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74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存在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它包括外侧板、与外侧板相对设置的内侧板、设于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的内框架、以及设于内框架内侧的密封件,内框架的截面呈U型,内框架的一侧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一,翻折部一的内端具有先向下再向外翻折的翻折部二,内框架的另一侧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三,翻折部三的内端具有先向下再向外翻折的翻折部四,密封件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一与翻折部三上,外侧板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二上,内侧板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四上。安装时,将装有密封件的内框架插入到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的空间即可,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升降玻璃的上部窗框作为汽车的组成部分,与升降玻璃配合起到防止水进入到车内的目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现有的上部窗框,当升降玻璃向上升起时,挤压密封件从而挤压内框,易使内框的一端从翻边一内脱出,使内框的另一端从翻边二内脱出,结构稳定性差。
[0003]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升降玻璃的上部窗框[授权公告号为CN210760197U],包括外侧板、内侧板、内框架和密封件,内框架的一侧贴靠外侧板设置,另一侧贴靠内侧板设置,内框架的一侧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一,外侧板上具有用于完全包裹住翻折部一的用于限制内框架的一侧向上运动的限位结构一,内框架的另一侧下端具有向外翻折的翻折部二,内侧板上具有用于完全包裹住翻折部二的用于限制内框架的另一侧向上运动的限位结构二。
[0004]安装过程中,将内框架放入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后,还需要对外侧板与内侧板的下端进行翻边操作,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在翻边过程中不能保证翻边能完全将翻折部一与翻折部二包裹住,存在安装不到位的情况,有可能对后续玻璃的升降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安装方便的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包括外侧板、与外侧板相对设置的内侧板、设于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的内框架、以及设于内框架内侧的密封件,所述内框架的截面呈U型,所述内框架的一侧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一,所述翻折部一的内端具有先向下再向外翻折的翻折部二,所述内框架的另一侧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三,所述翻折部三的内端具有先向下再向外翻折的翻折部四,所述密封件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一与翻折部三上,所述外侧板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二上,所述内侧板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四上。
[0008]安装时,将装有密封件的内框架插入到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的空间即可,安装方便。为了保证安装后内框架的稳定性,作为其中的一种方式,可将内框架卡紧在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
[0009]在上述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中,所述翻折部一与翻折部二之间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外侧板的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五,所述翻折部五伸入第一限位槽。通过第一限位槽和翻折部五,可限定内框架的纵向位置。
[0010]在上述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等于翻折部五的厚度。防止内框架在纵向上与外侧板发生相对运动。
[0011]在上述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中,所述翻折部三与翻折部四之间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内侧板的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六,所述翻折部六伸入第二限位槽。通过第二限位槽和翻折部六,可限定内框架的纵向位置。
[0012]在上述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中,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等于翻折部六的厚度。防止内框架在纵向上与内侧板发生相对运动。
[0013]在上述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中,所述内框架的一侧贴靠外侧板设置,其另一侧贴靠内侧板设置。
[0014]在上述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中,所述密封件的外表面与内框架的内表面贴靠设置,所述翻折部二与翻折部四之间形成插入口,所述密封件上设有与插入口连通的U型槽。
[0015]在上述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中,所述U型槽的宽度小于插入口的宽度,所述U型槽的开口处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导向斜面,两导向斜面之间的距离由下往上逐渐减小。升降玻璃的厚度小于插入口的宽度,升降玻璃的厚度大于U型槽的宽度,两导向斜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升降玻璃的厚度。两个导向斜面方便将升降玻璃导向U型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设有第一限位槽与翻折部五、第二限位槽与翻折部六,可限制内框架相对外侧板和内侧板纵向运动,连接稳定性好;安装前,先将内框架上的翻折部一、翻折部二、翻折部三和翻折部四翻折到位,再将翻折部五和翻折部六翻折到位,然后将内框架安装到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无需再进行翻边操作,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上部窗框的剖视图。
[0018]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上部窗框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上部窗框的剖视图。
[0020]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上部窗框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中,1、外侧板;11、翻折部五;12、翻折部六;2、内侧板;3、内框架;31、翻折部一;32、翻折部二;33、翻折部三;34、翻折部四;35、第一限位槽;36、第二限位槽;37、插入口;4、密封件;41、U型槽;42、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的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包括外侧板1、与外侧板1相对设置的内侧板2、设于外侧板1与内侧板2之间的内框架3、以及设于内框架3内侧的密封件4,内框架3的截面呈U型,内框架3的一侧贴靠外侧板1设置,其另一侧贴靠内侧板2设置。
[0025]为了防止密封件4从内框架3内脱出,如图1和图2所示,在内框架3的一侧下端设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一31,在内框架3的另一侧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三33,密封件4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一31与翻折部三33上。升降玻璃升起时,为了防止带动内框架3向上运动,如图1和图2所示,翻折部一31的内端具有先向下再向外翻折的翻折部二32,翻折部三33
的内端具有先向下再向外翻折的翻折部四34,外侧板1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二32上,内侧板2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四34上。
[0026]如图1所示,密封件4的外表面与内框架3的内表面贴靠设置,翻折部二32与翻折部四34之间形成插入口37,密封件4上设有与插入口37连通的U型槽41。U型槽41的宽度小于插入口37的宽度,U型槽41的开口处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导向斜面42,两导向斜面42之间的距离由下往上逐渐减小。升降玻璃的厚度小于插入口37的宽度,升降玻璃的厚度大于U型槽41的宽度,两导向斜面4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升降玻璃的厚度。两个导向斜面42方便将升降玻璃导向U型槽41。
[0027]安装时,将装有密封件4的内框架3插入到外侧板1与内侧板2之间的空间即可,安装方便。为了保证安装后内框架3的稳定性,作为其中的一种方式,可将内框架3卡紧在外侧板1与内侧板2之间。
[0028]实施例二
[0029]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翻折部一31与翻折部二32之间形成有第一限位槽35,外侧板1的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五11,翻折部五11伸入第一限位槽35,可限定内框架3的纵向位置。
[0030]其中,第一限位槽35的宽度等于翻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包括外侧板(1)、与外侧板(1)相对设置的内侧板(2)、设于外侧板(1)与内侧板(2)之间的内框架(3)、以及设于内框架(3)内侧的密封件(4),所述内框架(3)的截面呈U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3)的一侧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一(31),所述翻折部一(31)的内端具有先向下再向外翻折的翻折部二(32),所述内框架(3)的另一侧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三(33),所述翻折部三(33)的内端具有先向下再向外翻折的翻折部四(34),所述密封件(4)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一(31)与翻折部三(33)上,所述外侧板(1)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二(32)上,所述内侧板(2)的下端抵靠在翻折部四(3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一(31)与翻折部二(32)之间形成有第一限位槽(35),所述外侧板(1)的下端具有向内翻折的翻折部五(11),所述翻折部五(11)伸入第一限位槽(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升降玻璃上部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5)的宽度等于翻折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亮黎仁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瀚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