矛盾日益尖锐。就极端而言,即便将现有耕地都建成公路、停车场,也 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发展的驾车、泊车需要。就现实而言,通过不断增建公路、停车场来被动 地一味地迁就人们日益发展的驾车、泊车需要也不可取,因为人们总要有耕地来供养自己的 最基本需要,还要有一定的活动地面。这就需要汽车能主动作为,缓解这种人们基本生活需 要(即耕地需要)与驾车、泊车需要(即公路、停车场占地需要)的矛盾,尽可能地少占面 积。因此,研发一种适合中国人多地少国情的车体构型,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缓解我国人们基本生活需要与驾车、泊车需要的矛盾,尽可能地减少汽车占地面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菱形构架底盘的汽车构型,常速时采用前后两轮运行方式,启动、减速、低速及停车时采用起落架辅助运行方式;并采用车厢内四人座的菱形对角配置方式和车门的错 位配置及一前、 一后移拉开闭方式,以此,构成一种结构紧凑、运行高效的中国式汽车构型。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整体构架及底盘的菱形加流线形构型,通过前轮导向、后轮驱动,在常速时作两轮运行,通过两轮起落架的平衡、制动辅助,在启动、减速、低速及停车时作四轮运行;在车厢内,采用四人座的菱形对角配置方式;两侧车 门采用错位配置方式,左门为后移拉开闭、右门为前移拉开闭方式。以茈,构成一种结构紧 凑、运行高效的中国式汽车构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车型结构紧凑、简洁、经济;即适合燃油动力驱动,更适合电动 力驱动;各种运行阻力大幅减小,能耗大幅降低,实现了大幅减少占路、占地面积的目标, 做到了高效运行,进而由于其高效运行,又提髙了公路的通车速率、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同 时,由于这种结构,也使得生产变得简易、经济而高效。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l是本专利技术——中国式汽车构型实施例的结构仰视图;附图2是本汽车构型实施例的 俯视图;附图3是本汽车构型实施例的左视图;附图4是本汽车构型实施例的右视图。在附图l、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的中国式汽车构型实施例结构视图中l.车厢体, 2.车箱底及底盘结构,3.前轮,4.后轮,5.起落架轮,1-l.前窗,1-2.后窗,l-3.右侧窗, 1-4.右门,1-5.左门,l-6.左侧窗,2-l.前座,2-2.右座,2-3.左座,2-4.后坐,3-1.前轴 及制动机构,3-2.前轮弹簧板,3-3.前转盘,3-4.驾驶操作机构,4-l.后轴及驱动、制动机 构,4-2.后轮弹簧板,5-l.起落架轮轴及制动机构,5-2.起落架横担,5-3.起落驱动机构, 5-4.起落架前铰链结构,5-5.弹簧减振结构,5-6.起落架后铰链结构,5-7.起落架转盘。具体买施方式在附图l所示的中国式汽车构型实施例中,车厢体l采用菱形加流线形立体构型,车箱底 及底盘结构2采用菱形轮廓的椭圆形平面构型,通过前轮3导向、后轮4驱动方式,在常速时作 两轮运行,通过起落架轮5的平衡、制动辅助,在启动、减速、低速及停'车时作四轮运行。在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中国式汽车构型实施例中,前轮3通过前轴及制动机构3-l安装在 前轮弹簧板3-2的中段下面,前轮弹簧板3-2的两端安装在前转盘3-3的下底面,前转盘3-3 安装在车箱底及底盘结构2下面的前端位置,通过转盘轴承与车箱底及底盘结构2滑动配合, 并与驾驶操作机构3-4的方向盘成转动关联;后轮4通过后轴及驱动、制动机构4-l安装在后轮 弹簧板4-2的中段下面,由传动机构或电动机直接驱动,后轮弹簧板4-2的两端安装在车箱底 及底盘结构2下面的后端位置;起落架轮5通过起落架轮轴及制动机构5-l安装在起落架横担 5-2两端,起落架横担5-2中段与起落驱动机构5-3的动段下端铰链联结,并由其驱动起落,起 落驱动机构5-3的静段上端通过起落架前铰链结构5-4安装在起落架转盘5-7的前侧下面,起落 架横担5-2两端紧固联结于弹簧减振结构5-5的下端,并受其支承,弹簧减振结构5-5的上端通 过起落架后铰链结构5-6安装在起落架转盘5-7的后侧下面,起落架转盘5-7安装在车箱底及底 盘结构2下面的中间位置,通过转盘轴承与车箱底及底盘结构2滑动配合。在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的中国式汽车构型实施例中,车厢体l内采用四人座,即前 座2-1、右座2-2、左座2-3、后坐2-4的菱形对角配置方式;车厢体l的两侧车门,即右门1-4、 左门l-5采用错位配置方式,左门l-5为后移拉开闭、右门l-4为前移拉开闭;前窗1-1、后窗 l-2配置为流线冠型覆盖形式;右侧窗l-3、左侧窗l-6采用错位配置方式,右侧窗l-3靠前、 左侧窗l-6靠后。权利要求1.一种中国式汽车构型,其特征是车厢体1采用菱形加流线形立体构型,车箱底及底盘结构2采用菱形轮廓的椭圆形平面构型,通过前轮3导向、后轮4驱动,在常速时作两轮运行,通过起落架轮5的平衡、制动辅助,在启动、减速、低速及停车时作四轮运行。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式汽车构型,其特征是前轮3通过前轴及制动机构3-l安 装在前轮弹簧板3-2的中段下面,前轮弹簧板3-2的两端安装在前转盘3-3的下底面,前转盘3-3 与安装在车箱底及底盘结构2的前端下面,通过转盘轴承与车箱底及底盘结构2滑动配合,并 与驾驶操作机构3-4的方向盘成转动关联。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式汽车构型,其特征是后轮4通过后轴及驱动、制动机构 4-l安装在后轮弹簧板4-2的中段下面,由传动机构或电动机直接驱动,后轮弹簧板4-2的两端 安装在车箱底及底盘结构2的后端下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式汽车构型,其特征是起落架轮5通过起落架轮轴及制动 机构5-l安装在起落架横担5-2两端,起落架横担5-2中段与起落驱动机构5-3的动段下端铰链联 结,并由其驱动起落,起落驱动机构5-3的静段上端通过起落架前铰链结构5-4安装在起落架 转盘5-7的前侧下面,起落架横担5-2两端紧固联结于弹簧减振结构5-5的下端,并受其支承, 弹簧减振结构5-5的上端通过起落架后铰链结构5-6安装在起落架转盘5-7的后侧下面。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国式汽车构型,其特征是车厢体l内采用四人座,即前座2-l、 右座2-2、左座2-3、后坐2-4的菱形对角配置方式。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式汽车构型,其特征是车厢体l的两侧车门,即右门l-4、 左门l-5采用错位配置方式,左门l-5为后移拉开闭、右门l-4为前移拉开闭;前窗l-l、后窗l-2 配置为流线冠型覆盖形式;右侧窗l-3、左侧窗l-6采用错位配置方式,右侧窗l-3靠前、左侧 窗l-6靠后。全文摘要一种整体构架及底盘的菱形加流线形汽车构型,通过前轮导向、后轮驱动,常速时采用前后两轮运行方式,启动、减速、低速及停车时采用起落架辅助运行方式;并采用车厢内四人座的菱形对角配置方式和车门的错位配置及一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国式汽车构型,其特征是:车厢体1采用菱形加流线形立体构型,车箱底及底盘结构2采用菱形轮廓的椭圆形平面构型,通过前轮3导向、后轮4驱动,在常速时作两轮运行,通过起落架轮5的平衡、制动辅助,在启动、减速、低速及停车时作四轮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百达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