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488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属于干燥机供气技术领域。包括压缩空气出气口、若干个气动阀以及具有多个气源出口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的气源入口QY与所述压缩空气出气口连接,所述电磁阀的气源出口与若干个所述气动阀一一对应连接,被干燥的压缩空气部分通过压缩空气出气口排出供下游设备使用,其余压缩空气通过与压缩空气出气口连接的电磁阀气源入口流经电磁阀后流向气动阀,将干燥过后的压缩空气作为电磁阀的气源,解决了因空气中存在水分而使气动阀执行器内部易生锈的问题,为气动阀提供了质量较高的气源,避免了气动阀因内部生锈而产生动作缓慢、卡阻的现象从而导致干燥机发生停跳等故障,保证干燥机运行的稳定性。保证干燥机运行的稳定性。保证干燥机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干燥机供气
,尤其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空气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动力能源之一,但在空气压缩的过程中难免会使空气湿度增加,无法直接作为动力源使用,因此在压缩后使用干燥机对压缩的空气进行干燥,吸附式干燥机就是常用的压缩空气干燥机,通常包括两个可交替工作的吸附塔、用于除油的油气分离器、用于控制气动阀开关的电磁阀,通过吸附塔内的吸附剂吸附水分的特性降低压缩空气中水分的含量。
[0003]电磁阀及气动阀作为干燥机的重要部件,其中气动阀一般包括执行机构和阀门,向气动阀的执行机构内通入气源作为气动阀的动力源后能够开启气动阀的阀门,现有技术中,电磁阀控制系统气源通常连接在油水分离器的出口位置,虽然将油进行了滤除,防止油进入气动阀内避免了因油污积累发生堵塞,但此时的压缩空气还未经干燥,往往带有水分,水分进入电磁阀内并通过电磁阀进入气动阀使气动阀产生易生锈的问题,从而导致气动阀动作缓慢、卡阻使设备跳停发生故障,降低干燥机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善气动阀气源质量,保证干燥机运行的稳定性。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出气口、若干个气动阀以及具有多个气源出口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的气源入口QY与所述压缩空气出气口连接,所述电磁阀的气源出口与若干个所述气动阀一一对应连接。
[0006]被干燥的压缩空气部分通过压缩空气出气口排出供下游设备使用,其余压缩空气通过与压缩空气出气口连接的电磁阀气源入口流经电磁阀后流向气动阀,为气动阀提供动力源,将干燥过后的压缩空气作为电磁阀的气源,解决了因空气中存在水分而使气动阀执行器内部易生锈的问题,为气动阀提供了质量较高的气源,避免了气动阀因内部生锈而产生动作缓慢、卡阻的现象从而导致干燥机发生停跳等故障,保证干燥机运行的稳定性。
[0007]在上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中,所述电磁阀具有M1

M10十个气源出口,所述气动阀有十个,分别为气动阀QV1、气动阀QV2、气动阀QV3、气动阀QV4、气动阀QV5、气动阀QV6、气动阀QV7、气动阀QV8、气动阀QV9以及气动阀QV10,所述气源出口M1

M10分别与气动阀QV1

QV10一一对应连接。
[0008]在上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中,所述压缩空气出气口连接有粉尘过滤器,所述电磁阀气源入口QY连接在所述粉尘过滤器与压缩空气出气口之间。粉尘过滤器的设置大大减少气源引用过程中其他颗粒的进入,从而减少由此而引发的设备故障,进一步
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0009]在上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中,本系统包括A吸附塔、B吸附塔、冷却器、油水分离器以及压缩空气进气口,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B吸附塔、冷却器、油水分离器、A吸附塔以及粉尘过滤器依次连接,所述气动阀QV3用于控制B吸附塔的再生气进气并连接在压缩空气进气口与B吸附塔之间,所述B吸附塔与冷却器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B吸附塔再生气出气的单向阀V03,所述单向阀V03的进气端连接所述B吸附塔,出气端连接所述冷却器,所述气动阀QV6用于控制A吸附塔进气并连接在所述油水分离器和A吸附塔之间,所述气动阀QV4用于控制A吸附塔出气并连接在所述A吸附塔与粉尘过滤器之间。控制电磁阀导通气源出口M3、M4、M6,开启气动阀QV3、气动阀QV4、气动阀QV6,切换为A吸附塔吸附B吸附塔再生的余热再生模式,此时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气动阀QV3进入B吸附塔进行吸附剂再生后通过单向阀V03进入冷却器将高温的压缩空气进行降温后通过油水分离器将排除了油和冷凝水后的空气通过气动阀QV6进入A吸附塔进行吸附,干燥后的压缩空气经过气动阀QV4进入粉尘过滤器进行过滤后将干净干燥的压缩空气部分通过压缩空气出气口排出,部分流向电磁阀为所有气动阀提供优质的气源。
[0010]在上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中,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连接,所述气动阀QV1用于控制干燥模式的切换并连接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之间,所述气动阀QV10用于控制A吸附塔和B吸附塔冷吹气进气并连接在所述A吸附塔与B吸附塔之间,所述气动阀QV10与B吸附塔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调节再生流量的节流阀V01,所述气动阀QV9用于控制B吸附塔冷吹气排气且一端连接所述B吸附塔,另一端连接有消音器。控制电磁阀导通气源出口M1、M4、M6、M9、M10,导通相对应的气动阀QV1、气动阀QV4、气动阀QV6、气动阀QV9、气动阀QV10,切换为A吸附塔吸附B吸附塔彻底再生的冷吹模式,高温压缩空气通过气动阀QV1进入冷却器经油水分离器的处理后通过气动阀QV6进入A吸附塔进行吸附后部分空气通过QV4排出,部分空气进入B吸附塔对塔内吸附剂进行彻底再生,再生气通过气动阀QV9进入消音器消声处理后排空,当电磁阀的气源出口M9关闭,此时气动阀QV9关闭,B吸附塔处于充压状态准备进行干燥。
[0011]在上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中,所述气动阀QV2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A吸附塔,本系统包括用于控制A吸附塔再生气出气的单向阀V02,所述单向阀V02的进气端连接所述A吸附塔,出气端连接所述冷却器,所述气动阀QV7用于控制B吸附塔进气且一端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另一端连接所述B吸附塔,所述气动阀QV5用于控制B吸附塔出气且一端连接B吸附塔,另一端连接所述粉尘过滤器。控制电磁阀导通气源出口M2、M7、M5,导通相对应的气动阀QV2、气动阀QV7、气动阀QV5,切换为A吸附塔再生B吸附塔吸附的余热再生模式,此时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气动阀QV2进入A吸附塔进行吸附剂再生后通过单向阀V02进入冷却器将高温的压缩空气进行降温后通过油水分离器将排除了油和冷凝水后的空气通过气动阀QV7进入B吸附塔进行吸附,干燥后的压缩空气经过气动阀QV45进入粉尘过滤器进行过滤后将干净干燥的压缩空气部分通过压缩空气出气口排出,部分流向电磁阀为所有气动阀提供优质的气源。
[0012]在上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中,所述气动阀QV8用于控制A吸附塔冷吹气排气且一端连接所述A吸附塔,另一端连接所述消音器。控制电磁阀导通气源出口M1、M5、M7、M8、M10,导通相对应的气动阀QV1、气动阀QV5、气动阀QV76、气动阀QV8、气动阀QV10,切
换为B吸附塔吸附A吸附塔彻底再生的冷吹模式,高温压缩空气通过气动阀QV1进入冷却器经油水分离器的处理后通过气动阀QV7进入B吸附塔进行吸附后部分空气通过QV5排出,部分空气进入A吸附塔对塔内吸附剂进行彻底再生,再生气通过气动阀QV8进入消音器消声处理后排空,当电磁阀的气源出口M8关闭,此时气动阀QV8关闭,A吸附塔处于充压状态准备进行干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出气口(2)、若干个气动阀以及具有多个气源出口的电磁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3)的气源入口QY与所述压缩空气出气口(2)连接,所述电磁阀(3)的气源出口与若干个所述气动阀一一对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3)具有M1

M10十个气源出口,所述气动阀有十个,分别为气动阀QV1、气动阀QV2、气动阀QV3、气动阀QV4、气动阀QV5、气动阀QV6、气动阀QV7、气动阀QV8、气动阀QV9以及气动阀QV10,所述气源出口M1

M10分别与气动阀QV1

QV10一一对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出气口(2)连接有粉尘过滤器(4),所述电磁阀(3)气源入口QY连接在所述粉尘过滤器(4)与压缩空气出气口(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干燥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包括A吸附塔(5)、B吸附塔(6)、冷却器(7)、油水分离器(8)以及压缩空气进气口(1),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1)、B吸附塔(6)、冷却器(7)、油水分离器(8)、A吸附塔(5)以及粉尘过滤器(4)依次连接,所述气动阀QV3用于控制B吸附塔(6)的再生气进气并连接在压缩空气进气口(1)与B吸附塔(6)之间,所述B吸附塔(6)与冷却器(7)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B吸附塔(6)再生气出气的单向阀V03,所述单向阀V03的进气端连接所述B吸附塔(6),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朝闯陈远敏宁超莫周海恒阮廷群梁淞尹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田林百矿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